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诏安的乡土信仰(三丿拜帝君

关羽.字云长,民间百姓尊称关帝君。关帝君是几千年来伟烈中最为突出的″武聖人"。他是人们心目中忠义勇武的化身,为释,道,儒三家所赞誉。玉帝封他为关帝聖君,是四大护法神之首。佛家又称他为"伽蓝菩薩",是寺院护法神。佛道二教皆有封号,民间百姓却喜欢称为"帝君"或"关帝君"。

漫谈诏安的乡土信仰(三丿拜帝君


​诏安主祀关帝君的有三座大庙。最早在明洪武年间建在梅岭悬钟的关帝庙,香火非常旺盛。但到了清同治年间,清政府实行迁界政策,人们只好将供奉在悬钟帝君庙的神像移驾到县城西关新建的西觉寺供奉,这就是后人所称的西关武庙(帝君庙)。至于县城西门内的武庙乃建于明嘉靖四十一年。有关建此武庙民间尚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明朝时有倭寇围攻诏安县城,知县龚有成组织官兵护城,城将被破时,夜间龚有成梦见关帝君显灵巡城痛杀倭寇,梦醒后马上将此消息告予民众,顿时士气大振,官兵与民众奋勇杀敌,所以县城得以保全。事后知县龚有成心感帝君灵感,倡建了武庙,并定为祀典庙,享受春秋二祭。可見关帝君灵感深得民心。

关帝君在诏安民间更是深入民心,除了小说,戏剧宣扬了帝君忠义勇武外,在当时沿海恃定条件下,帝君也成了人们的精神支柱。当地在抗倭,抗清,抗日斗争中,在御敌之时,常常怀里藏有帝君的灵符与香炉灰,以祈帝君保估平安杀敌。关于帝君显灵为百姓镇邪治病的故事更多,更是脍炙人口。到了清代,诏安异姓结拜为兄弟成了一股风气。结拜者要在关帝君面前立誓。帮会收徒时,必须在关帝君神像前举行点香烛的仪式。"洪门",″天地会"在诏安兴起,同样仿效"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入会时必须在关帝神像前立下誓言:"有忠有义刀下过,不忠不义剑下亡。"

由于人们对帝君的敬仰和时光的推移,关于帝君职掌的事务也逐步增加,不仅能除暴安良,还能保佑发财,在地方,店铺,武馆,甚至家家户户都供奉着关帝君。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是关帝君的聖诞,也就是世人所称的“帝君救生日。"诏安民众都以隆重祭品祭拜"关帝君,"祈求平安,发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