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祖逖一起闻鸡起舞的那个人:前半生荒诞,后半生硬汉

那一夜,月黑风高,镇守晋阳的并州刺史刘琨登楼眺望。

城外,胡马嘶啸,旌旗飘扬。

城中,断壁残垣,满目荒凉。

孤城已经陷入前赵兵马的重重包围,援军杳无音讯。

此情此景让刘琨悲愤交加,他在高楼上清啸数声,以抒其怀。

城外大军闻此声,皆凄然长叹。

夜半,刘琨吹奏胡笳,这是北方胡人擅长的乐器。

悠扬凄婉的乐声传到敌营,熟悉的乡音勾起城外士兵的怀土之情,他们不禁歔欷流涕。

天明,胡笳声又起,城外大军已然无心再战,竟弃围而走。

如此传奇的事迹,被记载在唐代房玄龄主编的《晋书》中,后人读至此处,常掩卷而思。

故事的主人公时常使最爱君感慨万千,他就是——刘越石

和祖逖一起闻鸡起舞的那个人:前半生荒诞,后半生硬汉

▲西晋倾颓,刘琨苦心经营并州,长达十年。

01

刘琨(271—318),字越石,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出生于官宦世家,是名副其实的贵族官二代。

中山靖王刘胜是汉景帝之子,三国时期,蜀汉创立者的刘备刘皇叔自称是中山靖王之后,唐代诗人刘禹锡也自称中山靖王之后。有人可能会疑惑,刘胜这一支基因也太逆天了,出了这么多杰出人物。

其实,据史书记载,刘胜沉迷酒色,有一百二十多个儿子。

人口学家马尔萨斯有个“生物总数增长定律”,说任何生物都是随着时间按指数方式增长的,人类当然也不例外。老刘一下子就生了一百多号儿子,传至三世、四世,以至百世,刘胜这一支的人口自然是呈指数级飙升,越来越多,增长也越来越快,绝对远远超过冰岛人口,可以去踢世界杯了。

所以,以后在大街上遇到某位姓刘的人自称为中山靖王之后,请尽量保持淡定。

刘琨10岁的那一年,晋军兴兵伐吴,天下重归一统。

按照历史的走向,刘琨本来应该生活在一个太平盛世,年轻的他估计也自以为,此生可做一清平书生,治世良臣,可惜,晋朝的剧本实在出人意料。

刘琨年少成名,以雄豪著称,在流行花美男的晋代,也算独树一帜。

二十六岁时,刘琨出任司州从事。司州,治所在都城洛阳,从事,是刺史的佐吏,主管文书,位不高,权却不轻。

刘琨的起点,是高于很多同龄人的。

02

这一时期,有一个同事和刘琨非常要好。

此人姓祖名逖(266-321),字士稚,出身范阳祖氏,比刘琨年长5岁,时人称其有赞世(治理天下)之才。两人寝则同床,无话不谈。

和祖逖一起闻鸡起舞的那个人:前半生荒诞,后半生硬汉

▲祖逖、刘琨闻鸡起舞传为千古佳话。

一天,夜半三更,老大哥祖逖偶然间听到阵阵鸡鸣。

按照当时迷信的说法,半夜鸡鸣是“恶声”,是不好的征兆。祖逖不以为然,他轻轻踢醒睡在旁边的刘琨,说:“此非恶声也。”

这当然不是“恶声”,这声音激励着大好青年以悬梁刺股的精神投身于学习中,勤学苦练,孜孜不倦,正所谓“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于是两人起床,执起佩剑,走出屋外,在月光下,舞剑习武,不知东方之既白。

上学那时候,最爱君总是纳闷,为什么学霸往往都出自同一个宿舍。原来“闻鸡起舞”这一则故事早就告诉我们答案了。

优秀的年轻人总是互相激励,共同进步。刘、祖二人志趣相投,常一起谈论时事,聊到半夜。当时八王之乱方滋未艾,朝局动荡,祖逖颇有远见,他对刘琨说道:

“若他日四海鼎沸,豪杰并起,我与足下各为其主,在中原相遇时可要退避三舍啊。”

03

此时的刘琨显然没有祖逖的眼光,在八王之乱中,刘琨是政治上的投机者。

刘琨还有另一个好朋友,叫做石崇(249—300)。

石崇富可敌国,曾与晋武帝的舅舅王恺斗富,不落下风,他常在自己的豪华别墅金谷园办文学沙龙。刘琨和哥哥刘舆(字庆孙)都工于诗赋,在文学上颇有成就,世人赞曰:“洛中奕奕,庆孙、越石”,兄弟俩都是石崇的座上宾。

和祖逖一起闻鸡起舞的那个人:前半生荒诞,后半生硬汉

▲石崇“金谷宴集”让后世文人向往不已。

刘琨“素奢豪,嗜声色”,和石崇也蛮合拍的,从他写的一首《胡姬年十五》,可见其确实有风流才子的一面:

虹梁照晓日,渌水泛香莲。

如何十五少,含笑酒垆前。

花将面自许,人共影相怜。

回头堪百万,价重为时年。

元康元年(291年),皇后贾南风借宗室之手翦除外戚杨氏集团,随后又专政擅权,八王之乱揭开序幕。(最爱君此前也写过八王之乱的文章,可以点击此处查看哟)

贾氏专权后,其亲信鸡犬升天,其中,贾后的外甥贾谧出任秘书监、侍中,掌管机要,他骄横跋扈,连太子司马遹都不放在眼里。

朝中风云突变,石崇从中看见了“商机”,认为贾谧奇货可居。

恰好贾谧常自以为是文学青年,也喜欢办文学沙龙,石崇遂与一众好友前去巴结,除了刘琨兄弟俩,还有“古代男子的颜值标杆”潘安,“江东二陆”陆机、陆云兄弟,“洛阳纸贵”左思等,共二十四人,时人称为“二十四友”。

酒肉朋友不可深交,刘琨身在其中,虽不忘报国之志,但也难免沾染了一些恶习。

04

贾氏得意的日子很快就到头了,永康元年(300年),赵王司马伦伪造诏书,以贾后杀害太子为由,起兵讨伐贾后集团,贾后被毒杀,树倒猢狲散。没过多久,石崇就和贾谧一起到阴间讨论文学去了。

在这次政变中,作为贾谧“二十四友”之一的刘琨却保住一命。原来,司马伦的儿子司马荂是刘琨的姐夫。本来就是亲家,刘琨兄弟也都是人才,司马伦不好撕破脸。

司马伦野心勃勃,光擅权还不够,竟然于次年篡位称帝,刘琨被提拔为太子詹事,受到重用。

可是,司马伦毫无治国之才,昏庸无能,轻信奸佞。多行不义必自毙,不久,齐王司马冏联合河间王、成都王起兵讨伐司马伦。

刘琨受司马伦之命,领兵于黄桥抵御成都王,结果大败,只能烧桥以自保,下令退兵。

不用说,刘琨依附的司马伦集团自然也倒台了。司马冏入朝辅政,觉得刘琨一家素有名望,于是赦免其罪,以刘琨为尚书左丞。

司马冏败亡后,刘琨又投奔镇守许昌的范阳王司马虓,此人是东海王司马越的党羽。

八王之乱前后历时16年,各路势力你方唱罢我登场,天灾人祸并行。

在这十六年里,刘琨未有建树,反而多次改换门庭,如果刘琨的人生到这里就结束,那后世史书或许只会给他一个评价——“实佻巧之徒欤”

05

此时的天下,早已让司马家族搅得天昏地暗,神州大地流血千里,黎民百姓颠沛流离。

就在当朝皇室司马氏同室操戈之时,有人在背后默默举起了屠刀。

永安元年(304年),晋室成都王、河间王、长沙王和东海王还在鏖战,率领流民南下入蜀的氐族领袖李特之子李雄已于成都称王,建立成汉政权。同年,匈奴五部大都督刘渊(?-310)于左国城(今山西离石县)以兴复汉室为名起兵反晋,自称汉王,和李雄凑了对“王炸”。(刘渊所建政权史称前赵或汉赵,为避免混淆,本文统称为前赵)

刘渊为造反而找的理由也很有意思,他认为,昔日汉室与匈奴和亲,双方又曾约为兄弟,所以,我们匈奴人是汉朝的外甥,也是汉朝的弟弟(这都什么关系)。

和祖逖一起闻鸡起舞的那个人:前半生荒诞,后半生硬汉

▲匈奴人刘渊起兵,成为压垮西晋的最后一根稻草。

北方由此进入五胡十六国时代,晋朝岌岌可危。

06

时势造英雄,刘琨注定无法做“传屐朝寻药,分灯夜读书”的书生,也不想做“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士,更不是“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的奸佞小人。

天生刘越石,自有其使命。

永嘉元年(307年),前赵业已坐大,北方已渐成为胡人铁骑烧杀掳掠的战场。刘琨临危受命,出任并(bīng)州刺史,加振威将军,领匈奴中郎将

并州,辖域主要在今山西省境内。山西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此地山环水绕,险关众多,且蕴含着丰富的资源。

战国时最大的一场歼灭战,长平之战就是因秦国与赵国争夺山西东南部的上党而展开,当时,上党一旦被秦军所夺,赵国将直接受到秦国兵力威胁,为此赵国奋起抵抗。

隋末,李渊于太原起兵,凭借地利,顺汾河而下,攻克长安。

一直到近代,晋系军阀阎锡山占据山西38年,休养生息,保存实力,期间鲜有人可威胁其地位。

和祖逖一起闻鸡起舞的那个人:前半生荒诞,后半生硬汉

▲西晋并州、冀州地图。

并州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而这个时候,接下这一重担的是36岁的刘琨,既然前半生已岁月蹉跎,后半生当尽忠报国。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07

来并州的路上,刘琨亲眼看到“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惨状,悲不自胜,遂提笔向朝廷上表陈述,字字泣血:

“臣自涉州疆,目睹困乏,流移四散,十不存二,携老扶弱,不绝于路。及其在者,鬻卖妻子,生相捐弃,死亡委危,白骨横野,哀呼之声,感伤和气。”

同时请求朝廷下拨粮食五百万斛,绢五百万匹,绵五百万斤作为支援。

当时,并州闹饥荒,哀鸿遍野,原先镇守晋阳的东嬴公司马腾调任邺城,不少百姓为了吃一顿饱饭,随其南下。

刘琨到并州时,见此地人口锐减,“余户不满二万,寇贼继横,道路断塞……府寺焚毁,僵尸蔽地,其有存者,饥羸无复人色,荆棘成林,豺狼满道”

他沿路招募一千多人,突破前赵军的阻击,由上党转战至晋阳,在此开始了对并州的惨淡经营。

面对残破的晋阳城,刘琨“对症下药”,率军民清除荆棘,收葬尸骨,重建府第,经营市场,修缮牢狱,同时联合由豪强地主郭默、魏浚等领导的坞堡势力,共拒强敌。

在刘琨的号召下,并州百姓同仇敌忾,耕田耨地时仍不忘带着盾牌,背着弓箭。不到一年,晋阳城内外又闻鸡犬之声,之前流亡各地的百姓也陆续返回,还有无主可依的士人慕名前来投靠。

刘渊的大本营左国城距晋阳三百里左右,随着刘琨到任,刘渊对晋军不由得多了几分忌惮,遂于永嘉二年(308年)迁都蒲坂。

08

而这仅仅只是开始,刘琨在并州,一守就是十年。

刘琨是一名孤胆英雄,但不是圣人,他有一个很明显的缺点——刚愎自用

音乐家徐润以通晓音律投身刘琨帐下,同是搞艺术的,两人惺惺相惜,刘琨将其提拔为晋阳令。徐润恃宠而骄,擅自干预并州政事,目中无人。除此之外,刘琨虽善于安抚人心,却不善于统领,所以其所率军民纪律性较差,

“一日之中,虽归者数千,去者亦以相继”。

部将令狐盛看不下去了,多次直谏,请刘琨勿重用小人。刘琨不听,徐润心生毒计,谗言令狐盛有心要劝刘琨称帝。刘琨身为地方大员领兵在外,最怕的就是此类流言,一时受蒙蔽,竟然将无辜的令狐盛斩首。

此时,刘琨父母都在晋阳城中,刘琨母亲看到儿子如此糊涂,指着他骂道:“你这小子不能经略大业,任用豪杰,怎么能成事!如此,必会牵连我们一起遭难。”

刘母一语成谶,不久,令狐盛之子令狐泥从晋阳逃到刘聪(刘渊之子)处,将并州的情况一一告知。刘聪大喜过望,以令狐泥为向导,趁刘琨带精兵出城之际袭取晋阳。苦心经营的晋阳城又遭兵燹之祸,刘琨父母双双遇害。

幸亏与刘琨颇有渊源的鲜卑拓跋部首领猗卢出手相救(刘琨曾上表以拓跋猗卢为代郡公),助刘琨夺回晋阳,刘琨才没有满盘皆输。

刘琨因自己一时昏聩连累父母、百姓,悲恸欲绝,想要兴兵复仇,无奈此战损兵折将,有心无力。

这边厢,并州战事紧急,那边厢,中原危如累卵。永嘉五年(311年),刘聪调兵遣将,攻下洛阳,俘虏晋怀帝,残杀王公百姓三万余人,史称“永嘉之乱”

和祖逖一起闻鸡起舞的那个人:前半生荒诞,后半生硬汉

▲永嘉之乱,五胡入华。

洛阳陷落后,衣冠南渡,南下的人群中,有一个刘琨很熟悉的人——祖逖,兵荒马乱中,他率乡党亲族数百户南下,暂时避乱于淮泗,只待他日北归。

当年闻鸡起舞的二人,此时天各一方,心中却有着相同的目标,那便是克复中原。

09

建兴四年(316年),拓跋部内讧,代王拓跋猗卢被其子拓跋六修所杀。刘琨的儿子刘遵本来在拓跋部作人质,他乘乱逃出,并同猗卢旧将箕澹等率3万余人投奔刘琨。

刘琨得到这支军队,想起昔日前赵杀其父母,夺其城池之仇,只想一鼓作气,力挫胡人的锋芒。

当年,乐平被前赵大军围困,太守韩据向刘琨求救。刘琨被仇恨冲昏头脑,意欲倾巢出动。

箕澹急忙劝阻:“此虽晋人,久在荒裔,未习恩信,难以法御。今内收鲜卑之余谷,外抄残胡之牛羊,且闭关守险,务农息士,既服化感义,然后用之,则功可立也。”

箕澹的大意是说,此次绝非决战良机,应该先训练将士,休养生息,假以时日,便可用这支军队建立功勋。

刘琨不听劝,派大军出击,结果中了石勒的埋伏,全军覆没,并州局势急转直下。

这一次,刘琨失去了所有筹码,无力回天,只好投奔时任幽州刺史鲜卑段部首领段匹磾

10

明人李贽评刘琨投靠段匹磾,用了两个字——“非策”,此二字,简单而沉重。

刘琨据守并州十年,其英名世人皆知,段匹磾起初很敬重他,两人歃血为盟,结为姻亲。刘琨也希望能借助段匹磾的力量反攻前赵,一雪前耻。

可是,后来段匹磾竟听信弟弟叔军谗言,将刘琨下狱,并假借诏书将其杀害。

和祖逖一起闻鸡起舞的那个人:前半生荒诞,后半生硬汉

▲刘琨本想绝地反击,怎奈突遭横祸。

刘琨在狱中留下了自己的绝命诗《重赠卢谌》,诗中满怀悲愤与不甘:

功业未及建,夕阳忽西流。

时哉不我与,去乎若云浮。

未实陨劲风,繁英落素秋。

狭路倾华盖,骇驷摧双辀。

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

幽州别驾卢谌是刘琨的姨甥,曾为其主薄。刘琨以诗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幽愤,也希望卢谌设法营救,然而,一切都是徒劳。

没想到百炼而成的刚硬,竟变为绕指的柔丝,我堂堂七尺硬汉,半生戎马,此刻竟身陷囹圄,任人宰割。

历经挫折的刘琨,最终含冤而死。

世界悲惨无数,中间必有火苗长存,黑夜终将结束,太阳终会升起。

魏晋文人热衷玄理,清谈误国,而刘琨在乱世中的独自坚守,才是魏晋名士最好的注脚。

刘越石,他是漫漫长夜中的点点星火,遗憾的是,还等不到黑夜终结,太阳升起的那一天,他的生命就已结束。

那时候,天下,依旧如西风残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