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年羹堯帶兵屠殺江夏鎮連江夏千總都殺,為什麼康熙不追究?

回憶是倒車鏡裡的公路

年羹堯剿滅江夏鎮,連官兵都殺個乾淨,為什麼康熙不追究呢?因為此案牽涉到的《百官行述》太重要了,年羹堯殺再多的人都是刑事案件,而任伯安編《百官行述》卻是政治事件,直接威脅到康熙的皇位。

首先要弄清楚一個問題:《百官行述》到底是什麼?

原來,九爺門人任伯安當年在吏部任主事是,曾經利用職務之便,專名刺探各位官員的隱私,並將三百多名官員的醜事隱事彙編成一部皇皇鉅著:《百官行述》。可以說,誰掌握了這本書,誰就掌握了這三百多名官員的把柄,可以操縱他們做任何事情。

試想,假如某位居心叵測的阿哥得到了這本《百官行述》,就可以圖謀不軌,甚至發動政變。可以說,這部《百官行述》,就是對康熙皇位的一大威脅。

康熙雖然是個寬仁的皇帝,但是任何皇帝在捍衛自己統治的時候,都不會心慈手軟。別說屠了一個江夏鎮,哪怕再屠十個,只要能奪回《百官行述》,康熙連眼都不會眨一下。

這就是封建時代的殘酷。

所以年羹堯雖然膽大妄為,但是他並不傻,他知道自己這麼做並無風險。

而且,江夏鎮的所有人都被年羹堯滅口了,當時的具體情況,胤禛想怎麼說就怎麼說。

胤禛給此次事件定的性是:任伯安勾結官兵拒捕,年羹堯不得已才剿滅了江夏鎮。胤禛用了“剿滅”這個詞,顯示了他的政治智慧。“剿滅”的意思是,對方是匪徒,年羹堯是代表朝廷去抓匪徒的,雖然手段激烈了些,但本質沒有問題。

況且,任伯安的所作所為也很讓康熙生疑:他居然能從刑部大牢逃出來,到底是怎麼做到的,是不是用《百官行述》威脅了某些人?胤禛說他勾結官兵拒捕,康熙會想:他為何如此膽大妄為,是不是已經有什麼政治圖謀了?

所以,康熙立刻警覺起來了,他只會認為年羹堯處置得對。



夢露居士

康熙不追查年羹堯是因為康熙投鼠忌器,害怕牽扯到自己的默定繼位人四阿哥胤禛,但這件幾百人的慘案又不能不對天下臣民有所交代,所以他把罪責懲罰到了十三阿哥胤祥身上

其實在百官行述案這件事情發了以後,太子胤礽的再次被廢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而康熙真的在意區區一個江夏鎮的幾百生靈嗎?他當然不在乎,他最在意的事情還是那件立太子的大事,一旦胤礽再次被廢,那麼朝局將為之大變,阿哥們逐鹿中原也將愈發激烈。如何在太子胤礽被廢之後,保護好自己的繼位人,讓他免倒廢太子的覆轍也就成為了康熙最關注的事情。

在康熙看來,大阿哥胤禔為奪嫡處心積慮,不惜暗害親兄弟,是第一等的亂臣賊子;而飽讀經書的三阿哥胤祉在大阿哥出事之後落井下石,也談不上光明磊落,且他能力不足,也難擔起這千斤重擔;而八阿哥胤禩雖素有賢名,卻是以此來收買人心,更何況其黨羽心腹佈滿朝廷,連康熙也忌憚三分,康熙怎會把江山交給這個只會放縱他人的兒子呢;而九阿哥和十阿哥黨附胤禩,自然亦非人君之選;十四阿哥能征善戰,經兵略武很有成效,但為人太過輕浮,不是合格的繼位人。至於十三阿哥胤祥,為人豪爽,但不會拐彎,是做不好皇帝的。

而人君之選則是那個堅剛不可奪其志的胤禛,胤禛一心為國,從不計較個人利害得失,甘願做大清的孤臣。在江南賑災,從鹽商嘴裡掏錢,追比戶部欠款(得罪了滿朝文武),舉薦大將軍王(推舉了八阿哥陣營的胤禵),每件事都做到了康熙的心坎上。這種氣魄,才是康熙看好的繼位人的氣質。

但是康熙卻不能將其抖落出來,一方面是怕他像胤礽一樣遭人陷害,另一方面也要繼續考察他。所以當康熙想到此的時候,江夏鎮的事情如何解決也就有了眉目,這就是為什麼不追查具體的執行者年羹堯而只是處分了十三阿哥的原因?

眾所周知,年羹堯是四阿哥胤禛的包衣奴才而不是十三阿哥胤祥的包衣奴才,所以年羹堯背後的主使人不是十三阿哥胤祥而是胤禛。倘若從年羹堯查起,一不小心查到了胤禛則將大事不好。

這是因為江夏鎮一案牽扯到幾百條人命,還有孤兒寡小,堪稱康熙親政以來的最大慘案。這裡面自然有貓膩,不然就算是江夏鎮官兵及壯丁拘捕,那麼也不用把孩子也殺掉。康熙是痛恨年羹堯的所作所為的,但是他不能動年羹堯,因為害怕牽扯到胤禛。否則換了其他阿哥手下的門人,幾百條人命的大案子豈有不查之理,何況死掉的還有朝廷命官和幾十個官兵,這簡直就是謀反的大罪。

所以康熙對這件事是做了兩件事,一是提升年羹堯為四川巡撫,默認這件事胤禛沒有做錯,只是手段太殘暴。二就是懲罰胤祥,讓他為胤禛和年來買單,美其名曰“磨鍊其心性”。

所以在那個時候康熙就默認了胤禛是自己的繼位人,不查年羹堯是保住胤禛,提拔年羹堯是放出信號,勉勵胤禛。而既是老十三下的令,便索性將十三的兩罪並罰(另一罪名是暗殺鄭春華),圈禁宗人府,只可惜十三阿哥下的令是追查任伯安。更可笑的是八爺黨,還在痛惜自己的幾百萬兩銀子,沒有想到老爺子已經定好了太子。

以上。


逆流時代

不追究年羹堯是默許雍正的做法,追究十三阿哥胤祥,其實是對他和雍正的保護,因此,只能讓講仁義的老十三一人承擔江夏鎮的罪名。

從劇情發展來看,此時康熙已經內定新太子是雍正了,而胤祥替太子殺鄭春華滅口,更犯了康熙的忌諱(鄭春華是個碰不得的女人,亦是政治犧牲品)。且作為皇帝,天下事康熙不得不知;但是天下事,他又未必全知。

一、年羹堯帶兵屠殺江夏鎮連江夏千總都殺的劇情背景(所有這些事,康熙一概不知)

1,太子復立,迫不及待大規模報復,掃清八爺黨的勢力。

2,八爺黨門人任伯安見風使舵,轉投太子,太子脅迫十三阿哥胤祥釋放劉八女以換取《百官行述》。

3,年羹堯江夏鎮一役繳獲並私吞大量錢財,並截獲太子與任伯安的書信以及《百官行述》的當票。

4,雍正設酒宴順便掩護十三阿哥查萬永當鋪,並繳獲《百官行述》。

5,雍正擅自留藏太子企圖獲取《百官行述》,以掣肘百官的證據:寫給任伯安的書信。並想以此制約太子。

二、年羹堯不被追究,其實是雍正的功勞,且看雍正如何護犢子的(所有這些事,康熙也一概不知)

1,雍正找八王黨訴苦並假裝和太子鬧翻,主動提出年羹堯殺八王門人任伯安一案,亦表示準備設酒宴替年羹堯賠罪,並讓其說清楚江夏鎮的事。

2,雍正擺鴻門宴,宴請八爺黨,太子,以及留守中堂馬齊,並串通十三爺,表示江夏鎮一案是為了不洩露機密,讓年羹堯回京述職之機順道江夏,是搜查百官行述的,遇抵抗不得已為之,至於殺任伯安的原因?滅口!

3,對於年羹堯繳獲,私吞大量錢財一事,雍正也只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三、康熙本以為此次南巡之前,已經權衡了朝中的勢力,實際上卻是低估了九子奪嫡下的複雜朝局,《百官行述》案後,又不得不急召年羹堯御前問話。

1,康熙得知馬齊和太子上的摺子後,旋即封賞年羹堯四川巡撫一職,說明對雍正此次處理《百官行述》案是心裡默許的。因此,就不存在要追究年羹堯了。

2,沒錯,康熙的確懷疑過雍正在內的眾皇子們,所以,在聖旨中才未提及封賞年羹堯一事,正因為有懷疑,亦才急召年羹堯御前問明實情。而年羹堯事後也並未向康熙和盤托出,康熙又怎麼能知道這是十三爺和雍正的密謀呢?


劇評道長

向敬之

在清朝,如果大臣擅殺家中的奴役,都會受到嚴厲的制裁。

順治十年,左都督加太子太保任珍,被舉報曾在興安總兵任上,自治家人淫亂,擅殺多人,結果被流放遼陽。這,還是被順治帝念其軍功,網開一面,從寬免死。

至已有鐵血法令制度的康熙後期,如果有人像年羹堯一樣,擅自帶兵屠殺江夏鎮,誅殺千總等數百人,就連手無寸鐵的老弱病殘都不放過,這是震動朝野的血腥大案,也是公然造反的謀逆大罪。不光要將首犯年羹堯明正典刑,就是年氏家人也難逃滿門抄斬的刑罰。

然而,電視劇《雍正王朝》中設計,最高領導人康熙帝面對此等驚天血案,卻是不聞不問,更莫說追究。所以,有人認為這是康熙明白是皇子胤禛、胤祥指使的,牽連甚廣,只好息事寧人。

把康熙弄成裝聾作啞,其實是對這位千古一帝的莫大諷刺。康熙後期,先後以心腹兼小舅子託合齊、隆科多出任步軍統領,就是要進一步監控諸皇子的一舉一動。託合齊偏袒太子,即遭到康熙嚴厲的懲罰。如果皇子擅自派人屠城,已經在製造社會恐怖事件,嚴重威脅到皇權,康熙決不會姑息養奸。

年羹堯夜屠江夏鎮,突出了他是胤禛的打手和嗜血的武夫,卻成了此劇的一大敗筆:

一、嚴重漠視了清朝森嚴的法律制度,將康熙以及後繼之君雍正推動了縱容屠戮、草菅人命的罪惡境地。

二、將科舉入仕的年羹堯弄成了赳赳武夫。年羹堯曾是康熙內閣學士,御前大秘,因表現突出而被調任四川封疆大員。這樣一個熟知法律卻仕途得意的高官,怎會以屠城自尋死路?

當然,如果電視劇安排康熙追究年羹堯的殺戮大罪,那也就沒有了後來胤禛倚重年羹堯而順利登基的歷史了


以禮觀書

看過《雍正王朝》的小夥伴們,不知道你們還記得其中的一處劇情嗎?年羹堯當時接到十三爺的手令,讓他回京述職。路過江夏鎮之時,年羹堯率軍屠殺了江夏鎮所有的


人。連朝廷的官員江夏千總也沒有放過。可是,事後的年羹堯並沒有受到康熙的處罰,反而將他提拔為四川總督。這是為何呢?讓我們具體分析一下吧。

1.投鼠忌器,不想要將百官行述的事公之於眾

因為江夏鎮是八王黨手下任伯安的老巢,他所編寫的百官行述記述了各個官員的缺失以及乾的種種惡行。所以,朝廷中的某些官員一直受到他的脅持。而胤禛卻一把火


燒了這所謂的百官行述,斷了八王黨那些人的念頭。可是,江夏鎮還在,那劉八女也還在。正所謂“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年羹堯正是抱著這個心思,率領著人馬一舉


屠殺了江夏鎮,給這個事件劃上了一個句號。這也正中了康熙帝的心思數百條的性命,在帝王看來不值一提,若是這百官行述事件得不到解決,朝局就不會安穩。所以,只能


默認了年羹堯的行為。

2.太子即將被廢,保護好新的繼承人實為重中之重

太子當時雖然被重新復立,可早已讓康熙失望透頂了,經歷了這件大事過後,怕又是逃不掉被廢立的命運。縱觀那幾個阿哥,大阿哥因為進言賜死太子,早已被康熙認


為心思毒辣,非為人君之像,三阿哥因為落井下石,也被康熙所不喜,至於八王黨的那群阿哥,除了拉攏人心,結黨謀私,也不會去幹一些利民利國的事。


真正被康熙看重的是那個寡言,但幹實事的四阿哥胤禛,追回戶部欠款,黃河賑災,樁樁件件都是得罪人的差事,康熙是想講胤禛培養成一個孤臣,何為孤臣?乃


為“寡人”。康熙不處罰年羹堯,就是想給四阿哥留給一個可用之臣,就是可憐了老十三,同樣為了保護他,將他圈禁於宗人府。試想一下,若是年羹堯被殺,十三爺被廢,


四阿哥手下還有可用之人嗎?所以,提拔年羹堯,就是想要保護好胤禛,讓他未來可以成為一個有道明君。


其實,樁樁件件,用四個字就能回答:“帝王心術”,不查年羹堯是想要保護他身後的人:胤禛。若不是早已經認定他為大清的繼承人,又何必包庇他們,將十

三爺作為一個“替罪羊”呢?

喜歡歷史的小夥伴們,發表一下你們的看法吧。


小小呆蘿蔔

不追究的一個直接原因就是康熙也默認了這個行為,甚至在某種程度上也贊同四爺的做法,至少在百官行述事件中,太子、八爺、四爺三股勢力下,四爺表現最“單純”。

任伯安本來是八爺的嫡系人物,所以任伯安偷偷編寫百官行述,八爺某種程度上也算是知情人之一,留用任伯安也是未來要用的一顆針對對手的炸彈,而江夏鎮血案前,任伯安劉八女又計劃用百官行述行賄太子,太子更想利用此物件來針對百官!而四爺方面,出於種種需要,搶奪並銷燬百官行述對他們自身更有利,而這個結果,也是康熙想看到的!


因為百官行述,涉及到的是當前朝廷百官的個方面隱私甚至陰暗面,這個著作一旦曝光,必然會引起腥風血雨,大量的官員落馬甚至聲名狼藉,也不排除一些皇子也會涉入其中,它的存在,只會威脅到現有的官僚體系,至少對於康熙而言,這樣的東西不能落到其他人的手裡,決定天下的是康熙,而不是其他人。

所以四爺縱容年羹堯血洗江夏鎮,也是為了徹底熄滅這顆定時炸彈,這雖然是四爺黨的自行行為,但這個行動是符合康熙需要的,所以他沒有必要嚴格追究責任,只需要找到替罪羊即可,更別說最大的責任人還是他心中的繼承人!

當然即便是替罪羊,也需要一個級別大的人來承擔,畢竟擅自越境調兵,這不是普通官員能做到的,即便是當時已經在官場上冉冉升起的年羹堯也做不到,小官員沒資格又不能讓真正的責任人來承擔,那最後十三爺只能做了這次事件的犧牲品,當然,除了頂罪的同時,拿掉老十三,也是為了更進一步麻痺太子和八爺勢力,儘可能的在公佈最終的繼承人之前,減輕個勢力集團對四爺的注意力。

除此之外,康熙自己也許還有一個小私心,就是江夏鎮曾經是御賜的皇家聖地,以至於四爺和老十三微服私訪時在江夏鎮都受到了羞辱,這裡的腐敗和亂象更是不可救藥,對於這一地區的變化,康熙自己不可能不知道,但畢竟是帝王他不可能主動公開承認自己犯下的錯誤。那就只能用私下的手段來改正這個錯誤,屠殺江夏鎮就是改正這個錯誤的私下手段,徹底讓這個敏感地區在一夜之間內消失!


遼寧資深球迷

話說年羹堯奉了十三阿哥胤祥的令回京述職,路中經過江夏鎮,把江夏鎮洗劫一空,鎮上幾百口人全部葬身於火海。

康熙皇帝下令懲辦了十三阿哥,轉過頭卻晉升年羹堯為四川總督。

表面上看,年羹堯是偶然路過江夏鎮,又因突發事件才回掉整個江夏鎮。實際上卻背藏玄機,就連康熙皇帝也不得不投鼠忌器,輕描淡寫,選擇性的處罰了一些人。

這背後到底是什麼原因呢?難道康熙皇帝年老就變哥愚蠢了嗎?

江夏鎮真正的問題在於,有這麼一個人叫劉八女,是八阿哥的人。

在劉八女的手上,有一本書叫百官行述。這本書記載了當時朝廷官員的種種劣行,也就是說很多官員的把柄掌握在八阿哥中。

八阿哥利用這些證據來要挾朝中官員為他所用,聯名保奏他來做太子。

然而這一切早已給四阿哥雍正得知,但胤禛不方便親自出面來處理這件事。

這時候就有十三阿哥代替雍正命令年羹堯對江夏鎮下手,把這本書毀掉。同時除掉劉八女,以消滅八阿哥要挾朝廷官員的一切證據。

康熙皇帝顯然也是知道這些厲害的,經過全盤考慮,他才最終做出了上面的判決。

最根本的目的就是為了保護四阿哥,這個未來的雍正皇帝,現在的皇太子。

然而天下出現這麼大的案子,朝廷又不能坐視不管。總要抓一個替罪羊出來,稍稍懲罰一下十三阿哥,也是在警告四阿哥做事不要太過頭。

同時也保全了四阿哥胤禛,讓這件事有了一個結局,可以向給天下人一個交代。

從全局上來看,這樣處理不公平,但卻是最合理的一個結果。


新知傳習閣

最近在重新看這部經典的電視劇《雍正王朝》,透過現象看本質,也開聊上幾句!

如果只看電視劇,大家肯定會認為皇位候選人只有那麼幾位,如果看史料,其實不然,從大阿哥到十四阿哥都是個頂個的人才,包括九阿哥十阿哥這些在影視劇中被醜化的人物......

整個事件,一定要聚焦到一個人身上來看,他就是康熙!! 他喜歡什麼不重要 他討厭什麼才是關鍵。

康熙帝和他的父親順治帝有個共同點,年幼繼皇權,權臣亂政,他們父子一體,均感同身受。 尤其是康熙,深知權力的利弊和來之不易,洞察人性,極其厭惡結黨和權力的分化!!!!(可以容忍一切,唯獨這個不能忍)

皇太子被廢正是因為如此!! 三十年的太子生涯,早早被確定為未來國家領袖,加上康熙長壽等一系列的背景,太子和康熙的矛盾必定會爆發,這是個人性的問題,不是道德的問題!!!

八阿哥的問題也在於此,他竭盡全力向父親展現才能(相比太子),他努力讓自己的勢力接近太子一黨,他認為得民心即可得天下,其實他越得民心,越會失掉帝王之心...... 就像電視劇裡烏先生說的那句話:“這個時候,不爭才是爭”

康熙帝是千古一帝,這個不用說,但更多時候,他只是一個人,有著七情六慾的人,一個有著極強權力慾望的帝國主宰,哪怕是對兒子,在權力面前他都只能冷血,這才是真正的人性。


有故事的傅晶

首先我們來看看談談江夏鎮這個富可敵國的地方:康熙賜匾,八爺黨的經濟主要來源地,十三和四爺受辱之地,眾皇子爭奪的《百官行敘》收藏者任伯安的家鄉!由此可見江夏鎮可是個是非之地。

而最後年羹堯一下子把江夏鎮給屠了,康熙卻對這件事沒有處罰他?原因:

1.康熙不想自己打自己的臉,曾經賜匾的地方竟然官風那麼差勁!

四爺一行人與江夏鎮的恩怨是當時黃河發大水康熙派了四爺和十三爺去籌錢賑災,完事後回京路過江夏鎮,與江夏鎮的莊主劉八女的手下起了衝突,後來在過江夏鎮之時,卻被劉八女一幫地頭蛇報復,以康熙御筆親題匾額強令四爺一行下馬而行,四爺和十三爺身份尊貴,此時的四爺已是郡王,十三爺也是貝子,哪有人敢讓他受這種氣,但因康熙御筆只顧只得忍氣被逼下馬而行,後來江夏鎮就成為了四爺心中不可觸碰的逆鱗,觸之即怒。還有張五哥案件也是江夏鎮出來的,康熙對江夏鎮都很反感了,沒有什麼顧念之情了!


2.康熙犧牲一方之地的性命,為了保朝廷穩定

江夏鎮的任伯安還弄了一部能讓百官都懼怕的《百官行敘》,弄的太子,八爺,四爺三方爭奪,想用來控制朝廷文武百官,卻不曾想年羹堯為了討好自己的主子四爺,在捉拿到欽犯劉八女之後,竟屠了江夏鎮,包括老人婦孺一共600餘人死於非命。



屠殺了江夏鎮,給這個事件劃上了一個句號。這也正中了康熙帝的心思數百條的性命,在帝王看來不值一提,若是這百官行述事件得不到解決,朝局就不會安穩。所以,只能默認了年羹堯的做法!
3.康熙玩的帝王之術

康熙說實話很氣憤對屠江夏鎮這件事,氣憤的是事先沒有一個人向他奏報,氣憤他的皇子們草菅人命。但後來冷靜下來,跟張廷玉說話就可以看的出來,一國之主,考慮的是國家的未來,什麼犧牲都是可以有的,所以最後對此事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算了,翻篇!



馬雲6663

《雍正王朝》裡面有個場景就是四阿哥利用年羹堯回家述職的機會派兵血洗江夏鎮。這個場景可以看出雍正已具備一念殺萬人的帝王心態。


這個事件的大背景就是任博安手握百官行述,以此為把柄要挾百官真正做到小官影響朝句。雖然被抓但是太子為了百官行述逼迫四阿哥放了任博安,四阿哥為了百官行述不得已暗度陳倉派年羹堯利用回京述職機會再次抓任博安。


其中為了百官行述這樣的奪嫡利器,為了保密肯定是過了以後不會留下任何活口。同時因為這樣的事也把十三阿哥牢牢的綁在自己的戰車。這樣就讓皇帝為了朝局穩定也不會再次處理此事,同時也廢除了八阿哥一黨的奪嫡利器。做這件事也是完美了理解了康熙晚年穩定朝局的心思,所以康熙也樂於不追究此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