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面间谍李士群的真面目

 1943年9月中旬,汪伪政权警政部长、特工首脑、伪江苏省长李士群,暴毙于苏州饮马桥私宅。消息传来,震惊了整个中国沦陷区。苏州当年是汪伪政权的江苏省省会,省长突然神秘死亡,引发了街头巷尾无数的猜测和热议。一个又一个的演绎,把这桩命案戏说得扑朔迷离,最终,“日本人毒死了李士群”成为民间流传的版本。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各处冒出的地下军们,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的暗战业绩,以便领功请赏。于是,李案的新版本开始流传:蒋介石、戴笠假手日本人制裁了汉奸李士群。1949年后,李案版本当然还得更新,而最权威的叙事出自全国政协委员、前国民党中将唐生明的回忆文章:唐生明讲述了他亲奉蒋介石之命潜伏敌营,又奉戴笠之令,伙同汉奸头目周佛海,设计了“锄李”的上、中、下三策,最终敲定上策???假日本人之手除掉了李士群。直到当今,仍不断有更新的版本陆续问世……  纵观各种“李案”版本,在案发过程和现场细节上,都已达成众口一词的共识,即投毒者锁定日本宪兵队特高课课长冈村中佐夫妇。但对现场细节和过程的完整修复,虽曾满足了部分受众的娱乐化的猎奇心理,然而,有识之士所探求的谜团悬念却几乎无一解密。因为,表象层面的事件过程的完整性和微观层面的细节的逼真性,无法替代对隐藏在事件真相背后的本质揭示。  凡李士群参与的所有重要事件,都留下了一连串不解之谜,在这些只有谜面没有谜底的问号里面,一个最大的问号,倒是对他真实身份的认定。因为,来自不同层面和不同侧面的所有悬念,最终都聚焦到一个显而易见的焦点:他是谁?他为谁服务?他为谁而死?他的一生,时至今日,那些谜团仍困惑着有志于寻求历史真相的探索者。"七十六号"特工总部头子丁默?(左)与李士群  笔者对“李案”的关注,缘起于还原“刺杀丁默村案”真相的过程中。温启民、王应铮等“刺丁案”的亲历者们,讲述了锄奸小组指挥人陈彬将军后来奉命深入虎穴、隐蔽于汪伪特工第一号头目李士群身边,与李士群零距离接触的惊险往事。这两位陈彬当年的老战友和老部下,都不约而同地对李士群的神秘身份做出了与流行叙述不同的诠释。两位前辈,是三四十年代国、共、苏、美、英、日、汪多方间谍大博弈的见证者。他们认为李士群是中国间谍文化中最大的谜团,正是无数未解之谜堆砌成李士群的传奇人生,给后人留下了一连串只有谜面、没有谜底的超级大问号。两位前辈的许多叙事,都以陈彬对李士群的评价为依据???毕竟只有陈彬才是潜伏于李士群身边并深得其信任的人???笔者意识到也许这正是破译所有谜团的关键密码。在美国洛杉矶、在台湾台北、在上海,为揭开谜底,在两位前辈的指点下,笔者把所有的悬念谜团梳理成下列几个方面:  1.1927-28年间,作为中共党员的李士群,由党组织派到苏联留学,后又被选入苏联秘密警察学校受训。回国后,被安排在中共中央特科工作。为什么对于李士群在这个绝密的安保部门的工作业绩至今鲜为人知?  2.李士群第二次被捕不久,即参加国民党特工组织。他对国民党特工组织有何重大贡献?无案可查!但有案可查的却是他又接受中共特科红队的密杀令,执行了暗杀国民党调查科上海区长马绍武的行动,刺马成功,随即李士群第三次被捕。他到底是奉命潜伏敌营还是自首变节?  3.李士群以中统中尉情报员身份投奔日方,主持筹建76号特工总部的工作,为什么竟能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力挫所有竞争者,潇洒胜出,跃居汪政权特工组织第一把手?  4.以76号为首的汪伪特工系统,在谍战中曾残杀中、军两统地下军无数。但为什么这两统的克星李士群从不杀共产党人。相反,还成为共产党人的保护伞和情报提供者?  凡属他参与的所有重要事件,都留下了一连串不解之谜,在这些只有谜面没有谜底的问号里面,一个最大的问号,倒并不是他的死亡之谜,而是对他真实身份的认定。因为,来自不同层面和不同侧面的所有悬念,最终都聚焦到一个显而易见的焦点:他是谁?他为谁服务?他为谁而死?他的一生,象是无数悬念堆积成的一座迷宫,时至今日,那些谜团仍困惑着有志于寻求历史真相的探索者。  凡李士群参与的所有重要事件,都留下了一连串不解之谜,在这些只有谜面没有谜底的问号里面,一个最大的问号,倒是对他真实身份的认定。因为,来自不同层面和不同侧面的所有悬念,最终都聚焦到一个显而易见的焦点:他是谁?他为谁服务?他为谁而死?他的一生,时至今日,那些谜团仍困惑着有志于寻求历史真相的探索者。有一个毋庸争辩的共识:影佐祯昭在李士群的火箭式的崛起中,至关重要。影佐祯昭,时任“梅”机关长。影佐的主要绩效就是策划汪精卫的叛逃,筹划南京汪伪政权的成立,是汪伪政权的监护者,为扶植汪上马,影佐制定“以特助汪、以特制汪”的方针。影佐之所以特别提携李士群,就是因为他要靠李士群来执行这一“以特助汪、以特制汪”的策略。流行文本异口同声所列举的影佐祯昭和晴气庆胤对李士群全方位的支援,基本符合实情。这两人对李所做的一切,不过是浮出水面的冰山一角,而潜藏在深水区的整座冰山的全貌,未见有人去刨根问底,特别是,所有文本都忽略了一个关键人物的存在,他就是武田毅雄。当年,李士群从零起步筹建76号特工总部,从赤手空拳,连一支破枪也没有,到一跃而成特工总部的第一号大头目,每一个关节点上,都离不开武田毅雄或明或暗的鼎力相助。所以说,表面上看来是梅机关的影佐、晴气出手公开挺李,实际上在每一个遇到瓶颈的时刻,都显现出隐藏在深水区的武田临门一脚的关键作用。据最新资料证实,武田毅雄通过各种不同渠道为李士群护航、扶李上马。比如当影佐的“以特助汪”的策略刚一出台,就得到武田的全力支持。在实施该策略之初,土肥原曾为资源问题发愁,这时,身居日本华中派遣军司令部副参谋长兼中国课课长的武田大佐雪中送炭,主动同意在人员和财政上支持土肥原,每月从日军参谋本部领取30万日元的经费,还调拨手枪500支,子弹5万发,炸药500公斤,为影佐正式启动扶助李士群的工程创造了有利的工作空间。又如,武田还把自己的得力助手晴气庆胤少佐派调给土肥原和影佐祯昭。从此以后,晴气专门负责76号特工总部,成为李士群的顶头上司。日后,晴气毫无保留地支持李士群,甚至被人视为是李的保护神。在1940年3月间,李士群成功地取代原特工总部第一把手丁默村,而成为3月30日成立的汪伪政权的特工系统总头目。武田毅雄不动声色,但绝对有效地在这里起了决定性作用。比如,李士群对付丁默村时手中握有一张王牌:那就是1939年12月中旬,日本陆军参谋本部和李士群在东京签订的一份“秘密协议”,作为对李效忠日方的回报,协议里日方也对李作了若干承诺和保证,李士群在不泄露协议细节的前提下,多次故意宣扬这份协议的存在,因此,这份协议无形中就成了他击败竞争对手的尚方宝剑,同时又是保护自己的护身符。而“秘密协议”的出台,正是由于武田毅雄暗中出点子使劲。那时武田“碰巧”也在东京,而且十分强调这份协议的必要性。武田毅雄是日本对华谍报工作决策层面的负责人之一,而他的真实身份是苏军总参谋部情报总局上校情报员,俄文名字为“伊万?彼得洛申科?安德烈”。1964年,著名苏谍佐尔格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同时被追授这一光荣称号的就是当年的武田毅雄。武田毅雄是一个身份复杂的多面间谍,他既是苏军情报总局的战略情报员,又是苏联另一情报机关共产国际远东局的情报员,同时又是中国共产党员、任中共中央社会部特别情报员。对武田毅雄授勋的详情,官方没有正式宣布。实际上,代号“影子”的武田及其所领导的“捷列金”小组,在日军核心部门战斗了14个春秋,在挫败针对斯大林的两次暗杀行动“猎熊计划”和“鲜花行动”中,武田果断出击,建立奇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可以说,其业绩大大超过佐尔格,之所以宣传佐尔格,是因为他的事迹在国际上特别是在西方已取得显著的宣传效果,而“捷列金”就像是一个影子,世人所知甚少。像影子一样的武田毅雄,1904年4月28日生于中国辽宁旅顺,中日混血儿,父亲是中国人、母亲是日本人,原名王毅雄,1915年,全家迁入日本岩手县定居,1925年父亲去世后,其母改嫁给一个叫武田弘一的医生,从此改名武田毅雄;1934年11月3日,时任日本陆军省参谋部参谋的武田毅雄中佐出任日本驻苏联大使馆副武官。11月28日,武田随日本驻苏大使、武官们出席苏联政府举行的一个酒会,邂逅了中共驻共产国际的成员张浩(林彪的堂兄林育英),张浩的魅力吸引了武田这个涉世未深的日本军人,在老谋深算的共产党人的意识形态宣传下,成为红色理想的追求者。1935年2月1日,在张浩介绍下,武田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始了他的红色间谍之旅。1935年9月,张浩回国,同年12月,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李立三,把武田引荐给苏联情报部门首长谢苗?彼德罗维奇?乌里茨基将军,经过三个多小时长谈,武田毅雄义无反顾地同意为苏联情报机关工作,立志为苏联的世界革命理想而献身。之后,乌里茨基将军安排武田秘密地到苏军情报总局下设的亚洲情报学校接受特工训练,并参加苏联共产党,成为具有双重党籍的苏军情报总局东方处的日籍情报员,俄文姓名是'伊万?彼得洛申克?安德烈’。这世界真小,8年前的1928年,也是这位乌里茨基将军把李士群招募为苏军情报员,武田从乌里茨基将军口中第一次听说了师兄李士群,并牢记住了这个名字。八、杀两统地下军、杀无辜中国人,不杀共产党——忠实执行苏方指令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曾到了水火不容的程度,但在30、40年代两党都有共同的革命理想和革命目标。意识形态的共性,导致两党间谍资源的共享,这曾是当年的常态。所以即使中共还要对李士群继续考验下去,作为苏谍的李士群仍对中共保持着兄弟般的友谊。也许,为了避免背上美化汉奸的黑锅,流行文本对此都故意视而不见。当然也有个别敢说真话的:“因李士群被捕后没有出卖组织和同志,故而中共还与他保留一定联系。李士群为了表现自己,参与过营救左翼文化界人士,也曾为中共地下党党员通风报信,使其免被国民党逮捕。”至于这个被保持着的“联系”延续了多久?“联系”的层级又如何?至今尚无解密!流行文本回避的事实不仅于此,细心的受众也许早已注意到,被一致公认为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李士群,确实血债累累。他杀国民党军统,杀国民党中统,杀无辜的中国人,可是从来没杀过共产党人,有谁能指证他杀过共产党员?以1939年12月为例,据“丁默村第13次工作报告”透露:当月76号关押的116人中,没有一个是以共产党的罪名抓进来的,而处决的9个人中除1人为强奸犯外,余者军统5人(周希良、余延智、詹森、王祥生,再加上以军统身份被捕的共产党员徐阿梅);中统1人(朱承我);三青团2人(赵子柏、赵炳生),没有人因共产党罪名被杀。可以肯定李士群的屠刀有明确的取向,他的屠刀是有选择性的——他之所以刻意保护共产党人,是因为苏方预见到:在战后远东地缘政治的新格局中,国共双方必然为夺权而拼死搏斗,因此给李士群下达了助共打蒋的指令。李士群在这出远东阴谋戏里,认真地扮演着苏方分配给他的角色。然而李士群不杀共产党人,不等于76号特工总部不杀共产党,坊间反复举证的事例,就是1939年12月12日优秀女共产党员茅丽英遇刺事件。这次刺茅行动,李士群事先并不知情,而是丁默村趁李士群不在上海之际,速战速决,暗害了这位抗日志士。丁默村所以要这样做,是由于他从李士群的屠刀指向的选择性上,洞察了李和共产党之间的玄妙关系。平时,李士群坐镇76号时,对共产党的保护实在到位,以致不仅他本人甚至整个76号不沾共产党的血。这次,丁默村看准了李士群不在上海的机会,趁机要让76号破戒。从丁默村选择作案时机这一点上,显露出丁对共产党的仇恨及其为人的阴险毒辣。李士群拿着与日本人签订的秘密协定兴冲冲地回到上海,正赶上因茅案引发的强烈反弹,李追悔和自责没有保护好茅丽英的安全,同时也对丁默村的心狠手辣怒不可遏。12月21日,由中统上海站长陈彬指挥的锄奸小组,在西伯利亚皮货店门口行刺丁默村,可惜功败垂成,郑苹如烈士不幸遇难。但9天前策划刺茅行动的丁默村已被吓得胆战心惊。若把陈彬、郑苹如的锄奸行动解读为中统为茅丽英复仇,实在有点牵强附会,因为两者并无直接的因果关系。早在茅案之前,中统就已密令上海站执行对丁的制裁令。西伯利亚皮货店门口的枪声在茅案之后第九天响起,纯属巧合。但刺丁行动实施过程中的一波三折,倒显现出李士群元素的参与,从中窥见这只红色鼹鼠对信仰的忠诚度以及间谍文化的诡异。事情还得从军统干将熊剑东的被捕说起:1939年3月7日,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别动军淞沪特遣队队长兼忠义救国军太、昆、松、青、常、嘉六县游击司令的熊剑东,被76号抓获,熊妻唐逸君病急乱投医,到处托关系走门路,不惜重金行贿,8、9个月过去了,金条用去一大包,熊剑东却仍被关在76号。熊妻怀疑中间人骗钱,就直接找到76号的实权派李士群,把以往托过的人(包括张瑞京、郑苹如、丁默村、周佛海等)以及他们的承诺一一和盘托出。李士群当即表示,他是有肩膀的(即上海话有担当的意思),但你得照我说的去做。于是,李士群趁机设计了诱捕国民党地下人员的一个陷阱,目标锁定中统上海区副区长张瑞京。李士群让唐逸君约张瑞京赴宴,张不知是圈套,如约来到锦江饭店北楼内的一家酒店。李士群还派了丁金海、刘振才两个便衣特务埋伏在附近。唐按李士群的指示给张瑞京下了麻药,张被麻倒后,丁刘两人迅速将他架进汽车,直驶76号关押。这样,在12月12日晚上,76号在租界地区同时实施了两项任务,一是在南京路四川路的公共租界暗杀了茅丽英,一是在法租界用麻药迷倒了张瑞京。前者由丁默村指挥、林之江带人执行,后者由李士群谋划后,李自己去了东京,而由丁金海、刘振才行动小组实施。张瑞京到案不久,李士群也回到上海,亲自审讯,软硬兼施,没费多大劲,张瑞京就把所掌握的组织机密如实招供。身为中统上海区副区长,名义上是陈彬的助手,对于重庆下达的制裁令及陈彬的实施计划自然知情,他不仅供出了郑苹如的卧底身份,而且还把锄奸行动的细节也毫无保留地交代出来。按说,李士群对刺丁行动已了如指掌,完全可以借机一网打尽,但李却不动声色,只派人到西伯利亚皮货店的现场暗中监视,既不下令搜捕锄奸小组,又不通知丁默村小心防备。很明显,李士群要借刀杀人,借中统的子弹来取丁默村的性命。当下的抗战叙事中,在讲述李士群的锄丁动机时,几乎都归之于内部的争权夺利,当然,不能排除李士群有借机消灭竞争者的想法,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两人在效忠取向和意识形态信仰上的差异:丁在叛共之后,死心塌地为国民党服务,叛蒋投日后,又尽力为日汪服务,因此,丁的坚决的反共立场与李士群“投日反蒋助苏”的立场有很大区别。丁默村趁李士群不在上海,对共产党人茅丽英下毒手这件事,不仅使丁、李冲突激化,也使李士群的同门师兄弟武田毅雄意识到,丁坚定的反共立场会危及红色鼹鼠李士群在76号所执行的秘密使命,于是,打击丁默村,就变成李士群和武田毅雄的共识。所以日后在丁李的争斗中,武田毅雄对李士群的倾力暗助,成为李胜出的重要外因。当中统张瑞京交代出陈彬及其刺丁小组的行动计划时,李士群自然喜出望外,因为,倘若锄丁成功,近则可为茅丽英报仇,远则可以使其借76号来完成苏军情报局的任务时,没有后顾之忧。总之,不论出自什么样的动机,李士群掌握刺丁情报后,却又按兵不动的作法,客观上为了中统提供了一次锄奸的机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