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山苗银:重金打造的繁复美丽

提到苗族,或许很多人脑海里都会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头戴银冠,脖挂银项圈,胸前铺满银饰,美丽的苗族姑娘穿着盛装款款走来,别在五彩苗服的银饰叮叮作响。华贵的银饰反射着太阳的光亮,让光彩夺目的苗女宛如鲜花绽放。

雷山苗银:重金打造的繁复美丽

苗族人对银饰的喜爱由来已久,苗族古歌中多次出现与“金银”相关的内容就是最好的证明。早在5000年前,就有苗族的九黎部落首领蚩尤与炎黄二帝征战中原时穿着“铜着铁额”的记录。说明了苗族先民较早就掌握了金属冶炼技术。

雷山苗银:重金打造的繁复美丽

汉文献《新唐书》记载贞观三年东谢蛮首领谢元深入朝进贡的时候,其装束“以金银络额“。明确记载苗族使用银制品作为装饰物的文献,出现在明代万历年间。郭子章的《黔记》记载:“苗族富者以金银耳珥,多者至五六如连环。”到清代时,各种文献对苗族银饰的记载就更加普遍了。

雷山苗银:重金打造的繁复美丽

这些文献对苗族银饰和金属冶炼的零星记载及银器在苗族社会生活中的民间述说、宗教礼仪,银器在苗族生产生活中占有主要地位。苗族的各种酒歌、嘎别福歌、情歌、故事与传说等,都与银饰息息相关。

雷山苗银:重金打造的繁复美丽

然而众所周知,苗族祖先一路迁徙爬涉,进入黔东南的苗人历经颠沛流离,又长期居住于崇山峻岭之中,环境恶劣,生存艰难,他们何以如此花费重金来打造这繁复的银饰?而且,这一地区又不是白银产区,苗族人盛装的银饰到底从何而来?

雷山苗银:重金打造的繁复美丽

要弄清楚这些问题,我们还得从明朝说起。白银自汉唐开始作为货币进入流通流域,到明代开始盛行,逐步进入苗族聚居区域。同时,贵州雷山地区拥有丰富且质量上乘的木材资源,繁盛的木材木易带来了大量白银流入,加上苗族内部商品经济并不发达,白银货币这才逐渐积累和沉积了下来。

雷山苗银:重金打造的繁复美丽

当苗族人拥有了大量白银,他们并不热心于建筑房屋,而是将其做成饰品穿戴在身上。崇尚“万物有灵”的苗族人认为,能充当交换媒介的货币具备与神灵沟通的能力,“银气”能抵御一切作恶的鬼魂,是通灵之物,所以苗族男女老幼都会佩戴。同时,苗族也将银视为财富的象征,妇女佩戴的各种银饰,将满视为精致、视为美,以银饰品大而重来展示家庭的殷实。

雷山苗银:重金打造的繁复美丽

同行的熊姐还告诉我们:“雷山苗族男子依照传统能继承房屋、田产,而对于没有财产继承权的女子,家人就会用白银做成饰品送给她们做嫁妆,以平衡其财产继承的缺陷。一套完整的银饰嫁妆,少则十多万,多则三五十万,甚是昂贵。”

雷山苗银:重金打造的繁复美丽

如今,雷山苗族人民对银饰的推崇已到了“无银无花,不成姑娘;有衣无银,不成盛装”的地步。每逢重大节日和姑娘婚嫁,随处可见穿着华丽的银饰盛装或在舞场跳芦笙的苗家女。所有银饰品可重达五六斤,这一身繁复的盛装银饰承载了丰富而生动的苗族历史与璀璨的民族文化。

雷山苗银:重金打造的繁复美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