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人沒有綜藝感,真的是剪輯的鍋嗎?

隨著眾多綜藝的熱播,不少明星憑藉在節目中有趣有梗的表現吸引了大票粉絲,同時也不乏有藝人被批“沒有藝能感”。例如在《嚮往的生活》中,嘉賓毛不易就因一直沉默寡言、表現木訥而被網友吐槽“不適合綜藝”。

也有不少粉絲認為這是節目剪輯的問題:節目組為了節目效果而特意製造爭議人設。其實像這甩鍋後期剪輯的爭議事件並不在少數,前段時間,鄭爽粉絲就因為鄭爽在《這!就是鐵甲》節目中的“發火事件”,發起#請優酷向鄭爽道歉#的微博話題,以抵制節目組一直以來對鄭爽相關內容的惡意剪輯。

藝人沒有綜藝感,真的是剪輯的鍋嗎?

問題一:錯位拼接,製造節目衝突

“劇情式剪輯”是時下綜藝節目最常用的剪輯方式,節目組根據前期錄製素材梳理出大概劇情,並以此為後期剪輯的基本框架。這樣的剪輯不僅使節目脈絡更為清晰,人物關係更加明瞭,而且更符合大眾簡潔、娛樂化的審美傾向。如《極限挑戰》以“極限男人幫”做任務為節目主線,任務分組、任務過程、任務結果為主要框架;而單就某一位嘉賓來看,其依舊擁有一條完整的劇情線;又如《中國有嘻哈》中以節目選手晉級為主線,而單個選手的創作、Battle則成為劇情副線,這些情節或交織或平行,從而構成有點有面、詳略得當的完整節目內容。

藝人沒有綜藝感,真的是剪輯的鍋嗎?

在素材缺位的情況下,一些節目組也會通過“挖東牆補西牆”來最大化保證劇情的完整性。但一些節目也會劍走偏鋒,用這種錯位拼接的方式誇大節目衝突,使劇情更加具有矛盾點,製造宣傳噱頭。

其中最為矚目的便是去年《中國有嘻哈》中PGOne與GAI的diss之戰。對於這樣強對抗屬性的節目來講,選手之間有摩擦實屬平常,但在後期剪輯刻意誇大、強化,則不免有喧賓奪主、奪人眼球之嫌。而觀眾對這樣的剪輯方式也不認同,有大批網友在節目播出後表示:想要給後期製作組寄刀片。

同樣“收到”網友刀片的還有《高能少年團》第二季。在之前的上線的某期節目中,王俊凱隨意處理消防設施,致使水槍在地上胡亂噴射,被消防官兵指責教育。而細心的網友則發現,節目中放水槍的人與王俊凱的穿著大有不同……

藝人沒有綜藝感,真的是剪輯的鍋嗎?

這場頂級流量小生與一線衛視之間的紛爭,足足在微博熱搜榜上掛了三四天才熱度漸退。這樣的強話題度、強關注度也使得一些網友發出“炒作”“營銷”的質疑。

問題二:少剪漏剪,塑造爭議人設

如果說劇情只是綜藝節目的大概框架,那麼人設就是節目最核心的靈魂。通過嘉賓的性格人設,延展開的劇情才具有一定的合理性、適配性,整體節奏才不會顯得突兀。而就現在的追星生態來說,明星更像是粉絲的心理映射、“理想化”的形象。粉絲希望看到明星自然、真實的真實個性,以拉近彼此之間的心理距離,滿足審美幻想。

因此,對於綜藝節目而言,成功塑造出有反差、有個性、有關注度的嘉賓人設,就能夠增強受眾黏性,抓住觀眾的心理癢點。

如:《真正男子漢》第二季中,節目通過黃子韜與教官爭執、為戰友打抱不平、不完成任務不休息等情節成功呈現出其“耿直”“率真”的真性情人設,使得一大批網友對wuli韜韜黑轉粉,成為節目的忠實觀眾和自來水軍。

藝人沒有綜藝感,真的是剪輯的鍋嗎?

藝人沒有綜藝感,真的是剪輯的鍋嗎?

藝人沒有綜藝感,真的是剪輯的鍋嗎?

當然,同樣的棋也有下毀的時候。

在優酷出品的首檔街舞競技真人秀《這!就是街舞》中,黃子韜再次出鏡,擔任明星導師。優酷卻將剪輯更多放在黃子韜與選手的調侃,如:見到美女選手便“無法思考”、言語具有煽動性語詞激烈等片段中,使得大批觀眾質疑黃子韜的專業性與工作態度,批評聲音連綿不絕。

無獨有偶,節目組的其他三位導師也都受到了同樣的“剪刀手”待遇。在首期節目中,年齡最小的易烊千璽在給選手毛巾時猶豫不決、選手抱怨聲滿滿;隨後幾期中,羅志祥對別隊選手多為批評、對本隊選手淘汰不滿;韓庚組實力欠缺,晉級不足......“輸不起”“不專業”“傲慢”等負面評價而至,流言四起。

藝人沒有綜藝感,真的是剪輯的鍋嗎?

令人玩味的是, 節目上線的花絮片段與選手評價卻呈現出了與節目內容截然不同的畫風。四位導師不僅以專業、嚴謹的態度指導選手的排練,與選手私下的關係也十分親密,更被隊員直呼“國民好隊長”。

當然,像《這!就是街舞》這樣“全盤倒”的情況實屬少見,更多節目則是好壞參半、通過對比塑造爭議人設。如:《嚮往的生活》中,彭昱暢勤勞踏實、獨立肯幹,而劉憲華則像個幼稚兒童,時刻求安慰求表揚、花言巧語;《創造101》中,胡彥斌為選手親自編曲改歌、陪她們練習到凌晨,盡職盡責。而張傑則被刪減了大量教學片段,成為只會在鏡頭前炫技、評頭論足的“看戲導師”等等。

藝人沒有綜藝感,真的是剪輯的鍋嗎?

藝人沒有綜藝感,真的是剪輯的鍋嗎?

問題三:孤兒剪輯,營造節目懸念

衝突、人設都是在粗剪中形成的節目風格,在節目成型後被固定。而為了使節目成片更具有懸念,或者使節目後續更具有看點,一些節目還會將有人氣、有話題度的片段放在預告中,而正片卻刻意減少鏡頭或放在結尾製造懸念。這種跳躍式的剪輯方式被稱為“孤兒剪輯”,也是綜藝節目慣用的手法之一。

如《中國有嘻哈》中Hip-hop Man歐陽靖的揭面。從第一期節目開始,節目就通過碎片剪輯向觀眾透露有一名重量級Rapper參賽,隨後的每一期節目末尾都會有意提到這位大魔王。“重量級”、“說唱教父”等多個標籤被反覆提及,觀眾多次誤以為被淘汰等等,但就是隻聞其聲、不見其人,這個懸念直到第七期才被揭曉,歐陽靖也被網友戲稱“只存在在預告片”。

藝人沒有綜藝感,真的是剪輯的鍋嗎?

在張藝興率領偶像練習生錄製《快樂大本營》的節目預告中,範丞丞是鏡頭最多的練習生。隨後一週內,各大營銷號大肆宣傳范冰冰弟弟上快本的消息,引得一大波觀眾關注。而實際上,範丞丞在節目正片中的鏡頭並不多。

《偶像練習生》的“孤兒剪輯”則更為明顯。在節目每一次的公演剪輯中,上位圈的蔡徐坤及所在隊的播出順序總是被排在倒數幾位,甚至被刻意剪在全部公演的下一期節目中。有不少粉絲在預告片之後以為其會在本期節目出現,但總是在看完兩三個小時節目後發現,又被剪到了下一期,彈幕罵聲一片。

藝人沒有綜藝感,真的是剪輯的鍋嗎?

不可否認,這樣的剪輯方式一定程度上突出了節目嘉賓的個體特點,是更為顯眼的宣傳方式。但這種強行製造懸念的剪輯方式成為慣用手法之後就會出現一定的審美疲勞,為大眾所詬病。

聚焦:剪輯真的可以“消失”嗎?

從上述的例子來看,剪輯似乎是節目“炒作”“營銷”的罪魁禍首,近年來倡導“無剪輯”的也大有人在。但剪輯真的能消失嗎?實則不然,為了滿足大部分網友的要求,騰訊視頻《創造101》推出了“會員悠享版”,其中增加了許多正片中被刪減的部分。但不少網友在看完後表示,這樣的版本節奏過於緩慢、內容累贅,沒有正片好看。

輿情官認為,剪輯真的可以“消失”,這裡的“消失”不是不作為,而是淡化剪輯痕跡,用內容掩藏剪輯。

其實對綜藝節目而言,剪輯是節目內容的二度創作,是真人秀中“秀”的放大與突顯,使節目變得更有節奏更好看,是節目“精緻化”“質感化”不可或缺的部分。那麼在爭議面前,剪輯又如何平衡內容與看點,做到“無剪輯”呢?

首先,剪輯的內容要真實。

這樣的真實不僅僅是大體框架的真實,更是節目細節的吻合,還原節目錄制中的真實狀態,用細節來替代衝突,以小化大。如《信中國》這樣的棚內節目,即使沒有話題衝突點,後期也能夠用鏡頭去捕捉嘉賓在讀信時從動情到動容的心理變化過程,傳達節目的感動。《媽媽是超人》中吸引觀眾的並不是嘉賓之間的吵嘴人設,而是萌娃寶媽的親子互動、細膩的情感和慢節奏的生活狀態等等。

藝人沒有綜藝感,真的是剪輯的鍋嗎?

其次,節目的人設要貼合。

一方面,人設要與節目內容相貼合,要合情合理,不能以偏概全;《這!就是街舞》就是因為嘉賓所呈現出的內容與節目所剪輯的人設出現出入,而遭到網友和嘉賓的抵制。

藝人沒有綜藝感,真的是剪輯的鍋嗎?

藝人沒有綜藝感,真的是剪輯的鍋嗎?

“講故事”是一檔綜藝節目最基本的訴求,而如何講好故事、使故事變得更加跌宕起伏則是其具有競爭力的關鍵所在。但不管怎樣,綜藝剪輯的最本真訴求依然是自然與真實,也是觀眾最舒適的審美傾向。

例如新一季的《媽媽是超人》中,節目組更多地採用蒙太奇剪輯手法讓觀眾感受到鏡頭間細小情緒積累的微妙變化,產生更廣泛的情感體驗。這種“去衝突化”的剪輯方式不再像之前一樣刻意追求節目效果,而是更注重嘉賓與觀眾的情感共鳴與互動。可以展望的是,這種淡化剪輯痕跡、返璞歸真的“無剪輯”論或在將來成為主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