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古城丰州踏勘日记(2、3)

杨清江 (泉州历史文化中心)

时 间:2014年4月11日

参加者:杨清江、陈鹏鹏、王赞成、李岚

是日天气晴朗,春光明媚。约近9点,在丰州武荣坊前公路畔接王赞成上车,一起前往燕山村访问黄氏家庙。

燕山村在丰州城之西,为燕山黄氏发祥聚居之地,旧时十分繁华,商贸中心十字街就在这一带。十字街由南北顶街、下街和东西西门街、下布街交叉组成。燕山黄氏家庙坐落在十字街下街之左,坐西面东。其祠十分宏大,建筑面积709平方米,面阔五开间,前后四落,计有102柱,人称“百柱庙”。大门布满精美的木石雕饰,气派十足。门匾“黄氏家庙”,有两副门联,一曰:“祖孙父子兄弟连登科第,诗书易礼春秋备选经魁”,二曰:“身出燕国莅荣州括收南北地天气,庙枕狮山瞻太乙长掇东西日月光”,豪气冲天。

连载:古城丰州踏勘日记(2、3)

祠堂正厅中奉始祖忠勇公答喇真像,其上高悬一巨匾,曰:“钦命 总宪兵使 始祖司令忠勇公讳真,元世祖庚辰进士,官仕武荣州,经管福、兴、泉、漳等地,进阶福、广、浙司令,即同中书令。八世孙河清、养蒙拜立。”

祠宇初建于明正统二年(1437年),正德十四年(1519年)重修扩建为三开间三进深。以后的历代均有修葺维护。

祠庙旧物有明太常寺少卿黄河清撰写的《黄氏始祖祠堂碑记》、《黄氏祭田碑记》二方。前者立于正厅左壁,高247厘米,宽92厘米;后者为断碑,偃卧于厅事右后角落。两碑原应相向而立,碑座尚存。

正厅左右两壁,布列燕山黄氏历代著名人物名表,龙腾虎跃,流星赶月,煌煌大观。

燕山黄氏至今已传三十余世,繁衍于海内外的裔孙数十万人,分布于南安、泉州、福州、厦门、漳州、江西、广西、北京和台湾、香港、澳门及美国、加拿大、东南亚各国。黄氏家庙已成为其海内外宗亲寻根谒祖、恳亲联谊的精神纽带。

我们还同燕山黄氏家庙管委会黄哲景、黄爱国等老人座谈。他们对我们的踏勘活动表示支持,答应为我们打拓两方古碑刻提供方便;他们还为我们提供《燕山黄氏家庙》及部分历代黄氏人物表的文字资料。座谈中,他们介绍了十字街昔日的繁荣,说过去这一带有13间典当行,6家药店,一家由教会创办的医院。他们还有复建南安县城墙想法,而且相当强烈。

我们回赠他们《南安古城资料小集》和2014年3月25日《南安古城踏勘日记》。

黄氏家庙之左为黄氏十房七世小宗祠,十房七世对面为赐珠堂,为黄氏八房小宗。它们与附近五房三世、十房三世等祠宇组成燕山黄氏宗祠建筑群。

十房七世小宗又称“玩槐堂”,为太常少卿黄河清出生地。五开间,山川脊,中脊中间堆饰双狮戏球,中脊及左右脊有龙吻两对,显示其宗科第兴盛。门联抄录两对:

一祖五宗堂宇桂香冉冉;十枝七叶槐庭庙荫森森。

选贤能荐英才心存社稷;建石亭筑水圳泽及乡邻。

赐珠堂为大三开间,门联为“赐姓溯元时忠臣启后;珠光传盛事孝子流馨。”

10点20分,我们告别黄氏诸老,到丰州镇政府,拜访负责宣传的陈石玉同志。陈石玉十分健谈,热情洋溢、滔滔不绝地为我们介绍情况。

我们要求镇政府能支持我们的踏勘活动,为我们搜集和打拓南安古城内的碑刻提供方便。陈石玉十分爽快,一口答应。末了,我们也送给陈宣委一些有关南安古城的资料。

(三)

时 间:2014年4月18日

参加者:杨清江、陈鹏鹏、王赞成、李岚

是日,我们事先计划考察南安古城内城遗址遗迹。所谓“内城”,即衙城也,围护县署机关之垣墙。

8点50分,我们驱车经武荣大牌坊,沿前街北上,穿过旧县署的“仪门”、“正堂”,直达内署廨舍(今为供销社的“布店相馆”),右转入元妙观。

元妙观,俗称“天公宫”、“天坛”,旧在潘山,近年塌毁。2009年择城隍庙之右新建。观建于高台之上,前为拜亭,后为正殿,中祀三清神像。台前一亭,中悬大钟。

连载:古城丰州踏勘日记(2、3)

接着,我们由元妙观转入城隍庙。

城隍庙旧在县署之左。接待我们的是庙宇执事、泉州市老市长王今生的侄儿王建南先生,今年78岁,家就在城隍庙附近的山仔后,孩提时经常在庙中玩耍,对庙宇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了如指掌。1990年代,南安城隍庙复建,他积极参与。复建后,他和其他热心人一起参加庙宇的管理工作。

王建南老人带我们参观。先是看大殿两壁古碑,左为明天启三年六月解元李光缙所撰《重修南安县城隍庙记》,碑高215厘米,宽98厘米;右为弘治七年《重建城隍庙记》。弘治碑碑面品相不佳,至今未见有人抄录整理。大殿前庭两边又有嘉靖五年《重建城隍庙记》、嘉靖二十八年河南参政王慎中《重修南安县秩祀坛庙记》(碑高234厘米、宽90厘米)、隆庆四年会元、吏部郎中傅夏器《重修城隍庙记》,还有一方为当代龙岩市委书记黄晓炎撰写的修庙碑记。

城隍庙规模宏大,规制完备,建筑群由照墙、山门、戏台、前殿、两庑、拜亭、大殿、后堂组成,工艺精湛,庙貌雄杰。总面积3000多平方米。

庙中城隍、阎君、二十四司、护法神将四大金刚等神像神采奕奕,栩栩如生;大殿、前殿三对辉绿岩蟠龙石柱;两庑二十四孝故事彩色透雕;庙中石柱刊刻诸多惩恶扬善充满哲理的联语;山门“苍龙教子”、“虎啸山林”青石浮雕,秦琼、尉迟恭、钟馗、温峤、神荼、郁垒彩绘门神雕像,无不洋溢着东亚文化之都的文化气息。

王建南介绍,故老相传,此地初唐为郡之东岳庙,后郡徙泉州,东岳庙随移。北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年)于此创建城隍庙,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是福建最早的城隍庙之一。历代屡经修葺,于今更加雄伟壮观。

站在山门朝南看,自山门外至照墙,城隍口街两侧民居辐辏,右侧有林氏祖厝,左侧有明陈履贞进士第。

一行人出城隍庙西大门,右转由庙后至县后街,开始环内城踏勘之旅。

县后街东西走向,沿街北侧门牌标示地名为“山仔后”,其12号为传统古民居,三开间,大门凹寿,前后两落。西侧相近也有一栋式样相仿的民居。在后一栋民居的南侧,王赞成指示说,此处以前是县衙的后门。过“后门”不三两步,王赞成又说,此处路中旧时曾设置隘门。

接着往西穿过1990年代开辟的丰环路。丰环路与县后街交叉路的西北隅是丰州医院,解放前是基督教会的教堂和医院,地名“林厝池”。后来教堂南移,医院扩大。

丰州医院的对面是丰州电影院。电影院前有一片广场,榕荫森森,遮天蔽日。东侧是供销社仓库的墙体。王赞成告诉我们,供销社仓库的墙基是县署公廨的墙根,南北走向,现在仍保留一大段。县署旧筑遗留的构件、部件,如石砛、踏阶、础石等散落在电影院周围,广场榕树下有一些砛石搭成石凳,供人憇息。

这一带旧称中山公园,中山纪念堂就在县署内,即供销社仓库一带。后来纪念堂被日本飞机炸毁,公园也日渐冷落。

丰州电影院建于1969年,1974年落成,有1200人坐位,是丰州镇区居民休闲娱乐的地方,每逢周末或有新电影片放映,这里人群熙来攘往,毂击肩摩,十分热闹。

出丰州电影院继续沿县后街往西走,左转入吏房路。吏房路南北走向。路北右侧门牌“丰州村燕山355”为“明荣流芳”黄氏人家,是民国一律师(民间称为“讼师”)的宅居。

行进中,见道左墙边遗一石刻,如意纹饰,顺记及此。

至井头巷,转折向东。井头巷为南安古城十字街之东段,是一条韵味十足的古巷。巷道地面为石板铺就,光滑如砥,两旁大多是传统古民居。

井头巷8号对面有一口井,井盘苍古,双孔。

连载:古城丰州踏勘日记(2、3)

再往东行,在一陈宅屋后又有一口井,旁有石碑,文曰:“邑父母丘侯重凿新井 武荣耆老仰德立石 甘棠新井 隆庆庚午年孟春 正月吉旦书 督工老人陈深。”其左即西龙须巷。据《南安文化丛书·南安碑刻·井碑》“说明”云:“堪舆家称二巷为龙须,双井为龙眼,肖形取象。两井已没。邱侯宰南邑,寻二巷故址而辟之。”

西龙须巷对面王赞成称之为“捕署口”,有一土地公宫在建。因资金不敷,主事者于地摊上募缘。

连载:古城丰州踏勘日记(2、3)

继续东行,穿越前街,入民生路。此地门牌又称为“丰州村南门东片”。

我们在民生路中段找到东龙须巷,其石刻嵌在巷道对面的石壁上,西畔有井,即为东龙须井。其东有巷道称为井源巷。巷名石刻,附近居民指称置于一小巷中的砖瓦堆下。

连载:古城丰州踏勘日记(2、3)

东行至民生路与县司馆路相接处,转折北上,为长源巷。此巷狭窄幽长,一路右侧均为石筑墙基,基础雄厚,王赞成以为是内城旧基。又此巷一路路面缓缓上升。路上,见右侧有一人家,门匾标示“湖山传芳”,当地居民称之为湖亭陈氏,先祖明代由石狮龟湖迁来。

约行一半,有数级台阶交通上下,王赞成说,此处人称“九层砛脚”,其右侧前方就是城隍庙的照墙。“九层砛脚”斜对面有一条巷道,为县城东街。继续向北,又有一巷道与东街平行者为公馆巷。公馆巷的对面,有一小路,通往城隍庙的山门。

走到坡顶,即是县后街和东后街的交接处,左转为县后街,右转为东后街。此地旧时曾设置一隘门,地名“隘门头”。

隘门头往西,其左上方就是城隍庙的后墙,墙上有榜书“无量天尊”四大字。

至此,我们循古城内城垣墙行经之地走了一圈。

我们又从供销社的“布店相馆”走到县署的“仪门”,入丰州小学校园内考察丰州书院。

丰州书院,据民国《南安县志》卷之四营建志之一记载:“丰州书院,在县署东,即县丞废署。清乾隆二十年,知县邹召南改建。中为讲堂,后祀朱子,旁设学舍,延师集生徒肆业其中。……嘉庆间倾圮,邑人同知陈俊、武举黄駉重修。咸丰七年,永春土匪林俊窜扰入城,加以城内外械斗,书院毁为平地。光绪元年,知县程鹏偕邑士叶应祥……等募资重建,并拓东西廊为考棚,……甲辰三十年废科举,改书院为学堂。乙卯年知事马振理……增广宿舍,设立中学堂,并附小学。”

1950年代,改为丰州公社社址。1984年拆建为丰州中心小学。

又记载,旧书院进深五落,两厢为课堂,总面积1288平方米。后来仅保留一小部份作为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两厢倒塌,2006年富春旅居印尼侨裔陈荣山、陈荣义昆仲捐资翻建。2007年10竣工。

今丰州书院为现代仿古建筑,凡三落,即院门、讲堂、拜亭。旧时遗物则唯清知县邹召南《新建丰州书院碑记》(长264厘米、宽99厘米)与伍炜《丰州书院膏火碑记》(长262厘米、宽99厘米)二方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