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并非铁饭碗,连续两年有这种情况,将会被辞退!

公务员,一份神圣的职业!考上公务员就等于迈入了为人民服务的职业,所以,每一年的公务员考试都会有非常非常多的有志青年去参加考试!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当然,公务员的工作相对于市面上的企业而言,也是非常稳定的!不会像企业那样会轻易出现离职或者被离职的风险!公务员对于很多人来说,就是铁饭碗!

公务员并非铁饭碗,连续两年有这种情况,将会被辞退!

当然,事实情况也是如此!不过,有很多人对于公务员也有一种错觉,就是觉得公务员比较清闲!其实,这完全是一种误解!大部分公务员岗位也是比较辛苦,每天工作也比较繁忙。笔者的一位朋友,公务员,时不时的还会有加班!并不是像大家想象的那样!

而且,不仅不清闲,公务员也是有自己的压力的!公务员也是有考核的!考核会进行分等级,考核的表现将用于确定公务员工资上涨、升职等等!公务员的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和定期考核两种,而定期考核将以平时的考核为基础!平时的考核重点考核公务员的日常工作完成情况、阶段目标完成情况以及出勤情况,由主管领导进行审核评价!

而定期考核采取年度考核的方式进行,在每年的年末或者翌年年初进行!年度考核的结果也将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次!

那么,如果年度考核被确定为不称职等次的,那么将会有以下处罚等着你!第一,降低一个职务层次任职!第二,不享受年度考核奖金!第三,连续两年年度考核被确定为不称职的,将予以辞退!

当然,如果公务员对于年度考核评为不称职等次不服的,可以按有关规定进行复核和申诉!那么,哪些情况将会被确定为不称职呢?大家请看图!

公务员并非铁饭碗,连续两年有这种情况,将会被辞退!

现在的公务员考试都有十分严格的流程,选拔出来的都是十分优秀的大学生人才!只要大家好好干,踏实工作,考核不称职的可能性几乎没有,所以大家不必过分的担心!最后劝各位考生一句,如果你真的渴望进入公务员队伍为人民服务,那么就一定要好好准备考试,坚持下去,你一定可以取得自己的成功!

片段阅读的八种题型详解

1、主旨类

这类题主要考查考生归纳文段的中心思想的表达能力,要求考生在理解文段内容的基础上,用简明的语言将文段的主旨、中心思想以及标题进行归纳、概括。最后选出表达最恰当的一项。因此,在做这样类型题的时候,一定要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每一句的句意,最后综合起来,从而判断出文段的中心思想。

这类试题根据提问问题的角度,又可以分为三种,即提炼中心思想类、概括主要内容类、文意推断类。前两种侧重“言内”之意,最后一种侧重“言外”之意。

(1)提炼中心思想类

提问题的形式:对这段文字概括(归纳、总结、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这段文字的主旨是、这段文字的中心思想是、最适合做本段文字标题的是……等。这属于最原始的概括中心思想类,也是我们最熟悉的一类。

例题:商业设计也许越来越被赋予艺术创作和欣赏的价值,但它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永远是把产品的特质用艺术的方式展现给顾客。如果一项商业设计不能让人联想到产品并对之产生好感,即使它再精美、再具创意,也不能算是成功的设计。说到底,广告在创意之外最重要的还是关联性,我们不想被一个美伦美奂的作品吸引,结果却看不出它与所代言的商品之间存在任何联系。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A.独特的创意并非成就商业设计的绝对要素B.对于设计来说,吸引顾客应该是第一位的

C.成功的设计必须能够艺术地展现产品特质D.商业设计应尽量强调广告与产品的关联性

(2)概括主要内容类

提问问题的形式: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是、这段文字主要阐明的是、这段文字主要谈论的是、这段文字主要说明的是、这段文字主要论述的是、这段文字主要强调的是……等。

例题:即使社会努力提供了机会均等的制度,人们还是会在初次分配中形成收入差距。由于在市场经济中资本也要取得报酬,拥有资本的人还可以通过拥有资本来获取报酬,就更加拉大了初次分配中的收入差距。所以当采用市场经济体制后,为了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就必须通过由国家主导的再分配过程来缩小初次分配中所形成的差距,否则,就会由于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形成社会阶层的过度分化和冲突,导致生产过剩的矛盾。

这段文字主要谈论的是:

A.收入均衡难以实现 B.再分配过程必不可少

C.分配差距源于制度 D.收入分配体制必须改革

(3)文意推断类

提问问题的形式:这段文字意在强调的是、这段文字意在阐明的是、这段文字意在表明的是、这段文字意在说明的是……等。做这种类型的题,我们就应该注意了解作者的“言外之意”。

2、复述类

例题:像葡萄酒一般的红,比葡萄酒更为鲜明活跃,从肥嫩而有弹性的心房以一放一收的节拍,顺着血管的一张一缩,像潮水一样汹涌地周流于全身,分送食粮于各器官、各组织、各细胞。又收集了各处的污物,到了肺,经过氧气的洗涤之后,又回到心房,这样循环不已,昼夜不息。

3、观点、态度类

提问问题的形式:这段文字的(核心、主要)观点是、作者的态度是、这段文字直接支持的一个观点是、上文支持的一个观点是等。主要(核心)观点类的试题和主旨题有点类似,也就是意味着一段文字中,可能有几个观点,但是一定要选择主要的观点,非主要观点是不选的。这就在辨析选项是要注意,可能有两个、甚至是三个都符合题意,但非主要(核心)的观点不能选。

技法一:需要注意倾向性的词语。如我认为、我感觉、笔者认为、作者认为、XXX说等。

技法二:如果没有像以上的提示语的话,就需要我们去吃透题干,方法可以采用读主旨类题的方法。

4、细节判断类

细节判断题提问问题的形式:下面说法正确/不正确的是、下面符合/不符合这段话的意思是。

阅读题干的技法:这类试题考察的比较细,除了要总结出片断的中心思想外,还必须要注意不能轻易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所以,这样的题目一般较难,消耗的时间也较长。所以,在做这类试题时,一定要慢读、细品。

注意事项:要就题论题,不能受自己已有知识的干扰。

片段阅读的技巧

片段阅读包括主旨类、复述类、态度类等八种题型,都是事业单位行测考试中的重要内容,难度也在逐渐加大。在解这类题目时,考生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从关键句和关联词这两个方面入手解题。平时考生应要加强对此类型题目的训练,避免失分。

1.理解语意

作为一段话来说,都是句与句的结合,肯定存在一定的逻辑性。看到一段文字之后首先应该做的是从整体上来分析这段话的结构,从句与句之间的联系来把握文段的主要意思,从而迅速对语段本身有清晰正确的认识。

例题:我们的一些科普文章常常激不起公众的兴趣,原因之一便是枯燥。要把科普文章写得“郁郁乎文哉”,就需要作家的笔。科学的飞速发展,为文学写作提供了一座富矿。相信有眼光的文学家一旦领略科学题材的广阔富饶,便会陶醉在它的无限风光中乐而忘返。

这段文字谈论的是

A.科普文章对作家的依赖。 B.科学和文学互相依赖的关系。

C.科学和文学互相激励作用。 D.科学发展为文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题干的前两句强调了科普文章与作家文笔的关系。第三句强调科学对文学的促进作用,第四句进一步强调文学家由此产生了对科学题材的喜爱。题干并没有提到文学对科学的作用,所以应该排除B,综合考虑,应该选D。

2.抓关键

所谓的关键,是指语段中的关键词以及由这些关键词所引导的关键句。在材料中,有一些词是我们应该注意的,他们往往会引出作者的主要观点,我们称之为关键词。这样的词语往往有很明显的提示作用,如:重要的是、根本原因是等提纲挈领的词语。此外,抓关键词还要注意一些转折语,如:因此、所以、但是等。这些词的后面往往是作者真正要强调的观点。

同样,在文段,还有一些句子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比如首尾句、启承句、引用句和发表议论的句子。这些句子大都表达了作者的观点或文段的中心思想。

3.中心

一般来说,文段中的中心观点是较为容易得知的,但是想要迅速作出答案则不是那么容易的。因为公务员考试总是希望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的。所以他们会故意设置一些迷惑来误导我们。因此我们必须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去伪存真,抓住题干要害选择正确答案。在做题时,一切看似正确实则错误或与题干不相关的选项都应该被排除。

4.常用关联词总结:

为了提高大家快速的把握句子结构,下面总结了常见的关联词。

①因果句:

代表句式:因为……所以……

关联词:由于……所以……,……因而……,以致,致使

做题技巧:结论后面是重点。“以致、致使”多用于后果不好的情况或说话人所不希望的结果。

②推断句:

代表句式:既然……就……

关联词:既……就……,……可见……

做题技巧:和“因为……所以……”相比较,“既然……就……”重在推断,主观性较强;“因为……所以……”重在结论和述说,客观性较强。

③假设句:

代表句式:如果……就……

关联词:要是……就……,假若……就……,倘若(若是、假使)……就……,即使……也……,

做题技巧:假设句有“一致”和“相背”两类。

一致:假设如果成立,结果就能出现,假设和结果是一致的。如果(假如、假使、若是、若)……就(那么、便、则、也)……

例:如果不互相尊重,爱也难以持久。

相背:偏句、正句语意是相背的,假设和结果不一致。偏句先退一步说,把假设当作事实承认下来,正句则说出不因假设实现而改变的结论。这种句子更强调正句。即使(就是、就算、纵使、哪怕)……也(还)……

例:宝石哪怕混在垃圾堆里,也仍然晶莹夺目。

说明:相背假设和转折复句相近,其区别在于相背假设偏句表示的是未实现的事实,转折复句的偏句表示的是已实现的事实,两者的关联词也不同。

④条件句:

代表句式:只有……才……;只要……就……,无论……都……

关联词:唯有……才……,只需……就……,不论……都……

做题技巧:条件句分“有条件”和“无条件”两类。

有条件:

充足条件:只要(只需、一旦)……就(都、便、总)…… 偏句是正句的充足条件,正句表示在具备这种条件下就能产生相应的结果,语气和缓。充足条件不排斥其他条件。A推B/负B推负A

例:多读多写,作文就会有进步。

如果他没有去吃饭,他就有作案时间。/ 如果没有水,生命就会死亡。

必要条件:只有(唯有、除非)……才(否则、不)…… 偏句是必备条件,缺少了这个条件,就不能产生正句提出的结果,语气坚定。必备条件经常是唯一条件。无A肯定无B/ 有B肯定有A。

例:只有春天到了,才能见到这种鲜花。

只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才能改正自己的错误。

无条件:

无论(不论、不管、任、任凭)……都(总、总是、也、还)…… 无条件关联词语要成对使用,偏句表示排除一切条件,正句表示在任何条件下都会产生同样的结果。

例:无论什么时候到站,都有人热情接待。

⑤并列句:

代表句式:……也……;既……,又……

关联词:也,还,又,同时,同样,有时……有时……,一方面……另一方面

做题技巧:表示并列的几种提示——顿号、分号、相同的句式等,句子之间无重点之分。填空题,看前后;主旨题,看全面,分清相反和相对。

并列句有两种关系:并存和相反相对

并存关系:分句间表示的几件事情或几个方面并存。

例:知识是积累起来的,经验也是积累起来的。

相反相对关系:分句的意义相反相对,表示两种情况或两件事情对比对立,也就是用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对照来说明情况或表达所要肯定的意思。不是……而是……;是……不是……

例:人的明智并非与经验成正比,而是与经验的吸收力成正比。

⑥递进句:

代表句式:不但……而且……

关联词:不仅……而且……,不但……反而……,尚且……何况……,……甚至……,反而

做题技巧:递进关系的句子必须用关联词语。后一分句的意思比前面分句的意思更进一层,一般由轻到重,由小到大,由浅到深,由易到难。

转折类复句:

代表句式:虽然……但是……

关联词:虽说(虽是、尽管)……但是(可是、然而、但、却)……

做题技巧:转折后是重点。前后分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即后面分句不是顺着前面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突然转成同前面分句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说法,后面分句是说话人所要表达的正意。根据前后分句意思相反、相对的程度以及关联词语的不同,转折关系分“重转”、“轻转”、“弱转”三类。

重转:虽然(虽是、虽说、尽管)……但是(可是、然而、但、却、还)……;虽然,虽,但是,但,然而。分句间的意思明显相反,转折意味很重。关联词语可以合用,也可以单用。“尽管”比“虽然”语气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