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單臺大推發動機難以滿足四代機重量,不會放大成中型飛機!

殲-20的設計已經非常成熟,定位也十分明確,是以奪取制空權為核心任務,兼顧對地、對海攻擊的雙發隱形戰機。未來,殲-20肯定會改進,但是尺寸和外形基本上不會有變化。

殲-20單臺大推發動機難以滿足四代機重量,不會放大成中型飛機!

後續,殲-20的改進主要體現在傳感器、發動機和武器系統三方面。比如,換裝大推力國產發動機,讓戰機具備超音速巡航能力,空中機動性能也會提升。這樣不僅可以快速到達任務區抓住戰機,還能高速脫離對手的追擊。另外,裝備功率更強、目標識別能力更強的雷達和光電系統,能讓殲-20看得遠、打得遠。殲-20未來也可能裝備激光武器,對敵方戰機實施秒殺。所以,殲-20肯定會有A、B、C、D等改進型號,會給軍迷更多驚喜。

殲-20單臺大推發動機難以滿足四代機重量,不會放大成中型飛機!

那麼,將殲-20放大成中型飛機,是否可行?答案是否定的!如果把殲-20放大成類似於圖-22M的平臺,確實可以讓它飛的更遠,載彈量更大,但是整體設計改動太大,會有很多技術難題。比如,動力系統就不好解決。遠程對地攻擊,打擊海上大型目標,還是留給未來的轟-20隱形轟炸機更合適。殲-20可以為隱形轟炸機護航,而不是把自己變成轟炸機!

殲-20單臺大推發動機難以滿足四代機重量,不會放大成中型飛機!

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單臺大推發動機難以滿足四代機的重量。第四代隱身戰鬥機為了隱身需要,設計時需要武器內置和不使用副油箱滿足任務需要,必須在機內留足夠的空間滿足內置武器艙和內部油箱,從而導致整體空重要比三代機高很多。

瑞典薩博公司設計下一代輕型戰鬥機FS2020的時候做過研究,第四代輕型戰鬥機要想滿足上述需求,氣動佈局上即使採用最節省重量的無尾三角翼方案,整體空重也將達到11噸水平,如果取消掉內置武器艙使用半埋式掛架,這種準隱身模式,最低空重也需要9噸。

殲-20單臺大推發動機難以滿足四代機重量,不會放大成中型飛機!

薩博的FS2020項目,計劃使用推力16噸級的單大推(美國F-22的F119-PW-100)

殲-20單臺大推發動機難以滿足四代機重量,不會放大成中型飛機!

FS2020設計空重10噸+,為此其格鬥彈是採用半埋式掛架掛在機外,可以說是接近於四代機的最低空重要求。

殲-20單臺大推發動機難以滿足四代機重量,不會放大成中型飛機!

目前F135-PW-100是最先進的航空發動機

而F-35在設計佈局上,還取消格鬥彈艙的設計,沒有專用格鬥彈艙。即使這樣,最輕的F-35A空重達到13.2噸,接近於F-15E重型戰鬥機的重量,海軍型的F-35C重量更是達到14噸,這樣小馬拉大車,機動性能嚴重不足,被人稱之為“肥電”。

殲-20單臺大推發動機難以滿足四代機重量,不會放大成中型飛機!

F-35三兄弟,左側機翼最大的是海軍的F-35C,中間機翼最小的是陸戰隊的垂直起降型的F-35B,最右的是空軍最輕的F-35A。

航空發動機技術世界第一的美國尚且如此,我們更是難以實現單發四代機的目標。而且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海軍不喜歡單發戰鬥機。這個問題也是美國海軍不喜歡F-35C,多次流露出想用超級大黃蜂進行代替的原因所在。發動機故障是戰鬥機最嚴重的故障之一,單發戰鬥機遇到就只能跳傘,而海軍飛行員在茫茫大海上跳傘就是生死由命的事情,雙發戰鬥機即使遭到重創無法著艦,只要能掙扎回艦隊周圍跳傘,存活率也有保障。

殲-20單臺大推發動機難以滿足四代機重量,不會放大成中型飛機!

再則就是撞鳥問題,海岸邊低空飛鳥特別多。當年殲-10表現遠超預期的時候,海軍也訂購了一個團的海軍型殲-10AH型試用,然後就沒有然後了,3次低空起降過程中發生撞鳥事故。

所以還是採用雙發中推方案比較好,設計上富餘度更大,不至於弄出個殘次品,而且還可以照顧海軍的感情,F-35制定計劃的時候,有個全壽命使用成本的硬指標,對平時使用成本要求很高,雙發戰鬥機根本不可用滿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