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涌中学荣获8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科技启迪智慧 创新引领未来

近日,东涌中学荣获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8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8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涵盖风洞检测、公共插座、垃圾自动传输、路灯操控等领域,是学校“发明创新俱乐部”师生共同创新研究的成果,为进一步扩大东涌中学在科技引领方面的影响力,提升教育整体水平,培育校园创客文化锦上添花。

东涌中学荣获8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麦树荣老师介绍学生制作的车辆模型。

 科技育人组建团队

2010年,尽管东涌中学教学水平在稳步提升,但科技创新能力相对于市内老牌中学还存在一定的差距。8项专利人之一、时任高一级物理老师的麦树荣主动挖掘动手能力强且对科技创新兴趣浓的同学,并组建起“发明创新俱乐部”。出于对科技创新的热爱,当年暑假,麦树荣自费带领团队的10多名学生到广州市第五中学学习轻木飞机的制作。而正是这两周的学习,激发了整个团队的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也让“发明创新俱乐部”有了方向。麦树荣说:“广州市第五中学的科技创新氛围十分浓厚,轻木飞机制作是它们的校本课程,我希望借鉴他们的经验,从最基础的木飞机开始,带领学生探索科技创新的奥秘。”

 多方保障激励创新

东涌中学重视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发明创新俱乐部”组建后,学校专门腾出一个课室作为俱乐部学生的活动阵地。考虑到麦树荣老师的教学任务重不能全身心投入俱乐部的辅导工作,学校还安排了2名有创新激情的年轻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发明创新活动。此外,学校定期为“发明创新俱乐部”添置新的实验器材和建模所需的道具材料,确保学生的发明不受物资的限制。麦树荣说:“虽然我是8项专利的专利人之一,但这些专利离不开2位年轻教师前期的教导,更离不开学校和上级教育部门的支持。”

 厚积薄发申报专利

走进“发明创新俱乐部”,数十种形状的木飞机、车辆、船、抽湿机等模型陈列满橱柜,大型的机械模型整齐有序地摆放在地上。据介绍,这里的“小发明”有几百种,且大部分都参加过市、区科技创新大赛并获奖。2017年9月,“发明创造俱乐部”从多届科技创新大赛作品中选取了模型木飞机测试风洞、楼宇分类垃圾自动输送装置、自动计费公共插座和远程操控与检测路灯等作品,通过自身资料整理和专家引领,挖掘出各个发明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最后8个作品成功获得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据介绍,近年来,为响应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号召,全国各地从高校到幼儿园都格外重视培养创新型人才,东涌中学在师资、场地、经费方面的保障都十分到位。本次荣获8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是继2013年获得3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后的又一次突破。麦树荣说:“学生的发明还相对比较“稚嫩”,很多实际问题还未得到充分的验证和解决,仍需继续改进。希望学生能打破传统思维,勇于创新,让这些“小发明”能真正为生活提供便利。

 相关链接:

实用新型专利又称小发明或小专利,是专利权的客体。我国《专利法》明确将实用新型作为专利保护的对象之一,规定实用新型专利是指:产品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在技术水平上低于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指的产品形状, 是指产品所具有的、可以从外部观察到的确定的空间形状。无确定形状的产品,如气态、液态、粉末状、颗粒状的物质或材料,其形状不能作为实用新型产品的形状特征。实用新型专利指的产品构造是指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安排、组织和相互关系。(文/图 陈玉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