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詔安的鄉土信仰(三丿拜帝君

關羽.字雲長,民間百姓尊稱關帝君。關帝君是幾千年來偉烈中最為突出的″武聖人"。他是人們心目中忠義勇武的化身,為釋,道,儒三家所讚譽。玉帝封他為關帝聖君,是四大護法神之首。佛家又稱他為"伽藍菩薩",是寺院護法神。佛道二教皆有封號,民間百姓卻喜歡稱為"帝君"或"關帝君"。

漫談詔安的鄉土信仰(三丿拜帝君


​詔安主祀關帝君的有三座大廟。最早在明洪武年間建在梅嶺懸鐘的關帝廟,香火非常旺盛。但到了清同治年間,清政府實行遷界政策,人們只好將供奉在懸鐘帝君廟的神像移駕到縣城西關新建的西覺寺供奉,這就是後人所稱的西關武廟(帝君廟)。至於縣城西門內的武廟乃建於明嘉靖四十一年。有關建此武廟民間尚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明朝時有倭寇圍攻詔安縣城,知縣龔有成組織官兵護城,城將被破時,夜間龔有成夢見關帝君顯靈巡城痛殺倭寇,夢醒後馬上將此消息告予民眾,頓時士氣大振,官兵與民眾奮勇殺敵,所以縣城得以保全。事後知縣龔有成心感帝君靈感,倡建了武廟,並定為祀典廟,享受春秋二祭。可見關帝君靈感深得民心。

關帝君在詔安民間更是深入民心,除了小說,戲劇宣揚了帝君忠義勇武外,在當時沿海恃定條件下,帝君也成了人們的精神支柱。當地在抗倭,抗清,抗日鬥爭中,在禦敵之時,常常懷裡藏有帝君的靈符與香爐灰,以祈帝君保估平安殺敵。關於帝君顯靈為百姓鎮邪治病的故事更多,更是膾炙人口。到了清代,詔安異姓結拜為兄弟成了一股風氣。結拜者要在關帝君面前立誓。幫會收徒時,必須在關帝君神像前舉行點香燭的儀式。"洪門",″天地會"在詔安興起,同樣仿效"桃園三結義"的故事,入會時必須在關帝神像前立下誓言:"有忠有義刀下過,不忠不義劍下亡。"

由於人們對帝君的敬仰和時光的推移,關於帝君職掌的事務也逐步增加,不僅能除暴安良,還能保佑發財,在地方,店鋪,武館,甚至家家戶戶都供奉著關帝君。每年農曆五月十三日,是關帝君的聖誕,也就是世人所稱的“帝君救生日。"詔安民眾都以隆重祭品祭拜"關帝君,"祈求平安,發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