猶豫症,讓你輸在了起跑線上

猶豫症,讓你輸在了起跑線上

前幾日,與朋友一起聊了聊關於幼兒園的事。同事們紛紛表示,要讓自己孩子去能力範圍以內最貴的幼兒園,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對於這樣的觀點,我無力否定,但有一點我很清楚。作為父母,孩子的起跑線絕不是幼兒園,也不僅僅是體質的提升,更是思維的拓展和精神上的引導。這是一個持續的投資,不只是錢的問題。

可事實上,因為我們侷限的觀點,讓很多年輕人都變成了溫室裡的花朵,缺乏了自立意識。凡事有父母打頭陣,自己躲在後面就好。

世界上沒有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的,然而愛孩子也要愛得理智,有原則,這樣才能讓孩子能夠健康成長。溺愛孩子只會害了孩子,養成各種不良習慣,遇事畏首畏尾。他們不知道,在人生的路上,除了他自己,沒人可以陪你走到最後。

隔壁的馬致遠,自私自利,就是這種教育的犧牲品。

老馬家從老輩開始,就一直做著百貨生意,走南闖北家裡積攢不少錢。獨子馬致遠更是寵上了天。每天上學放學,老馬媳婦就像個老媽子一樣,在馬致遠身後小心伺候著。

他啥事都不幹,鞋子,衣服髒了,都是亂七八糟地扔在臥室裡,甚者連整理房間這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他都懶得做。

初中沒畢業,就出來混了。他不樂意上學,說老師、同學總擠兌他,老馬也不敢吱聲。

“他的脾氣說變就變,反覆無常。”這也是馬致遠母親最常說的一句話,可這孩子又動不得。說一兩句就要離家出走。

性情懶惰,缺乏責任感。此時,馬致遠病態心理已經完全暴露,凡事都喜歡以自我為中心,殊不知一個人有多渺小與螞蟻。

工作後不久,隨著父親生意做得越來越大,他越發覺得文化對做生意的重要性。互聯網時代,沒文化,想開個網店都行不通。他開始渴望讀書,想繼續上學。馬致遠想著,等自己有些文化,就去創業。將父親的百貨鋪做大,做長遠。

可是,初中沒畢業,高中跟不上,上中專又擔心學不到東西。

看著年齡的增長,是回學校繼續讀書,還是繼續打工,馬致遠不知道該怎麼辦?

回校,要是功底跟不上,怎麼辦?不讀書,他又不甘心繼續打工。

為此馬致遠悶悶不樂,連門都不願出,整天打遊戲。

小時候都有父母幫忙出主意,你長大了,如何選擇自己人生的模式是你的權利也責任。如果你是思維上的巨人,心理上的矮子,學不來獨立,不知道該怎麼選擇,怎樣面對自己的人生。那你的人生該怎麼辦呢?

是上學還是就業?而且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他根本沒有意識到,我們完全可以一邊就業,一邊學習。互聯網時代賦予我們的財富很廣泛,我們完全通過網絡學習個人所需要的知識。

猶豫症,讓你輸在了起跑線上

特殊的生活環境讓他學會了懶惰,凡事都有父母幫著選擇。可是人生與命運無關,與自己的選擇卻有關。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又怎麼能為之奮鬥?

這個時候,猶豫症就像一個魔鬼一樣,將馬致遠困住了那裡。

正年輕,所有美好剛剛開始。而他卻站在人生的第一站,茫然不知所蹤。我們可惜的同時,也會困惑,到底是哪些潛移默化的因素,導致了今天的局面?

1、心智的不健全

從小在蜜罐中長大,在選擇上從來都沒為自己做過主,也不需要做主。這類人當遇到重大人生抉擇時,自然也就無法做出自己的選擇。依賴性強,遇事恐慌。

他們是溫室裡的花苗,更是井底之蛙。他們不曾見過外面真正的世界,也就無法確定自己自己內心最重要的需求,無法獲得心理平衡。

2、懦弱,沒有擔當

逃避責任。選擇其實是一種能力。有些人內心焦灼,擔心自己的選擇導致了某些不良,而自己又無力去承擔後果,人就猶豫了,怕成功也怕失敗。

成功會帶來一系列的責任、機會和新的風險,而失敗則是會影響人生軌跡或深遠的社會意義,這就使選擇者陷入無限的焦慮之中。有句話叫一失足千古恨,因為害怕會發生一些自己無力承擔的社會責任和後果,所以在做決定的時候表現出猶豫的現象。

其實敢於挑戰,敢於對自己的選擇負責,這才是人格的一種成熟。

3、不確定內心的需求

人生是一個不斷選擇的過程,有選擇就有衝突。尤其是當命運提供給我們很多選項時,而利弊又差不多。此時,我們就會變成阿拉伯神話中的少年阿拉丁,面對眾多寶藏的誘惑,卻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明知只能選擇一樣,卻什麼都想要,這隻能註定是一種痛苦。

其實每一次選擇都會給你帶來非凡的意義,若不能確定自己內心的需求,那就只能讓自己一直處於猶豫的狀態中,誰都救不了你。

環境,與文化的缺失是誘發選擇猶豫症的一個重要因素。教育程度的高低,直接影響著一個人的能力,與知識面的涉及。若對某一件事情懂得多,瞭解得多,也大大減少了選擇的猶豫。就如馬致遠,如果早點懂得知識的重要性,也不會在退學的兩年後,想再次走進校門,給自己充電。放棄現有舒適的生活,選擇重頭再來,而這種新的選擇,也必將給他增加了壓力。

換句話說,選擇猶豫症其實是對自我不滿的變相反映。所以我們需要認真地分析原因,努力強大自己,才能防患於未然,做最完美的自己。

猶豫症,讓你輸在了起跑線上

人生跟命運無關,而在於選擇。

小時候,我們渴望長大,卻又怕長大,擔心會用一些東西作為代價。所以我們害怕了。有父母的庇護,我們的世界一直都是順風順水,如果選錯一步,我們勢必要一個人去承受痛苦和孤單,甚至失去現有的一切。

在人生的最美的一段時光,卻沒有一份最好的開始。代價的利害關係,使我們變得畏首畏尾,不敢選擇,輸在了起跑線上。

世間沒有一個選擇是完美的,莎士比亞也曾說,我們知道我們現在是什麼樣的人,但不知道我們可能成為什麼樣的人。可見作一個適合自己的選擇並不容易。但我們也不能因此害怕選擇,而導致機會的錯失。讓人生偏離了它本該有的正常軌跡。

努力了,一切皆有可能。選擇了,一切才有可能。

其實,每一次選擇都免不了會失去某些東西作為代價,但我們也應該懂得,每一次的選擇我們也都會收穫些什麼,這才是成長的意義。

王玉秀,筆名:玉凡瑤。揚州市作家協會會員。九臣簽約作者。居“月亮城”,江淮一枚細女子。著有長篇小說《路》《記得說愛我》《我的女友,四月小滿》;已出版讀美文庫系列《快思慢選》,出版短篇作品《有時候面對,比害怕要來得直接》《你們之間,只是一分之差》《這個世界沒有不勞而獲的事》等收錄於《如果你害怕,那你就輸了》《每一次傷心,都請用微笑面對》等合集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