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套茶具恐怕連陸羽都沒有見過

1987年,深埋於法門寺地下千餘年的一套唐代皇室宮廷使用的金、銀、玻璃、秘色瓷等烹、飲茶器重見天日。這是一套世界上惟一的珍寶,也讓我們看到了連陸羽也不曾看到的宮廷茶具,因為陸羽逝世於公元804年,而這套茶具據《資治通鑑》記載是公元873年末封藏的,即陸羽離世後69年。這批茶器以其本身明確的鏨文和出土《物賬牌》,成為我國茶文化考古上最齊全的一次茶器發現。

《物賬碑》載:“茶槽子碾子茶羅子匙子一副七事,共八十兩。”結合實物,“七事”指:茶碾,包括碾、軸;羅合,包括羅身、羅鬥(合或盒)和羅蓋;以及銀則、長柄勺等。從茶器鏨銘看,它們製作於鹹通九年至十二年(868~871),又有“文思院造”字樣。而文思院,乃是專門製造金銀犀玉巧工之物的宮廷手工工場,表明這些茶器是專門為宮廷製作的大唐宮廷茶器。

這套茶具恐怕連陸羽都沒有見過

煎茶器

這套茶具恐怕連陸羽都沒有見過

壺門高圈足座銀風爐

唐代煎茶,首先要用爐煮水。陸羽在其《茶經》中這樣說道: “風爐,以銅鐵鑄之,如古鼎形”。又說:“其爐,或鍛鐵為之,或運泥為之。”表明風爐通常由銅、鐵,甚至揉泥製作而成。而這件銀風爐乃是宮廷御用茶具,無論是材料與製作,還是工藝與裝飾,都異常講究,是民間風爐所無法比擬的,它為研究唐代宮廷茶文化提供了最好的物證。

這套茶具恐怕連陸羽都沒有見過

金銀絲結條籠子

此籠為盛裝茶團所用。籠子由上蓋、提樑、籠體和足四部分組成,皆用金銀絲編織而成。絲徑極細,紋樣呈長六角形透空,孔眼如蜂房狀。提樑是用素銀絲結為復層,繫結於器身兩端。蓋體稍隆,蓋與蓋沿的交稜線為金絲盤旋成的連珠。蓋中心為金銀絲編成的浮屠狀裝飾物。器足由鎏金銀絲盤旋成三個旋圈套,似爪形籠腳,足上部為獸面裝飾。該籠出土於地宮後室,是懿宗所賜整套茶具中的一件。

這套茶具恐怕連陸羽都沒有見過

飛鴻毬路紋鎏紋銀籠子

這兩個籠子很可能是當時用來盛茶餅的。通體剔透,工藝精巧,可見早在唐代,金絲編織工藝已達到極高水準。蔡襄《茶錄》記:“茶焙,編竹為之,裹以葉,蓋其上,以收火也。隔其中,以有察也。納火其下,去茶尺許,常溫然所以養茶色香味也。”宋龐元英《文昌雜錄》卷四:“叔文魏國公,不甚喜茶,無精粗共置一籠,每次取碾。”以籠裝茶,用溫火慢烤可以達到兩個目的:一可使茶餅內外都乾透,不致造成外幹內潮;二又可保持色、香、味的純正。

這套茶具恐怕連陸羽都沒有見過

鎏金鴻雁紋雲紋茶碾子

這套茶具恐怕連陸羽都沒有見過

這套茶具恐怕連陸羽都沒有見過

這套茶具恐怕連陸羽都沒有見過

鎏金仙人駕鶴紋壺門茶羅子

此碾羅器為茶具,碾出的茶末要過羅,羅的出現是人們對茶末細度進一步要求的結果。此器為唐僖宗李儇供奉的唐宮廷茶具之一。唐代茶羅以前從未出土過,此為絕無僅有之例,彌足珍貴。因唐代用團茶,煮茶之前,要將團茶烘烤,用茶碾子碾碎,再用茶羅子篩茶。當時的人品茶,多是自碾自羅,是品茶者醞釀品茶情趣的重要過程。

陸羽在《茶經》中主張碾羅器要用竹木製成,法門寺出土的茶具顯然豪華得多,也可見帝王飲茶非常講究。

這套茶具恐怕連陸羽都沒有見過

鎏金銀龜盒

這套茶具恐怕連陸羽都沒有見過

鎏金銀龜盒

此銀盒作龜狀,是因為在唐人心目中,龜是吉祥和長壽的象徵。唐皇室選用鎏金銀龜茶盒貯茶,既顯示了皇室的高貴富麗氣魄,又表現了皇上祈求長生不老的心態。這與陸羽《茶經·四之器》中所述的“合”(即盒),雖然用途相同,但材料、做工大相徑庭。陸羽提及的茶盒,“其合以竹節為之,或屈杉以漆之”,材料用的是竹節或杉木,再塗上油漆就是,無須銀質加鎏金,這大概就是民間茶具與宮廷茶具的一個重要差別吧!

這套茶具恐怕連陸羽都沒有見過

鎏金魔蠍紋銀鹽臺

銀鹽臺造型頗富想象力,極為生動美觀。近視一簇荷葉、蓮花、蓮蕊、荷葉乾的立體造型,並有小魚、花草等附件裝飾,新穎別緻。唐人飲茶或調以鹽、姜、椒等,鹽臺即為盛放佐料的器具。歷代茶書均未記載鹽臺,此器為首次發現。唐人吃茶,以茶粉末放入爆發中烹煮,加入椒、鹽等佐料,調成糊狀,一起吃下。

這套茶具恐怕連陸羽都沒有見過

銀鐔子

《茶經》對點茶法稍有提及:“乃斫、乃熬、乃春,貯於瓶之中,以湯沃焉,謂之庵茶。”“庵茶”亦即在盞內點茶。

從地宮出土文物看,屬於點茶之器不在少數。秘色瓷中,兩種碗的口徑和高度都較大,很顯然不適合於作餐具,也不適合於飲用器,作為點茶之器來說,越窯生產之青瓷很受飲茶之人喜愛,因茶水注入後令人感到格外的鮮綠和清爽。

這套茶具恐怕連陸羽都沒有見過

系鏈銀頭箸

此銀頭箸上粗下細,通體素面,上端為寶珠頂,頂下為半釐米寬的凹槽,以轄釦環。箸子以銀絲編結的鏈條套鏈。茶麵入碗,以熱水衝擊會泛走茶花,用箸子擊拂,攪拌,調如膠狀。

這套茶具恐怕連陸羽都沒有見過

鎏金流雲紋長柄銀匙

形制似則,但其柄長直,匙面平整。作為點茶器,擊拂茶花,進行攪拌。器成後,在銀匙上用硬物刻有“五哥”兩字。“五哥”原為唐宮中對僖宗小時的愛稱,表明此物為唐僖宗李儇所有。根據同時出土的《物賬碑》記載,系列茶具為僖宗的新恩之物,可見,這件銀匙當為唐僖宗所供奉。它主要為煎茶時,用來取茶末、攪茶湯,是煎茶的專用器具。


這套茶具恐怕連陸羽都沒有見過

茶托、茶碗

這套茶具恐怕連陸羽都沒有見過

五瓣葵口高圈足秘色瓷碗

這套茶具恐怕連陸羽都沒有見過

鎏金銀香寶子

香寶子作為茶具,主要供調茶、飲茶時使用,這是因為古代飲茶猶如吃茶一般。據三國魏·張揖《爾雅》記載,飲茶時,先要將加工好的餅茶,“搗末置瓷器中,以湯澆覆之,用蔥、姜、桔子芼之。”此外,也有用椒、桂、鹽等作佐料的。香寶子就是先將茶末放入其內,加上適當佐料。

這套法門寺出土唐朝宮廷用的茶具,為僖宗皇帝御用真品,是迄今世界上發現最早、最完善、最精緻的茶具文物。這套茶具為我國首次發現,彌足珍貴。“上有好者,下有甚焉”,上層的講究和提倡,自然會對全國乃至國外產生重大的文化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