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優酷:爆款網劇、街舞和世界盃

2006年夏天德國世界盃,英特蘭點球大戰輸給了葡萄牙,貝克漢姆在費爾廷斯球場灑淚告別,遠赴美國大聯盟踢球。幾乎同時,成立僅1年的YouTube以16.5億美元賣給了谷歌。當年,中國出現了上百家視頻網站,優酷網、土豆網、酷6網、樂視網、六間房等風起雲湧,開啟了中國互聯網的視頻時代。

這就是優酷:爆款網劇、街舞和世界盃

結合了阿里強大生態的優酷成為本屆世界盃的最大贏家之一。距離2018世界盃僅剩半個月,優酷對外宣佈成為2018世界盃央視指定新媒體官方合作伙伴。與央視72小時談判贏來的合約,帶來的具體權益包括,賽事直播、視頻點播、賽場花絮、短視頻集錦等,用戶除通過移動端、PC(個人電腦)端看賽事高清直播,還可以通過CIBN酷喵影視等設備在OTT(特指智能電視)的收看高清內容。

然而,優酷仍然讓人大吃一驚。至少表面看來,被阿里收購後忙於內部整合的優酷一度變得非常低調,光芒上似乎被愛奇藝、騰訊視頻遮蓋了。但關注視頻行業的人會注意到,優酷從去年開始,重新煥發出領先者的信心和光芒,不僅在過去的短板自制劇集上頻出惹眼大作,甚至在大型綜藝節目上也依靠《這就是街舞》等系列力壓愛奇藝。

這也意味著,優酷並不是突然在世界盃爆發,而是其勢能恢復到頂峰的外露。

世界盃破局

最近,阿里文娛集團輪值總裁兼大優酷總裁楊偉東、愛奇藝創始人兼CEO龔宇等在不同場合表達出同樣的觀點,長視頻行業已經接近終局,不會一家獨大,長時間內會是優酷、愛奇藝、騰訊視頻三家的壟斷格局。

這就是優酷:爆款網劇、街舞和世界盃

但面對十分相近的用戶規模、不斷企高的獲客成本,差異化競爭成為三家爭奪的關鍵。優酷在三家之中果斷出手購下世界盃直播權,體現了其戰略破局的籌謀。

對於優酷體育和阿里體育是否涉嫌內部競爭和重複建設,阿里巴巴集團CMO兼阿里媽媽總裁董本洪解釋道:“阿里體育負責用戶的參與,優酷體育負責用戶的觀看。具體而言,賽事組織和承辦由阿里體育負責;媒體端、內容端則都是優酷體育,優酷還是整個阿里巴巴集團所有內容的集成點。”

這就是優酷:爆款網劇、街舞和世界盃

為了滿足球迷,楊偉東親自“掛帥”推出多檔世界盃相關綜藝節目,比如被稱為網絡版《豪門盛宴》的《這就是世界波》;以脫口秀的方式“吐槽”世界盃的《奇譚十一人》;用搶紅包答題方式科普世界盃知識的《瘋狂奪寶》。外部,優酷還拿下蘇寧PP體育、新浪體育等製作的二十多檔世界盃周邊節目的播放權。

阿里為優酷世界盃項目專門集中了優酷的產品技術團隊、阿里雲的團隊還有天貓雙十一的技術保障團隊。通過研發專門針對高頻運動畫面進行內容處理和分發的“智能媒體大腦”系統,再加上阿里雲密集的CDN節點和超高帶寬的傳輸,優酷除了首場比賽流量暴增導致短時間卡頓以外,後續比賽均未出現異常。數據顯示,世界盃直播第一天,優酷移動端新用戶環比增長160%,整體活躍用戶也隨之環比增長20%,直播累計觀看用戶超過了1200萬。

爆款與生態

優酷整合融入阿里大文娛後,這兩年對外體現出非常清晰的內容戰略,即專注於生產爆款內容,並在劇集、網綜、體育三個內容板塊齊頭並進。

2017年暑期檔,優酷出品的以《軍師聯盟》、《春風十里不如你》、《白夜追兇》為代表的超級劇集迅速搶佔用戶的注意力,藉此優酷2017年獨播劇集播放量佔據行業第一;半年後,在保持劇集優勢的情況下,優酷網綜開始發力,《這就是街舞》、《這就是鐵甲》兩檔豆瓣評分分別為8.3、8.4,成為2018年口碑最佳的網綜;在保持重磅網綜不間斷的節奏下,優酷僅迅速拿下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直播權,對外宣告全面進入體育內容產業。

優酷爆款戰略的成功當然首先在於敢投入:它把自己的劇集、網綜定義為超級劇集、超級網綜,所謂“超級”,體現在製作成本、投入資源上是幾何級的增長。比如,優酷為一部網絡綜藝節目投入的前期研發費用就可以達到幾百萬,這幾乎是過去一部網綜的全部成本。再比如,過去網劇基本參照美劇模式,一部劇集12集左右,但優酷的超級劇集往往達到50、60集以上。

優酷為什麼敢砸下重注?這與阿里對文娛產業市場規模的判斷恐怕密切相關。優酷被阿里收購時,是最大的視頻網站,市值不過僅數十億美元,2015年營收外界估算在65億左右。但兩年多過去,優酷的數據雖然沒有公開披露,但像愛奇藝、騰訊視頻的2017年營收已經達到150-200億,翻了至少三倍,愛奇藝上市之後市值猛漲到驚人的200-300億美元。

視頻網站市場規模的快速膨脹,核心原因無非是,2014年之後進入4G時代,用戶對視頻內容消費的快速增長,以及用戶對高清內容付費意願的快速增長。優酷在洞察這一市場趨勢之後,無疑堅信超級爆款是贏得市場的超級利器,並調動阿里生態的強大力量堅決執行。

過去一年中,優酷在阿里大文娛的體系下,和UC、阿里音樂、阿里文學、阿里影業等兄弟業務逐漸摸索形成文娛全產業鏈的生態閉環,完成了內容IP多元消化的嘗試;另一方面,優酷作為內容觸達用戶的平臺,和阿里旗下淘寶、天貓等電商平臺,對“內容+電商”模式的探索斬獲頗豐,比如優酷世界盃項目期間,淘寶、天貓、支付寶、口碑、餓了麼、盒馬、飛豬等阿里生態近30個BU圍繞世界盃的99種生態玩法,從衣食住行、娛樂消費上為用戶提供24小時在線的世界盃體驗。

經過技術基礎設施、人才團隊和商業生態的進一步融合,優酷正在加速落地“好萊塢+硅谷”模式,這也使得生態能力成為優酷在行業獨一無二的優勢:當你擁有更強大的生態內變現能力時,自然也有更充足的底氣在內容上加大投入。

但反過來,即使擁有了強大的生態能力,並不意味著燒錢即能結果,燒錢並不是一種本事,運營能力、人才結構等才是內容產業成功的基石。

電視臺、傳統影視和視頻網站的權利更迭,背後是用戶媒介習慣的變遷,傳統電視、影視人的出走潮則為視頻網站提供了巨大的人才紅利。

比如,《天天向上》前製作團隊後來“化身”銀河酷娛,其與優酷一起催化出《火星情報局》;原上海廣播電視臺副臺長楊文紅辭職創立興格傳媒,出品《鋒味》等節目;知名電視節目《我是歌手》的製片人都豔創立的七維動力,則是騰訊視頻2018年主打欄目《創造101》的製作方。

視頻網站和背後的資本已形成與這些人才的強綁定關係。阿里系的雲鋒基金、合一集團(優酷運營主體)先後參與了銀行酷娛的A輪和B輪融資,同樣也參與了興格傳媒的3.3億元A輪和5億元B輪融資。此外,優酷也是七維動力的投資方。

包括銀河酷娛、七維動力在內的多家優酷持股的製作公司,已經逐步成長為網生內容輸出的中堅力量。目前,各平臺製作的互聯網原生綜藝已出現大規模井噴的態勢,僅過去一年就出現了159部網絡綜藝。

優酷已經重新站在中國視頻行業的潮頭。它給行業最重要的啟示也是其成功的關鍵:在技術和用戶趨勢的正確方向上,依託生態體系、生態能力,關鍵時期的制勝點上打出重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