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路不擁擠,因爲堅持的人不多!

馬雲曾經說過:“很多人是因為看見而相信,有些人是因為相信而看見!相信相信的力量!”

多年以後,功成名就的馬雲在他當年一手創立的海博翻譯社,題下了四個大字:永不放棄

成功的路不擁擠,因為堅持的人不多!

這四個字傳達著這樣一種精神:做任何事情,你可能會碰到很多很多的挫折與失敗,但是隻要你堅持下去,就永不放棄,那麼你就一定可以成功!

永不放棄,這是阿里巴巴企業文化的核心所在,是馬雲終生的信仰所在,同樣也應該成為我們所有正在創業道路上或者即將走上創業道路的人的共同信念。

這就需要我們:

  • 1. 要堅持一個信念,目標明確,方能立於不敗之地;
  • 2. 要堅持盡責、盡心、盡力的做事態度,才能有豐碩的成果;
  • 3.要堅持真誠和善良,才能收穫友誼和幫助;
成功的路不擁擠,因為堅持的人不多!

現在我們來了解一下成功者的定律——一萬小時定律

一萬小時定律

“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 1萬小時的錘鍊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

在任何領域取得成功的關鍵跟天分無關,只是練習的問題,需要練習1萬小時——10年內,每週練習20小時,大概每天3小時。

每天3小時的練習只是個平均數,每個人在實際練習過程中,花費的時間都可能不同。

成功的路不擁擠,因為堅持的人不多!

上世紀90年代初,瑞典心理學家安德斯·埃裡克森在柏林音樂學院也做過調查,學小提琴的都大約從5歲開始練習。

起初每個人都是每週練習兩三個小時,但從8歲起,那些最優秀的學生練習時間最長,9歲時每週6小時,12歲8小時,14歲時16小時,直到20歲時每週30多小時,共1萬小時。

“一萬小時法則”在成功者身上很容易得到驗證。

作為電腦天才,比爾·蓋茨13歲時有機會接觸到世界上最早的一批電腦終端機,開始學習計算機編程,7年後他創建微軟公司時,他已經連續練習了7年的程序設計,超過了1萬小時。

成功的路不擁擠,因為堅持的人不多!

“一萬小時法則”的關鍵在於,一萬小時是最底限,而且沒有例外之人。

沒有人僅用3000小時就能達到世界級水準;7500小時也不行;一定要10000小時——10年,每天3小時——無論你是誰。

這等於是在告訴大家,一萬小時的練習,是走向成功的必經之路。

成功的路不擁擠,因為堅持的人不多!

其實一萬個小時還有另外一種表述方式,那就是“十年”。

早在上世紀90年代,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瑞典科學家赫伯特·西蒙就和埃裡克森一起建立了“十年法則”。

他們指出:要在任何領域成為大師,一般需要約10年的努力。

不難讓人聯想到中國的古話“十年磨一劍”,但是隻有少部分的人能夠做到“十年磨一劍”。

所以說成功的路不擁擠,因為堅持的人不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