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古城丰州踏勘日记(6、7)

时 间:2014年6月6日

参加者:杨清江、陈鹏鹏、王赞成、李岚

五月份频繁降雨,致使踏勘活动中断。是日,虽然满天云情雨意,但仍决意出行。

因为南安县城隍诞辰,庙中载歌载舞,热闹非凡。小车进不去,只好停泊路旁。

下车后,我们从旧县署“一门”处转西入吏房路,路半右侧有一座传统民居,门牌“丰州镇158”,五开间,右带护厝,凹寿,门头有花岗岩石雕,颇精致。据称为吕宅,过去乃大户人家,现在空置。

再往西右转,仍为吏房路,乃前次踏勘时所经过的“讼师宅”所在的巷道。

跨过县后街,斜对面有一条小巷,叫“侍御巷”。“侍御”,一指皇帝身边的侍从官;一为侍御史的简称。顾名思义,以此巷中曾经居住过,或出过“侍御”大人而名。笔者查阅新旧南安县志,没有找到“侍御”人物。民国《南安县志》卷之六“宅”记载,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丁酉科福建乡试解元章日闇尝居其中:“章日闇宅在飞云里。初,闇生于八都飞云,日夜啼笑不眠,移到县前始安帖不啼。黄竹溪招婿居侍御巷。今其屋为黄四世祖祠。”黄竹溪即燕山黄氏七世黄澄,字廷肃,竹溪其号。明正德八年(1513年)举人,嘉靖二年(1523年)进士,历官广东按察佥事,以峭直忤世,归隐竹溪。其子黄养蒙累官南京户部侍郎。解元公章日闇与黄澄、黄养蒙关系为翁婿、郎舅明矣!

连载:古城丰州踏勘日记(6、7)

由侍御巷折回,继续西行,前面就是燕山黄氏家庙,2013年1月公布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和家庙遥遥相对的是燕黄活动中心,三层现代建筑,一层为戏台,前为广场。广场高出路面,西侧面向家庙安置一方龙陛。家庙前有一对旗杆夹,旗杆夹石镌有“南闽绳祖武,西越振家声”、“科第联辉,胞昆三魁”、“清嘉庆辛酉十四世孙辅清、佐清、台清”诸文字,表达燕山黄氏分派广西黄辅清昆仲科第联辉光宗耀祖之盛事。

在燕山黄氏家庙管委会黄哲景、黄爱国带领下,我们参观了十房七世宗祠(又称“玩槐堂”)。宗祠两进五开间,天井庭中,右栽松左种桂,枝繁叶茂,生机勃勃。

连载:古城丰州踏勘日记(6、7)

从檐下巨匾“玩槐堂”的文字中,我们读出了“玩槐”原来是太常少卿黄河清的字号。

接着,二黄老人带我们游览昔日繁华的商业街市。我们沿十字街的下街一路南下,他们随处指点:下街右侧“丰州村燕山348”以前是典当行,与之对面为杉行;典当行之右邻“丰州村燕山349”为黄养蒙侍郎第,再往南为总爷馆(县署师爷居宅)。总爷馆对面为鱼铺,其右邻为西药店。西药店右畔为后巷。巷口南畔依次为水丸铺、厚烟店、药店、民国镇长黄昆一派小宗祠、厚烟店……。

至此,已走到下街、夫人妈巷与下布街、西门街交叉的十字街头。

由十字街头左转,南侧为黄氏晃徒小宗祠。五开间,门额“地官馀徽”,门联冠头“晃动财源财随手至,徒行利路利应心来”。

十字街北侧为黄澄、黄养蒙父子进士新第遗址。据黄爱国先生指点,进士第规模十分宏大,门面约占半条街,进深有四五落。其左邻则为五军都督府——郑成功姐夫黄正升的府第。父子进士第、五军都督府的对面,有一座两层砖构洋楼,相当雄伟,门牌为“丰州村燕山158”。

五军都督府的左后方,为基督教丰州教堂。教堂旧在“林厝池”,后移此。新建教堂高五层,顶层亭子上装饰红十字架,十分醒目。

二黄老人带我们从十字街与井头巷交叉口转折南下,来到位于盐馆口的黄氏五房三世祖祠。他们说,燕黄储房,此房所出的人才最多。祠宇中檐下壁间各种各样科名官职匾额令人应接不暇、眼花缭乱,印证二老言之不虚也。

连载:古城丰州踏勘日记(6、7)

黄爱国先生说,五房三世宗祠所在地旧为慈济真人庙。燕山八世黄养蒙侍郎将其东移,改建于武荣铺今址。

接着,我们随着二黄老人前往小姐池考察,途经燕黄五房六世祖祠。小姐池在五房六世祖祠之西,东边较长,西边较窄,近似梯形。水域面积不大,周围绕以石栏,环境幽静。据黄爱国先生介绍,小姐池原来属西浦一部分,目前西浦基本上已湮塞成陆,只剩下小姐池和亚魁池一小部分水域。小姐池的来历,小姐姓甚名谁,现在也说不清楚。早年这里曾经是丰州城里人的消闲胜地,现在池面缩小,池水变臭,周边建筑逼仄,环境变了,很少人光顾。

小姐池东畔有株古榕,传说有500年历史,今大树桩下沉,露出地面有三股树干,三木成“森”,树阴浓密。树阴之下,有座小宫庙,叫“夫人妈”,正对面的巷道就叫“夫人妈巷”。

连载:古城丰州踏勘日记(6、7)

我们沿夫人妈巷北上,出巷便是十字街头。

左转沿下布街西行,南侧一宅匾题“沟墘传芳”。黄爱国先生说,“沟墘”也是燕黄一派小宗的堂号。“沟墘”的斜对面是姓薛的祖厝,叫“薛厝”,隔壁为“苏厝”。再往西,街的南侧为糖铺,即旧时榨糖的作坊。

西门街北侧、糖铺的西北隅为“随园”,即南安县最早文庙的故址。

糖铺的对面,是一座现代楼房。楼房后面却别有洞天。

这是一处典型的闽南传统建筑,门牌编列“丰州村燕山265”。五开间两落,门头对看堵及门面墙都装饰彩色交趾陶博古动物花鸟图案,品相尚佳。大门内放置一对太师椅,大门外镜面墙下有大石砛,又宽又大,310×77×27厘米,比较罕见。凹寿墙边放着大石磨、大石臼。主宅双边各有一座两层楼,因建筑年代不同,建筑样式也不同。五开间厝前留置庭院颇宽大。

从厝边北出,即是后巷。后巷北侧有一宅,大门联语:“清远棠阴留美荫,燕山蕊榜破天荒。”据联语查民国县志人物志,此宅应为黄玑的故居。黄玑,字允衡,号仁庵。少颖异,读书过目成诵,未弱冠,补弟子员。明弘治八年(1495年)乙卯科乡试中举,为燕山黄氏最早由科举出身入仕的人,故称“燕山蕊榜破天荒”。黄玑中举后不久,授广东清远县令,任内加强防御,保境安民,减轻赋役,勤政爱民,案不留牍。在县十三年政通人和,民皆悦服。因此又称“清远棠阴皆美荫”。

黄玑故居附近有后巷书院遗址。又有陈御史故居,地称“陈厝”。

陈厝为三大开间两落古建筑,厅堂四进深,立柱硕大,梁架高敞,为踏勘活动至今所见之年代最久远,建筑最宏大者。

关于陈御史,查新旧《南安县志》,南安自宋迄清陈氏进士14人(含钦赐进士),即有资格取得“御史”官职者,他们是宋陈沼、陈洪、陈浩、陈龙复,明陈储秀、陈学伊、陈应堂、陈烜奎、陈履贞,清陈立礼、陈常夏、陈亮世、陈桂州、陈寿嵩(钦赐)。其中已知丰州城内人为明陈履贞,历官吏部右给事,不是御史。又,履历监察御史者,仅明陈储秀一人。据县志记载,陈储秀为梅溪人,字舜弼,号瑞山,明嘉靖十年(1531年)、十一年连捷成进士,初授行人,旋擢云南道监察御史,转河南道,后为权相严嵩所挤,迁河南按察副使。不久离职家居。据传文称,“去官归山居,采茹自给,诗书自娱,不问户外事。兵燹告警,与庄用宾募乡兵御寇。南邑无城,与邑令夏汝砺鸠资集众筑之,屹然金汤焉。”据陈储秀御史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协助夏汝砺筑南安县城事迹推测,陈储秀在此期间有可能移居南安县城。因此,口碑传说中的陈御史有可能就是陈储秀。

最后,我们从陈厝转到“丰州村燕山333”新颖厝,察看其门前壁上石刻:“保此厝前落……”据称这是南安古代民间互助信用活动的实物见证。因笔画镌刻不深,以及石质石色等缘故,具体内容肉眼尚分辨不清,留待今后打拓后再作分解。

黄爱国先生介绍:十房七世祠堂后一带角落分顶厝、下厝、内深巷、外深巷,所住居民,历来都是黄河清一派族裔子孙。

这次踏勘活动即将结束之际,潇潇细雨开始下起来了。

(七)

时 间:2014年6月10日

参加者:杨清江、陈鹏鹏、王赞成、李岚

是日,天气晴朗。与王赞成约定在顶街黄氏家庙口会合,王氏迟到,我们遂入燕山黄氏八房“赐珠堂”参观。

赐珠堂有一些老人在打麻将、聊天,颐养天年。

厅堂有十四根石柱,镌有七副对联,随手抄录:

正中供祖宗牌位龛边一副为:“仙迹迓天庥,一堂珠光照当年,孝思不匮;丰州诞人杰,八枝桂萼开奕叶,黄榜先声。”

檐口正中一副,阳刻,文曰:“庙挹麟山,祖德千年流泽;祥开虎榜,人文百代嗣馨。”

檐口左右联语:“孝感天庥,四世传百世之盛;官登名籍,八枝衍千枝之荣。”

堂中又有一联云:“荫官独绳武,贻厥一堂簪笏盛;孝德光流远,传来八斗璧珠才。”

左廊壁间嵌有黑页岩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黄氏八房重修宗祠记》,参阅民国县志烈女传,得知其祠祀燕山黄氏四世黄光生(号定斋)、五世黄巽传(字邦济,号怡瓶,明景泰年间贡生,历广西宾州通判),以及“赐珠堂”的来历。志称,元南安县达鲁花赤答喇真之子黄漳童袭父职司令漳州,殁于官。其子黄世珍明洪武间(1368—1398年)以良家子从军云南楚雄卫,并入其籍。时黄漳童之女黄贞女(后谥贞义)年已及笄,矢志不嫁,与黄世珍妻吴氏共同抚养世珍之子黄光生、女黄贞孝。黄贞孝长亦不嫁,佐姑与母一起照顾弟弟黄光生。一日,黄光生带着干粮上山砍柴,所带干粮吃一半留一半,准备回家留给家里的亲人吃。在山上,碰到一位老翁。老人家问他为什么不把饭吃完?并开口求光生把剩下的饭送给他。光生把饭送给老翁,并请他全部吃完。老翁吃完后,抓了一把沙放入光生装饭的饭袋,要光生带回家给母亲和姑母。回家后打开一看,满袋子都是光芒闪耀的明珠。遂以“赐珠”为家族的堂号。后来光生的子孙世登仕版,创建赐珠堂崇祀贞义、贞孝二姑为不祧之祖。

王赞成来了,我们一起沿着顶街北上。街的东侧、门牌“丰州镇居委会219”有一处石垒的“窗户柜”,是为昔日商业街的遗迹。

“丰州镇居委会224”是一处传统民居,凹寿门头装饰除对看堵、正面墙彩绘砖雕被捣烂外,其余石雕、木雕及水车堵工艺尚佳,保留尚好。

过“通巷”,来到“黄氏十房三世祖祠”前,黄爱国老先生赶来带领我们考察。

十房三世祠正大门三开间,左右各开一个门,组成另一种形式的五开间。祠宇三落,逐落升高,第三落为正厅,有五进深,十分高敞宏大,总体规模不亚于黄氏家庙。

连载:古城丰州踏勘日记(6、7)

听黄爱国先生说,十房三世祠祖妈柯氏,十分贤慧能干。查县志·耆寿,柯氏名玉娘,为明永春主簿柯祖惠次女。相者谓其命带金舆,适黄原德家。后以子贵受封。黄氏科第,胚胎于此。

祠堂大门檐下有横额“黄逸之妻蔡氏旌节门”。蔡氏事迹见载县志·烈女传:

“黄逸妻蔡氏,字瑞瑾,文庄公(抄者按:明理学家蔡清)女弟。逸总赋赴京,殁于途。蔡年二十五,子存质方在抱,独处一室三十余年,接兄弟不逾阈,非正礼未尝登室。昼夜绩纴,抚遗孤而教之。有司以节闻,诏旌其门。孙大节登嘉靖庚戌进士,官台州府知府。”

在顶街与通巷交叉路中有一口井,旧属十房三世,井面为一钢板遮盖。黄先生说,其井水源充沛,至今无人敢填塞。

黄先生带我们倒回南下,过通巷到东侧店面后的“丰州镇居委会427”看一座古民居。

民居门匾曰“麟山拱秀”,建造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凹寿门头青白石雕与木雕皆为精品。

接着,我们跨过顶街到地名“荣源”去看一栋与“427”同年建造的旅居印尼黄抄倌华侨民居建筑。三开间带右护,护厝后半部分及大厅后轩建成“回”字形两层洋楼。门匾为“余庆流芳”,清季孝廉曾振仲书,门头石雕工艺品位与“427”相同。入门,发现中庭杂草丛生,左右榉头各装饰一片进口彩色瓷砖,门廊、正厅书法作品为民国泉州伍荣光(俗称“厚烟庵”)与南安傅尔奉书题。正厅两壁枋堵字画近年被窃贼敲剥。

出黄宅厝后沿“荣源”北行,经“丰州村燕山406”现代楼房前,黄爱国先生指点说,这是泉州市老市长王今生的出生地,后来其先辈售予他姓。

辗转南行,来到张厝。张厝张氏,堂号“世槐”。黄先生说,五六百年前,张氏祖先以此地周围有下围池、青草池等四个池塘(一说九个)组成“莲花穴”,遂择穴地建造家宅,后来家族兴旺发达。今张氏祖居(后改为大宗祠)已塌毁,鞠为茂草。我们第一次踏勘所看到的张氏宗祠是小宗祠,距离大宗不远。

我们在一户张氏人家休息,过一会儿,王赞成从外面抱回一块木牌,上刻“敇封二代”四字,牌之上方及双边,环镌行龙图案,颇精细。王赞成告诉我们,这是张厝祠堂的旧物。

返回北上,跨越燕山路,入一小巷,再次光顾“池亭”与六脚亭遗址。

途中询问“钱厝埔”地址。王赞成说,钱厝埔就在荣源与张厝一带,准确方位已无从稽考。

钱厝铺因宋殿中丞钱熙家族聚居于此而得名。钱熙是南安古城内见载地方志的第一人。熙字大雅,宋雍熙二年(985年)进士。其父钱居让,清源军节度使陈洪进署为清溪令。钱熙自幼颖悟,及长,博贯群书,善属文。陈洪进十分赏识他的才能,以侄女妻之。辟为巡官,专掌节度使署文字。陈洪进归顺宋朝,钱熙参加科举考试,取得进士资格。初授庆州观察推官,以枢密院直学士寇准举荐,选殿中丞,赐绯鱼,复直史馆编类文集。钱熙后徙居郡城莱巷,卒葬东海看头村,墓碑“宋中丞钱公墓”本世纪初被发现,为泉州南建筑博物馆收藏。

连载:古城丰州踏勘日记(6、7)

钱熙子钱蒙吉,景德二年(1005年)进士;钱贞吉,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进士。其裔孙钱褒,仍居南安古城,民国县志有传:

“钱褒,熙之后也,邑治北街人。性纯孝,母丧,负土成坟,结庐山居,荤酒不入口,形容毁瘠。熙宁中,郡守题请于朝,擢州学正,士类推重。著有《志孝》六篇。”邑治北街,即今之顶街也。

由池亭东畔转折沿小巷东行,巷中的一小龛,坐西面东,内设牌位,刻“王厝公妈神位”,此乃民间信仰中的祖先崇拜的遗存。

转北,有一池,叫“新厝池”。所谓“新厝”在池北畔,五开间,带左护。这一带地名又称“宅仔”,为旧时的农贸市场。

由宅仔折东为顶街。沿顶街继续北行,不三五步,其东侧一宅为南安华侨中学创办人之一黄衍塔先生故居,今列为南安市文物保护单位。

接着就是北门长寿宫。宫为单间两进,祀田都元帅。旧宫在右侧,已塌毁。民间有恢复重建之议。

至此,在黄爱国先生带领下,一行人转身南下,从东侧一条小巷前行,到达后宫仔池。后宫仔池因池畔后宫仔得名。

后宫仔新修,单间单进,传说自宋至今十分灵应,香火长盛。神龛供桌上置一镜框,框内夹着《后宫仔田都元帅灵感二十八宿筶诗》,为民间信仰活动中供信众问事吉凶,以卜休咎。

以前这一带数池连片,交通联络,以后逐渐湮塞,于今只剩宫前一口。2013年,里人吴少希、黄丽真伉俪捐资重修后宫仔,并整治后宫仔池。如今,池塘周围加筑白石栏杆围护,使得后宫仔池“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四周景色焕然一新。

末了,黄先生告诉我们,与后宫仔相对的一栋红砖楼是黄衍塔先生的故居,楼前有一道石墙,墙内有一方窄窄的长方形池,与后宫池相通。

沿着黄衍塔故居石墙边往南走,到达通巷,折西转南,又回到顶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