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山苗銀:重金打造的繁複美麗

提到苗族,或許很多人腦海裡都會浮現出這樣一幅畫面:頭戴銀冠,脖掛銀項圈,胸前鋪滿銀飾,美麗的苗族姑娘穿著盛裝款款走來,別在五彩苗服的銀飾叮叮作響。華貴的銀飾反射著太陽的光亮,讓光彩奪目的苗女宛如鮮花綻放。

雷山苗銀:重金打造的繁複美麗

苗族人對銀飾的喜愛由來已久,苗族古歌中多次出現與“金銀”相關的內容就是最好的證明。早在5000年前,就有苗族的九黎部落首領蚩尤與炎黃二帝征戰中原時穿著“銅著鐵額”的記錄。說明了苗族先民較早就掌握了金屬冶煉技術。

雷山苗銀:重金打造的繁複美麗

漢文獻《新唐書》記載貞觀三年東謝蠻首領謝元深入朝進貢的時候,其裝束“以金銀絡額“。明確記載苗族使用銀製品作為裝飾物的文獻,出現在明代萬曆年間。郭子章的《黔記》記載:“苗族富者以金銀耳珥,多者至五六如連環。”到清代時,各種文獻對苗族銀飾的記載就更加普遍了。

雷山苗銀:重金打造的繁複美麗

這些文獻對苗族銀飾和金屬冶煉的零星記載及銀器在苗族社會生活中的民間述說、宗教禮儀,銀器在苗族生產生活中佔有主要地位。苗族的各種酒歌、嘎別福歌、情歌、故事與傳說等,都與銀飾息息相關。

雷山苗銀:重金打造的繁複美麗

然而眾所周知,苗族祖先一路遷徙爬涉,進入黔東南的苗人歷經顛沛流離,又長期居住於崇山峻嶺之中,環境惡劣,生存艱難,他們何以如此花費重金來打造這繁複的銀飾?而且,這一地區又不是白銀產區,苗族人盛裝的銀飾到底從何而來?

雷山苗銀:重金打造的繁複美麗

要弄清楚這些問題,我們還得從明朝說起。白銀自漢唐開始作為貨幣進入流通流域,到明代開始盛行,逐步進入苗族聚居區域。同時,貴州雷山地區擁有豐富且質量上乘的木材資源,繁盛的木材木易帶來了大量白銀流入,加上苗族內部商品經濟並不發達,白銀貨幣這才逐漸積累和沉積了下來。

雷山苗銀:重金打造的繁複美麗

當苗族人擁有了大量白銀,他們並不熱心於建築房屋,而是將其做成飾品穿戴在身上。崇尚“萬物有靈”的苗族人認為,能充當交換媒介的貨幣具備與神靈溝通的能力,“銀氣”能抵禦一切作惡的鬼魂,是通靈之物,所以苗族男女老幼都會佩戴。同時,苗族也將銀視為財富的象徵,婦女佩戴的各種銀飾,將滿視為精緻、視為美,以銀飾品大而重來展示家庭的殷實。

雷山苗銀:重金打造的繁複美麗

同行的熊姐還告訴我們:“雷山苗族男子依照傳統能繼承房屋、田產,而對於沒有財產繼承權的女子,家人就會用白銀做成飾品送給她們做嫁妝,以平衡其財產繼承的缺陷。一套完整的銀飾嫁妝,少則十多萬,多則三五十萬,甚是昂貴。”

雷山苗銀:重金打造的繁複美麗

如今,雷山苗族人民對銀飾的推崇已到了“無銀無花,不成姑娘;有衣無銀,不成盛裝”的地步。每逢重大節日和姑娘婚嫁,隨處可見穿著華麗的銀飾盛裝或在舞場跳蘆笙的苗家女。所有銀飾品可重達五六斤,這一身繁複的盛裝銀飾承載了豐富而生動的苗族歷史與璀璨的民族文化。

雷山苗銀:重金打造的繁複美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