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迅捷劍VS中國雙刀,孰強孰弱?

在歐洲文藝復興時期,重甲漸漸被火槍所淘汰,同時歐洲文藝復興的熱潮導致城市居民的增多,社會趨於安定,市民們有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研究格鬥技術,同時城市人口增多也導致了更多的摩擦發生,而當時法官對於難以裁決的案件,就乾脆要求雙方直接進行決鬥,由神明來決定保佑誰。這在法學界有個名詞叫做:“司法決鬥”。

雖然後來教會認為神明不應該管決鬥的事,是對神明的不敬,將司法決鬥禁止,但是遇事不決拔劍幹,誰贏誰有理的習俗則流傳了下來。而且不需要法院、主教、國王的許可,純粹是私人行為,被稱為榮譽決鬥。

在這種生死看淡,不服就幹,有矛盾就決鬥風氣影響下,歐洲出現了專門為決鬥單挑而生的武器——迅捷劍。

歐洲迅捷劍VS中國雙刀,孰強孰弱?

迅捷劍也不是憑空產生的,是由中世紀的一種用來刺穿鎧甲的穿甲刺劍(Estoc)發展而來,由於決鬥中對手不會穿著重甲,那隻需要小力度的攻擊即可置人於死地。所以不用過多考慮劍的強度問題,於是劍變得輕薄。再加上一寸長一寸強這個亙古不變的道理,劍被拉細拉長。

同時在沒有鐵手套的情況下手受到攻擊的可能性極大,於是劍有了完善的護手。迅捷劍長度在100cm-130cm左右,其中刃長就達90cm-120cm,單手持握使他的攻擊距離超過長劍。

重心在護手處到護手前0-10cm,因此操控性極佳,變化極快。可以算是一種把單挑發揮到極致的武器。其他刀劍類武器在無甲單挑的情況下是很難與迅捷劍爭鋒的。迅捷劍最終演化成為現代擊劍運動中的重劍。

歐洲迅捷劍VS中國雙刀,孰強孰弱?

這次筆者面對的就是一把17世紀50年代出現於西班牙的大碗護手迅捷劍,當然劍刃材質是尼龍的,是對抗用的安全武器。但是這是完全擬真真實的西班牙大碗護手迅捷劍。全長115cm,在單手武器中具有無可比擬的長度優勢。

歐洲迅捷劍VS中國雙刀,孰強孰弱?

筆者所用的武器是清代出現的牛尾刀形制的雙刀,也是現在大家最常見的武術刀的刀型。

和迅捷劍一樣,雙刀也是民間防身用的武器,並不出現於戰場上,因為擋不了飛箭又打不贏長槍,對於集團作戰毫無用處。

只是與專精單挑的迅捷劍不同,雙刀更擅長混戰的場面,小規模械鬥中雙刀練得好的話可以衝進人群中開無雙,依靠走位在人群裡跟游魚一般,一刀防禦一刀進攻,瞬間爆發力很強,一照面就能放翻一個,腳跟一轉就繞過去了拿死傷的人當盾牌卡位。

所以老話說單刀看手雙刀看走。於是在新年元旦之際,筆者進行了一場雙刀與迅捷劍的對抗。

歐洲迅捷劍VS中國雙刀,孰強孰弱?

這場對抗我們在雪地中進行,可以看到雪已經沒過了腳腕,這種地面更適合中國傳統武術的發揮,因為中國古代並不流行決鬥,甚至於城市內有官府維持治安,明清時期即便打架也是儘量不見鐵器,不搞出人命官司。

無論械鬥還是防身,一般都是在城外野地。所以中國傳統武術很講究下盤要穩,重心壓低,這樣在惡劣的地面環境下不容易摔倒。而迅捷劍主要還是城市決鬥用,地面都比較平整,為了保證攻擊距離,所以步伐一般都邁得比較大。

歐洲迅捷劍VS中國雙刀,孰強孰弱?

對手武器具有長度優勢,這就導致我必須主動近身去跟對手打貼身才能夠取勝,但在雪地中移動費力,所以主攻方會略微吃虧,移動速度沒有平地快,所以對手可以獲得更多的反應時間。我主動進攻,左手刀試圖撥開對方武器。

歐洲迅捷劍VS中國雙刀,孰強孰弱?

然而雪地移動受限,步伐跟不上,對手抽手向後我就撥了一個空。這時對手的劍尖已經對著我,蓄力完畢準備突刺,而我正在往劍尖上撞過去。

歐洲迅捷劍VS中國雙刀,孰強孰弱?

這就是拼反應速度的時候了,我及時變招在對方誌得意滿以為可以攻擊到我的時候及時上格,在千鈞一髮之際格開了對方刺過來的劍。

歐洲迅捷劍VS中國雙刀,孰強孰弱?

在格開對方劍的同時,一直蓄勢待發的右手刀終於找到機會,一刀腰斬對手。

歐洲迅捷劍VS中國雙刀,孰強孰弱?

這一局依然是我先攻,被動防禦的話,對手武器長處於不敗之地,而我一味防守總有失誤的時候,只能冒險進攻才能博得一線勝利的機會。而我先攻因為需要先拉近距離,對手有足夠的反應時間作出應對,對手已經做好直刺準備。

歐洲迅捷劍VS中國雙刀,孰強孰弱?

在雙方都朝前衝的時候,雙方速度疊加,導致反應時間非常短暫,只能依靠平日的對抗練習培養出的經驗來預判對手動作來抓住時機,於是我在對手即將刺中我的瞬間,將對方劍成功壓下。

歐洲迅捷劍VS中國雙刀,孰強孰弱?

當對方突刺被我成功格擋掉的時候,雙持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另一把刀就可以趁機進行攻擊。所以雙持雖然厲害,但是很難上手,非常吃技術,反應速度不夠,協調性不夠,兩把刀反而會互相干擾。

歐洲迅捷劍VS中國雙刀,孰強孰弱?

最終對手被我一刀斬首,而對方的劍雖然在我腿邊,也難以造成傷害,失去了速度只能靠拖割才能進行傷害,但是脖頸大動脈被砍,就沒有餘力在進行抽手拖割的動作了。

歐洲迅捷劍VS中國雙刀,孰強孰弱?

這局對方試圖先攻,迅捷劍切割能力較弱,招式以突刺為主,但是突刺速度很快,反應速度跟不上就會中劍。

歐洲迅捷劍VS中國雙刀,孰強孰弱?

對方大步突刺,具有武器長度優勢,且兩點之間直線距離最短,突刺速度是最快的,我只能儘量去格擋對方刺過來的劍。

歐洲迅捷劍VS中國雙刀,孰強孰弱?

不過多年對抗的經驗讓我成功預判對方劍路,成功的拍開了對方刺過來的劍。

歐洲迅捷劍VS中國雙刀,孰強孰弱?

同時右手刀揮出進行反擊,然而對方反應速度一樣很快,劍被拍開後立刻提劍回防。

歐洲迅捷劍VS中國雙刀,孰強孰弱?

但是畢竟雙刀攻速要高於單手武器,對方回防速度並沒有我攻擊速度快,被我劈中面門結束戰鬥。

歐洲迅捷劍VS中國雙刀,孰強孰弱?

這局依然是我主動攻擊,首先左手刀伸出試圖攪住對方迅捷劍。

歐洲迅捷劍VS中國雙刀,孰強孰弱?

對方自然不會任由我控制住他唯一的武器,立刻抽手脫離我左手刀的攪壓。

歐洲迅捷劍VS中國雙刀,孰強孰弱?

但是對方用力過猛,迅捷劍抽回太多一時間無法反擊,而我右手刀已經攻了上來。

歐洲迅捷劍VS中國雙刀,孰強孰弱?

對方試圖進行劈斬,但是我已經雙刀齊出,可以清晰地看到我雙刀如同剪刀一般剪住了對方持械手,若是真實武器對抗,對方手就會被直接剪斷,無法再進行攻擊。戰鬥結束。

歐洲迅捷劍VS中國雙刀,孰強孰弱?

這局對方先攻,由於雪地影響,先攻方略吃虧,速度會受到影響導致我有更多時間反應。

歐洲迅捷劍VS中國雙刀,孰強孰弱?

於是我很簡單的側身讓過對方突刺,然後左手刀斬對方持械手結束戰鬥。

歐洲迅捷劍VS中國雙刀,孰強孰弱?

再次我先攻,我左手刀順時針畫圈拍開對方迅捷劍的同時進步貼身。

歐洲迅捷劍VS中國雙刀,孰強孰弱?

這次對方沒有選擇抽劍避開,而是直接直刺,試圖在我撥開前刺中我,但是直刺最大的缺點就是對側面施加的力抵抗薄弱,只要有一點點觸碰,直刺的方向就會發生改變。於是被我順利撥開,劍刃擦身而過。

歐洲迅捷劍VS中國雙刀,孰強孰弱?

中國傳統牛尾刀刀型也有強化刺擊的刀尖,同樣可以進行刺擊,於是我右手刀選擇也用刺擊還以顏色,直刺對方頭顱。而左手刀的護手足有一寸厚,但在於對方的鋼鐵護手碰撞下也碎裂開來,可見當時對抗之激烈。

歐洲迅捷劍VS中國雙刀,孰強孰弱?

作為武器長度劣勢的一方,我已經習慣於主動進攻,這次依然主動進攻,左手刀揚起隨時準備撥開對方劍刃。

歐洲迅捷劍VS中國雙刀,孰強孰弱?

對方這次選擇側移閃躲,但是由於雪地溼滑,直接失去了平衡。

歐洲迅捷劍VS中國雙刀,孰強孰弱?

對方摔倒在地,徹底失去反抗能力,被我輕鬆補刀。這也是迅捷劍步法的一個缺陷,太吃地形的因素。在對抗中對手其實頻頻摔倒,而我從始至終從未摔倒。這就是傳統武術步法的優勢所在。

歐洲迅捷劍VS中國雙刀,孰強孰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