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遠教師招聘備考:個體身心發展的規律

清遠教師招聘備考:個體身心發展的規律

個體身心發展的規律

(一)個體身心發展的順序性

1.具體表現

人的身心發展的順序性是指人的身心發展是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複雜、由量變到質變的連續不斷的發展過程。(學不躐等、小學課程幼兒園上違背順序性 )

2.教學啟示

教育工作者應按照發展的序列進行施教,做到循序漸進。“拔苗助長”、“陵節而施”等等都是有違身心發展順序性規律的。

(二)個體身心發展的階段性

1.具體表現

個體的發展是一個分階段的連續過程,前後相鄰的階段是有規律的更替的,前一階段為後一階段的過渡做準備。個體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表現出身心發展不同的總體特徵及主要矛盾,面臨著不同的發展任務。(不要小學成人化:成人觀點看待小學生 ——違背階段性)

2.教學啟示

人的身心發展的階段性規律決定教育工作者必須根據不同年齡階段的特點分階段進行,在教育教學的要求、內容和方法的選擇上,不能搞“一刀切”,不做“一鍋煮”,還要注意各階段間的銜接和過渡。

(三)個體身心發展的不平衡性

1.具體表現

一是:同一方面的發展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是不均衡的。

二是:不同方面在不同發展時期具有不平衡性。即有的方面在較早的年齡階段已經達到較高的發展水平,有的則要到較晚的年齡階段才能達到較為成熟的水平。

2.教學啟示

教育要遵循兒童身心發展的不均衡性,要適時而教,即要在兒童發展的抓住關鍵期或最佳期及時的進行教育。

發展的關鍵期是指身體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機能和能力最適宜於形成的時期。在這一時期對個體的某一方面訓練可以獲得最佳效果。“關鍵期”這一概念最早是由奧地利生態學家勞倫茲提出的。

例如:狼孩 ——體現不平衡性 錯過關鍵期

題幹讀出速度不同有快有慢 就是不平衡

即使出現年齡段 但只要強調速度問題就是不平衡性

(四)個體身心發展的互補性

1.具體表現

互補性反映出個體身心發展各組成部分的相互關係。一方面是指機體某一方面的機能受損甚至缺失後,可通過其他方面的超常發展得到部分補償;另一方面,互補性也存在於心理機能和生理機能之間。如身患重病或有殘缺的人,如果他有頑強的意志和戰勝疾病的信心,身心依然得到發展。

2.教學啟示

要求教育應結合學生實際,揚長避短(長善救失),注重發現學生的自身優勢,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五)個體身心發展的個別差異性 不同個體有不同特點 存在差別

1.具體表現

個別差異性在不同層次上存在。從群體的角度看,首先表現為男女性別的差異;不僅是自然性別上的差異,還包括由性別帶來的生理機能和社會地位、角色、交往群體的差別。其次,個別差異表現在身心的所有構成方面,其中有些是發展水平的差異,有些是心理特徵表現方式上的差異。

2.教學啟示

教育必須因材施教,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潛能和積極因素,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使每個學生都得到最大的發展。

總結知識點:

1.一刀切:可以用到階段性和差異性

2.長善救失:互補性和差異性

3.不平衡性:①同一方面不同速,②不同方面不同步。(感知在先,思維在後是不平衡性,情緒在先,情感在後是不平衡性。)

4.法律:普通學校應當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殘疾適齡兒童、少年隨班就讀,併為其學習、康復提供幫助——互補性

5.區分關鍵期和成熟機制:

①奧地利生態學家勞倫茲最早提出關鍵期這一概念。實驗:小鴨子依賴

所謂關鍵期,是指個體發展過程中環境影響能起最大作用的時期。在關鍵期中,在適宜的環境影響下,行為習得比較容易,心理發展的速度也比較快。同時,在關鍵期中,個體對環境的影響極為敏感,有時又把關鍵期稱為敏感期。——外部環境

②格賽爾“成熟勢力說”

美國心理學家格賽爾提出“成熟勢力說”,強調成熟機制對人的身心發展的決定作用,並通過雙生子的爬梯實驗來證明他的觀點。

被試者是一對出生才46周的同卵雙生子A和B。格塞爾先讓A每天進行10分鐘的爬梯訓練,B則不進行此種訓練。6周後,A爬5級梯只需26秒,而B卻需45秒。從第7周開始,格塞爾對B連續進行兩週爬梯訓練,結果B反而超過了A,只要10秒鐘就爬上了5級梯。格塞爾據此提出了個體發展是由成熟因素決定的。——內部機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