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中國創造——2017中國十大科技成就

日前,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和康奈爾大學等機構聯合發佈2017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國國際排名從2016年的25位升至22位,成為唯一進入前25名集團的中等收入國家。這也意味著,中國與發達國家科技水平的差距,正在逐步拉近。

2017年已經走過一半,而中國在航天航空、人工智能、深海探測、生物醫藥等方面已取得了一批在世界上叫得響、數得著的重大科技創新成果。

1、國產航母下水

2017年4月26日,今天是個值得全中國軍迷慶賀的日子,因為就在今天,中國第一艘國產航母001A型在大連造船廠正式下水。從此中國結束了不能建造航母的歷史,我國一躍成為全球屈指可數的幾個能夠獨立自主建造航母的國家,而且也是目前全世界僅有的三個正在建造/海試大型航母的國家之一。

據公開資料顯示,我國首艘國產航母的長度是315米,相當於三個足球場的長度,其寬度為75米。該國產航母與“遼寧艦”的外形基本相似,但可搭載的戰鬥機數量會更多。

盤點中國創造——2017中國十大科技成就

盤點中國創造——2017中國十大科技成就

盤點中國創造——2017中國十大科技成就

2、驅逐艦首艦下水

上海6月28日海軍新型驅逐艦首艦下水儀式,今天上午在上海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舉行。

盤點中國創造——2017中國十大科技成就

上午9時許,儀式開始,隨著儀式現場全體人員齊聲高唱的國歌聲,鮮豔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剪綵後進行了“擲瓶禮”,一瓶香檳酒在艦艏摔碎,絢麗的綵帶從兩舷噴射而出,新型驅逐艦鳴響汽笛,全場響起熱烈掌聲。隨後,驅逐艦在拖曳牽引下緩緩移上浮箱後下水。

該型艦是我國完全自主研製的新型萬噸級驅逐艦,先後突破了大型艦艇總體設計、信息集成、總裝建造等一系列關鍵技術,裝備有新型防空、反導、反艦、反潛武器,具有較強的信息感知、防空反導和對海打擊能力,是海軍實現戰略轉型發展的標誌性戰艦。

3、墨子號完成量子糾纏實驗

8月10日,中國科學家在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上完成了一項特殊實驗:從地面到太空的量子隱形傳態。

中國科學院院士、量子衛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說,量子隱形傳態是量子通信的一個重要內容,它利用量子糾纏可以將物質的未知量子態精確傳送到遙遠地點,而不用傳送物質本身。

“墨子號”的地星量子隱形傳態實驗成果10日發表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雜誌上。《自然》雜誌審稿人稱讚實驗結果“代表了遠距離量子通信持續探索中的重大突破”, “目標非常新穎並極具挑戰性,它代表了量子通信方案現實實現中的重大進步”。

盤點中國創造——2017中國十大科技成就

盤點中國創造——2017中國十大科技成就

4、中國首顆X射線空間天文衛星“慧眼”升空

6月15日11時0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Hard X-ray Modulation Telescope,HXMT)“慧眼”。這次發射還搭載了國內外3顆小衛星,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248次飛行。

“慧眼”是我國自主設計的首顆大型X射線天文衛星,設計壽命4年,衛星總重量2500kg,將運行在550km的近地圓軌道上,衛星搭載了高能、中能、低能X射線望遠鏡和空間環境監測儀4種有效載荷,具有大天區巡天掃描觀測和高精度的定點觀測能力,可觀測天體1~250keV能量範圍的X射線/硬X射線,並監測200keV~3MeV的硬X射線/軟伽馬射線爆發現象。

通過巡天觀測、定點觀測和小天區掃描3種工作模式,能夠實現寬波段、高靈敏度、高分辨率的X射線空間觀測。衛星成功發射和正常運行後,將使我國在X射線空間觀測方面具有國際先進的闇弱變源巡天能力、獨特的多波段快速光觀測能力等,推動我國高能天體物理研究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盤點中國創造——2017中國十大科技成就

5、國產海上鑽井平臺實現可燃冰開採

可燃冰,學名天然氣水合物,也稱氣體水合物,是由天然氣與水分子在高壓(>100 大氣壓或>10MPa)和低溫(0~10℃)條件下合成的一種固態結晶物質,多呈白色或淺灰色晶體,外貌類似冰雪,因天然氣中80%~90%的成分是甲烷,可以像酒精塊一樣被點燃,故也有人叫它"可燃冰"。

天然氣水合物作為未來潛在能源,具有資源量巨大、埋藏淺、能量密度高、潔淨等特點,是地球上尚未開發的最大未知能源庫。

中國首次實現海域可燃冰試採成功,不僅體現了我國在這一領域勘查和開發的核心技術得到驗證,同時也彰顯了我國裝備製造的能力。在這次試開採中,由我國自主設計製造的“藍鯨Ι號”海上鑽井平臺功不可沒。

盤點中國創造——2017中國十大科技成就

6、國產大客機C919首飛成功

5月5日,我國自主研製的新一代噴氣式大型客機C919在上海浦東機場起飛。C919大飛機是中國自主研製的新一代噴氣式幹線客機,最大載客人數174人,最大航程超過5000公里,與波音737,空客320相當。

盤點中國創造——2017中國十大科技成就

它採用了更具流線型的機身設計,大規模應用了先進材料(第三代鋁鋰合金材料、先進複合材料用量分別達到8.8%和12%),整體減重3%,行油耗更低、運營維護成本更低,是一架極具競爭力的幹線商用飛機。

7、“復興號”中國標準動車組

2016年7月15日11時20分,鄭徐高鐵上,不到2秒,又一個新的世界紀錄誕生了!

兩列中國標準動車組,以超過420公里的時速在鄭徐高鐵高架橋上交會,創造了高鐵列車交會、重聯運行速度的世界最高紀錄。

盤點中國創造——2017中國十大科技成就

2017年6月25日,中國標準動車組正式被命名為“復興號”。

8、世界第一臺光量子計算機在中國誕生

盤點中國創造——2017中國十大科技成就

5月3日,中科院發佈了一個“重磅消息”:中國量子計算機誕生。這是歷史上第一臺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的基於單光子的量子模擬機,為最終實現超越經典計算能力的量子計算奠定了基礎。

官方公佈的實驗測試聲稱,該原型機的取樣速度比國際同行快至少24000倍,同時,通過和經典算法比較,也比人類歷史上第一臺電子管計算機(ENIAC)和第一臺晶體管計算機(TRADIC)運行速度快10-100倍。

9、國際首臺25MeV連續波超導質子直線加速器通過達標測試

6月5日至6日,中國科學院重大科技任務局組織測試專家組對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和高能物理研究所聯合研製的ADS先導專項25MeV超導質子直線加速器進行了現場測試。

盤點中國創造——2017中國十大科技成就

此次測試達標,在國際上第一次實現了能量25MeV的超導質子直線加速器連續波束流,為後續近代物理所承擔的國家重大科學基礎設施——加速器驅動嬗變研究裝置(CiADS)的建設打下了堅實基礎。

10、袁隆平“海水稻”試種成功

金秋九月,黃海之濱,一片生長在鹹水中的特殊水稻已稻穗累累、壓彎枝頭。這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領銜的技術團隊培育出的最新一批“海水稻”。

盤點中國創造——2017中國十大科技成就

“最高畝產為620.95公斤,大大超出了我們的預期!”28日,在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舉行的“耐鹽鹼水稻材料評測會”上,“海水稻”實地測產結果一經宣佈,現場人群沸騰了——這個畝產意味著我國在“海水稻”研發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