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余秋雨眼中,誰是讓中國文化獲得世界身份的最高代表?

在餘秋雨眼中,誰是讓中國文化獲得世界身份的最高代表?

在春秋時期,中國大地充滿著戰亂和陰謀,按照莊子的說法就是,天下大亂,賢聖不明,道德不一。在這種情況下,其實是出不了什麼大文化,最多出一點非常瑣碎的應急文化、避禍文化。大文化需要對天地人生做終極思考,哪裡會有人在兵荒馬亂當中做這樣的終極思考?

但是我們後人怎麼也想不到,這片土地上居然真的在戰火離亂當中出現了一批偉大的精神導師。孔子、老子、墨子和莊子他們相繼誕生,中國文化一下子由此走向了高貴,而且是世界級的高貴。

西方人眼中的老子

在春秋戰國的先哲中,年紀最大的是老子。老子是讓中國文化獲得世界身份的最高代表。

在餘秋雨眼中,誰是讓中國文化獲得世界身份的最高代表?

在1999年10月6號,餘秋雨特地到希臘雅典去訪問了雅典人文學院的貝尼特哲學博士。貝尼特原來立足於希臘古典哲學,後來到意大利學東方哲學,由印度起步,最後落腳於中國——這是西方很多哲學家的慣例,就是由印度起步,再落實到中國。

在交談中,餘秋雨瞭解到貝尼特深入地研究了中國哲學,特別深入地研究了中國的孔子、老子、莊子和《易經》,最後得出結論,貝尼特認為老子是最符合國際標準的頂級哲學家。整個下午,餘秋雨在貝尼特家裡進行了非常長又非常充分、非常愉快的交談。

在餘秋雨眼中,誰是讓中國文化獲得世界身份的最高代表?

除了貝尼特博士對老子這樣的評價,其實還有一系列國際間的統計數字,能夠更進一步地說明老子的重要性。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統計,世界上幾千年來被翻譯成外文而且廣泛傳播的著作,第一是《聖經》,第二就是《老子》。

據紐約時報公佈,經過評選,人類古往今來最有影響力的十大寫作人,老子排名第一。還有一項統計,世界各國中被公認哲學素養最高的德國,《老子》這本書幾乎每家一冊,這個比例遠遠地高出老子的家鄉中國。

在餘秋雨眼中,誰是讓中國文化獲得世界身份的最高代表?

但是這中間有一件事情很過分。就是這位最高代表、這位世界頂級的哲學家,他的全部著作只有五千個字,而且他的生平又是撲朔迷離,連司馬遷都說不清楚,那就只好讓後人自由想象了。而且這好像是老子本人故意為之,他就是要把自己的身子隱起來。

15個饅頭換來一部《道德經》?

在很多人的猜測和推理當中,就出現了一些非常有印象感的情景。幾千年來,所有的中國文人都在這個情景當中,設想著我們最早的精神導師老子。

那一天,年邁的老子穿了一件黃衣服,騎了一條青牛,背了一隻布口袋,要過函谷關,到遠方去。他去做什麼?好像不做什麼。因為他認為人就像水,應該向低處流,然後滲透於沙漠,蒸發於曠野,這就是生命的大道。

他想到函谷關外面把自己蒸發掉。他要過函谷關,守關的叫關尹喜。他是一個文化愛好者,知道老子,便向老子提出一個要求:過關可以,但是要留下一篇文章來。老子知道這是准許過關的條件,沒辦法,那就坐下來寫了五千字。這就是《道德經》,也就是《老子》。

在餘秋雨眼中,誰是讓中國文化獲得世界身份的最高代表?

魯迅在《出關》一文當中寫到,關尹喜收下了這五千字,還付給了老子一筆稿費,那就是15個饅頭。老子再三道謝。這當然是幽默的想象,但是魯迅對老子出關以後圖景的描寫卻很有意思:白髮,青牛,黃衣服,布口袋,一下子進入灰色的塵土裡邊,很快什麼也看不見了。

這個圖景,全部都是不同的色彩,頭髮是白的,牛是青色的,衣服是黃色的,塵土是灰色的,全都消融在一體了。守關的關尹喜從窗口看去,灰塵已經遮的半天皆暗。司馬遷寫到,莫知其所終——也就是誰也不知道他最後是怎麼結束生命的。留在世界的,就是這一刻在關尹喜手上的五千字。

如果這個圖景描述的不太離譜的話,那麼我們要說,這篇世界第一著作的誕生過程也夠得上世界第一了。初一看是那麼的偶然、那麼的匆忙、那麼的塵土飛揚,但是往深裡一想,你一定能夠感受到中間無比蒼茫的哲學內涵和美學內涵。老子消失在灰色的塵土中,但他留給大地的是一個能夠深思熟慮、看透萬象的民族。

關於主播:

餘秋雨,中國著名當代文化學者,理論家、文化史學家、作家、散文家。他的散文集《文化苦旅》在出版後廣受歡迎。此外,他還著有《山居筆記》《霜冷長河》《千年一嘆》等散文作品。

在《餘秋雨·中國文化必修課》課程中,餘秋雨將用260堂中國文化課,從百家爭鳴的儒釋道講起,連接唐宋元明清的思想文化,涵蓋古今文化大師,並將現代中國文化置於全球性視角考量。

關於喜馬拉雅:隨時隨地,聽我想聽!4.7億用戶的共同選擇,聽段子聽小說聽新聞聽音樂,就用喜馬拉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