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副中心與廊坊北三縣統籌發展,打造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示範區

城市副中心與廊坊北三縣統籌發展,打造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示範區

廊坊北三縣地區緊鄰城市副中心,過去10多年實現了較快的發展,但也積累了很多現實問題,如職住不均衡、公共設施配套不足、地下水嚴重超採等。這些問題很大程度上是區域協同發展問題,需要打破“一畝三分地”思維定式,在區域尺度上統籌協商解決。

控規草案提出推動城市副中心與廊坊北三縣地區統籌發展。這一方面是因為“它們在地源上相近,文化上也是一脈”,另一方面也是落實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示範區的城市戰略定位。

依據《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關於印發加強京冀交界地區規劃建設管理的指導意見的通知》等相關規劃文件要求,按照中央“統一規劃、統一政策、統一管控”的總體要求,控規草案提出要處理好城市副中心和廊坊北三縣地區協同發展的關係,重點推進北京城市副中心與廊坊北三縣地區功能分工、資源配置、生態管控、產業協作、公共服務、基礎設施、交通系統、風貌設計等方面協同發展,打造區域發展新引擎,建設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示範區。

建立統一的管控規則

通州區與廊坊北三縣地區現狀森林覆蓋率較低,且林地分佈破碎,生態調節能力和穩定性差。另外,部分城鎮組團房地產過度開發、開發強度過大、貼邊蔓延嚴重,侵佔了重要的區域生態空間。

為積極擴充生態空間,有效改善區域生態環境質量,控規草案提出遏制貼邊發展和無序蔓延,核減與重要區域生態廊道衝突的城鎮建設組團規模。著力擴大區域環境容量,重點在潮白河和北運河之間共同建設大尺度生態綠洲,構建複合生態系統。另外,為突出文化傳承,彰顯地域特色,控規草案提出構建山水林田湖草城村交融的整體空間意象,重點對潮白河和北運河沿岸地區進行精細化設計,形成錯落有致的城市天際線。

建立功能協同的整體格局

目前廊坊北三縣地區產業層次尚需提升,合理的產業鏈尚未形成,地均產出效益低。另外,通州區與廊坊北三縣地區產業互動不足,未形成產業發展梯次,產業同質化競爭嚴重,廊坊北三縣地區對高端人才吸引力不足,制約了地區產業的轉型升級。

為此,控規草案提出積極對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支持符合廊坊北三縣產業定位的適宜疏解項目轉移,協助廊坊北三縣地區產業轉型升級。同時,堅持協同互補,提高廊坊北三縣地區對區域的服務保障功能,積極發展養老、康復、休閒等產業,形成區域差異化功能分工。

共建協同發展的設施體系

廊坊北三縣地區公共配套短板突出。中、小學大班額現象普遍,公園綠地和公共文化設施比較缺乏,無大中型體育設施。為此,控規草案提出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促進北京公共服務資源向廊坊北三縣地區拓展延伸,協助廊坊北三縣地區形成功能完備、佈局均衡的公共服務體系。

目前廊坊北三縣地區跨界交通銜接不暢,主要依賴公路,跨界通勤壓力大。控規草案提出優先選擇公共交通和軌道交通,讓更多廊坊北三縣地區居民通過速度快、站距大的軌道交通出行,發揮京唐城際和平谷線等軌道交通的作用,減少對小汽車出行的依賴,緩解跨界通勤壓力。

統籌預留區域大型基礎設施廊道,強化水、電、氣、熱區域協同發展。為此,控規草案提出構築堅強可靠的區域生命線保障網絡。針對區域地面沉降、活動斷裂、防洪等共同災害問題,控規草案提出加強區域防災減災的聯防聯控。

專家訪談

1. 李曉江:通州和廊坊北三縣要實現共管、共享、共同發展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原院長、教授、京津冀協同發展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

我們講京津冀協同發展,特別是治理北京大城市病,不能北京中心城區疏解了,結果北京外圍地區又圍成了一個鐵圍子,這是空間上特別不合理的解釋。我個人認為是這樣的,既要讓北三縣適度發展,又讓北三縣服從京津冀的發展大局和北京治理“大城市病”這樣一個大局來適度發展,恰當的發展,所以我對通州和北三縣我是提了這麼三個詞,第一要優化區域佈局,首先在空間開發、在土地開發、城市發展、產業發展第一要建立管的概念,大家一起齊抓共管。第二要共享。畢竟我們得承認,北京和周邊地區有巨大的發展落差,不管是經濟發展也好,公共服務、社會發展也好,差距非常大。北京能不能幫助北三縣、通過支教的辦法,通過聯合辦醫的辦法,讓北三縣快速提高公共教育和公共醫療衛生水平。在這樣一個共管、共享的基礎上,我們落實共同發展。一定要把握髮展的內涵、發展的內容,就是這種發展既能夠解決北三縣的經濟社會發展、老百姓致富,滿足他們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同時又最大限度減少對北京可能產生的壓力。

2. 王凱:副中心與廊坊北三縣實現統一規劃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教授級高級城市規劃師

北京副中心的建設和北三縣的關係,它們在地源上相近,文化上也是一脈,只是一河之隔……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它們在功能的佈局、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也是緊密相連的。

因為在地域上是一體的,規劃上首先要統一,規劃上的統一我個人體會這次有幾個方面還是有特色的。

一個是生態,因為生態是最基礎的東西,所以它的水系、它的綠脈,將生態作為一個一體化來考慮,是保證這個地區高品質發展的一個最重要的基礎。

第二就是功能,因為過去隸屬於兩個不同的行政區,所以各自做了一些東西、溝通不夠,在這次的規劃裡面做了比較多的工作,比方說產業,因為通州未來的產業是行政辦公、商務服務、文化旅遊,那麼過去北三縣比較多的是房地產和一般的製造業,這次的規劃裡面比較多的是產業方面做了一些研究,比如說北京的高新技術和通州、以及北三縣的協同,這樣的話兩邊都帶起來了,這是產業方面的一個工作。

還有一點就是公共服務,公共服務也很重要,對老百姓看病、文化教育有密切的關係,因為北京是首都,方方面面要求比較高,配置的要求也是比較高的。現在協同發展以後,特別是交通條件提供了以後,因為人是拿自己的腿、拿自己的腳在選擇,這個地方水平高,一定會有人來,我覺得是兩方面的好處。一方面能夠讓京津冀東部地區,特別是北三縣的老百姓享受高品質的公共服務,另一方面對中央講的公共服務均等化,起到很大的作用。

交通這個問題,因為現在整個北三縣由於過去一些年房地產開發量比較大,很多在北京工作的人其實住在北三縣,這次規劃花了比較大的精力,軌道交通、道路交通建設做了比較大的考慮,這是一個很大的突破。過去很多建設,特別是基礎設施建設以行政區為邊界,這次以城市群的角度打破行政區劃,在交通上做協同化的考慮,這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情。

3. 林堅:五大措施實現城鄉統籌發展

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城市與區域規劃系主任

這次副中心詳細規劃,自始至終堅持區域統籌、城鄉一盤棋進行考慮,在解決城鄉差距的這個問題上,有以下幾方面考量:

一是關於人口、就業和產業的問題。規劃提出副中心要成為留得住人、扎得住根的地方,在人口和就業方面,考慮了本地人口、外來人口、中心城區疏解人口等不同人群的安排;在公共服務方面,設立了市民中心、家園中心、組團中心、便民服務點四級公共服務體系。在空間上也考慮了城鄉統籌。規劃提出建設1個新市鎮、8個特色小鎮,沿著通州新城部分的發展,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建設一個安居樂業的場所。

二是關於副中心整體的空間組織。建立了城鄉一盤棋的城鄉體系,提出了副中心-亦莊新城(通州部分)-鎮-新型農村社區的現代城鄉體系。

三是關於基礎設施保障。規劃特別強調了整個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的均等化。

四是關於整體風貌。規劃提出建立總量充足的空間綠地體系。考慮一個相當於市區兩級的綠道體系,將給整個的通州副中心的老百姓們提供很大的一個活動的空間、以及休閒鍛鍊的空間。

五是關於實施政策。考慮了一套有關的治理體系,包括推進減量提質,建立長遠的可持續的資金保障體系等。

4. 葉裕民:三大安排縮小城鄉差距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教授

這次城市副中心規劃很重視城鄉統籌發展的問題,重視城市副中心和它的拓展區906平方公里的關係的問題,專門批了一章、第5章來討論如何統籌發展這樣一個重大戰略問題。在這裡面我覺得主要是做了三個大方面的安排。

第一,也是非常考慮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所以以人民為中心,安排了“一心、一區和多點”的空間結構,並且依託空間結構去提供高質量的公共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

第二個方面,就是對整個通州區906平方公里做了一個比較好的生態的安排,其實它是堅持生態優先,建設“一帶、兩田、多園”的這麼一個生態綠色的格局。為整個區域的人民生活接近自然提供一個非常好的條件。這也是咱們國家城市建設中最為稀缺的好的生態條件,同時也保護好了這個區域的生態本底。這是第二個做的比較好的事情。

第三,創新城鄉治理模式。創造了一套城鄉共治共管共享的一個體制機制。這裡特別是對全區的所有的鄉鎮集體建設用地,做了一個統一的安排,如何聚集、如何疏解、如何減,對總量上做了一個統一要求,同時對實施多元化的機制做了一個安排,在一定程度上保障規劃的實施。這是統籌城鄉發展規劃的考慮比較周全的一個規劃,這樣的規劃會有利於推進未來通州區的統籌城鄉發展、縮小城鄉差距,最後要實施下來還是要增加一些制度創新和體制機制建構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