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改:小城房價有多瘋狂,如今反過來壓力就有多大

棚改貨幣化對三四線城市房價的推力有多大,反過來的壓力就有多大。

回顧近兩年三四線城市樓市銷售火爆、房價不斷上行的過程,棚改貨幣化在其中發揮著不容忽視的作用,這也是為什麼近兩日PSL(抵押補充貸款)收緊的消息引發市場強烈反映的原因。

棚改帶動三四線房價上行

從PSL到房價,資金在這個過程中的流向為央行通過PSL向國開行發放貸款,國開行通過棚改專項貸款向地方政府發放貸款,地方政府通過貨幣化安置向棚戶區居民發放補償款,地方政府拆遷賣地後償還國開行貸款,國開行償還央行貸款,形成資金流的閉環。

因此,PSL可以理解為是一種基礎貨幣投放的新渠道,藉助棚改貨幣化實現對三線、四線城市的貨幣定向寬鬆。

棚改貨幣化在房地產去庫存的過程中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從2014年到2017年,棚改貨幣化安置比例從最初的僅9%左右大幅提升至接近60%,部分省市甚至高達70%甚至90%以上。

從全國範圍看,貨幣化安置對商品房庫存的去化面積分別達0.4億平米、1.5億平米、2.5億平米和2.6億平米,佔住宅銷售面積近20%,在一些三四線城市甚至佔到40%,明顯加速了過去兩年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去庫存速度,短期內大量釋放居民購房需求,刺激地產銷售向好、房價全面上行,庫存降至低位、開發商建房和拿地熱情猛增。

據上海易居研究院統計,2016年國開行棚改資金60%以上投向了中西部和東北落後地區,以三線、四線城市為主,易居研究院綜研中心總經理崔霽表示,這就是過去一段時間三線、四線城市以及中西部城市房地產熱銷的最主要原因。

如果剔除棚改貨幣化對房地產銷售的影響,會發現房地產市場的火爆程度大打折扣。國海證券在分析中假設2014-2017年棚改貨幣化安置的套均面積均為85平方米,得出如下結論(其中2017年指截止11月底):

(1)2014-2017年,棚改貨幣化去庫存面積佔當年商品房銷售分別為3.3%、11.9%、15.9%和21.2%;剔除掉棚改貨幣化對商品房銷售的影響,2015-2017年的商品房銷售增速下降至-2.9%、16.9%和4.2%。

(2) 2014-2017年,棚改貨幣化去庫存面積佔當年住宅商品房銷售分別為3.8%、13.6%、18.2%和24.6%;剔除掉棚改貨幣化對住宅商品房銷售的影響,2015-2017年的住宅商品房銷售增速分別下降至-4.0%、15.9%和0.4%。

瑞銀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曾表示,相對寬鬆的房貸政策和“動物精神”是支撐國內房地產銷售穩健增長的重要原因:

瑞銀中國住房調查顯示,2016年支撐房地產銷售增長最主要的因素包括:寬鬆的信貸政策、開發商提供購房優惠、較低的房貸利率,以及居民擔心房價繼續上漲錯失購房良機而選擇提前購房(即“動物精神”)。

2017年初的瑞銀住房調查顯示,原本計劃在2017年購房的受訪者中有70%提前在2016年購房;而隨著房價上漲預期繼續增強,這個趨勢也延續到了2017年上半年。此外,有35%的購房者通過貸款等方式籌集了部分首付,不過近期政府已開始收緊相關的影子信貸。居民購房槓桿水平自2015年以來明顯上行,不過在2016年下半年和2017年上半年已有所回落。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的數據,截至2017年9月底,中國家庭部門貸款已達39.1萬億元。在不到10年的時間裡,中國居民槓桿率從20%上升到了50%。

在政策刺激的浪潮下,棚改貨幣化安置引發的一些問題和風險也在積累,國泰君安覃漢團隊在報告中提醒稱,:

部分縣市硬性確定貨幣化安置比例,出現“為了貨幣化而貨幣化”;一些地方通過開發商在原址新建、政府回購安置房的形式,達到貨幣化安置,本質上仍是新建安置房,沒有實現去庫存的目的;此外,有些地方大幹快上,棚改項目並未列入預算,購買程序不夠規範,導致政府隱性債務增加。

金融圈裡無小事,風裡雨裡,有才等你,老闆,點個關注再走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