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好山好水好地方》之浑河养育的土地(佟达)

老电影《上甘岭》的插曲唱到:“好山好水好地方”,我们抚顺是“一条大河波浪宽”的好地方,不但因为我们抚顺有一条“好水”——浑河,还因为我们有一座“好山”——启运山。

启运山的方位在我们沿着“一条大河”上溯朝着太阳升起的地方,具体位置为抚顺市区的东部山地属于长白山余脉的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的苏子河畔,苏子河是浑河上游最大的一条支流,它在大帅张作霖未能人葬的墓地——元帅林之西南附近汇入浑河。

苏子河哺育了一个弱小民族的崛起,这个民族就是建州卫、建州左卫和建州右卫的女真族,后来成长为满族。在这个弱小民族里出现了一位汗王爷,是他在苏子河畔启运山下缔造了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朝代——大清朝,他就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我们当地人都叫他汗王爷或者就叫他老汗王。今年是2016年,四百年前的1616年,老汗王在清朝的第一个首都——我们这里的赫图阿拉城称帝,清朝于是从这里起步。

后来老汗王的儿子——清太宗皇太极把这座清朝第一都城命名为兴京。清朝的皇上把我们这里的赫图阿拉城以“京”字命名,于是我们这里的兴京城成了与北京城比肩而平起平坐的京城。

在长白山余脉的辽东山地这样一个偏僻的地方,凭什么就出现了一座京城呢?凭什么仅以几十万人口的少数民族就能够以小搏大取代一亿人口之巨的天朝大国呢?凭什么在苏子河畔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村庄就能够走出来一个大清朝呢?

那是因为在永陵镇清王朝的祖陵有一座靠山——启运山,那是大清朝的龙脉。有了这条龙脉,清朝才能在偏僻的一隅龙飞九霄。于是,到了北京城坐上紫禁城龙椅的顺治皇帝在顺治八年(1651年),敕封此山为启运山,意为运隆祥和。那就是说,顺治皇帝认为是启运山为大清朝坐天下带来了龙运、带来了帝运、带来了好运气。

因此,这个启运山就是清朝的一座圣山,是老汗王的子孙能够得天下的圣山,这个圣山笼罩着奉天承运的神圣光环,这个圣山弥漫着紫气东来的霭霭祥瑞,这个圣山在太阳升起的地方。

乾隆皇帝曾经为沈阳的故宫御笔亲书一块“紫气东来”金匾,而在沈阳言说紫气从东而来,不就是说肇兴清朝帝业的紫气是从沈阳之东的地方而来吗?那里就是新宾,那里就是清朝的故乡,那里就是紫气东来之地,那里就是紫气升腾的地方,那里就是清朝的圣山——启运山所在之地!

为清朝带来好运的山那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当然那就是一个好山。由于启运山,这里有了清朝第一都——兴京,也是在这里,以八旗为民族纽带的满族在这里生成。这里不但是清王朝的故乡和清朝皇帝们的帝乡,还是满族的故里。

连载:《好山好水好地方》之浑河养育的土地(佟达)

现在,我们就向着东方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去探访清朝的故乡,去追溯一代王朝在这里雄起的帝乡胜迹,去寻访满族的故里。

一代王朝能从我们这个地方出现,我们抚顺人着实应该感到自豪。

看一看中国的版图吧!中国有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22个省、2个特区总共有35个省级行政区,在35个省级行政区当中有几个在中国历史上出过统一全国的朝代呢?陕西省出了周秦汉隋唐,河南省出了夏商和宋朝,元朝起于内蒙古草原定都北京,明朝起于安徽定都江苏迁都北京,清朝起于辽宁的抚顺新宾最后定都北京。

至此,与统一中国的王朝有关的地方就是陕西、河南、内蒙古、安徽、江苏、辽宁、北京这7个省市中的那么几个地方。九州大地偌大中华,出现过王朝伟业的地方真的就是凤毛麟角屈指可数,而我们抚顺就是那凤毛麟角屈指可数的那几个地方之一。我们抚顺市出过一个清朝,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事儿。我们抚顺人有理由为自己的家乡而感到自豪,因为我们为中国的历史上贡献了一个朝代,从我们这里雄起的清朝在中国的24史当中占有一席之地。

我们这里的清朝第一都——兴京,毫无疑问是清朝的发祥地,是清朝的祖宗之地。因为清王朝是从这里出发老汗王是在这里称帝,还因为努尔哈赤的祖先——清王朝的列祖列宗们都在这里,列祖列宗们长眠在启运山下的清永陵里,这座清朝辈分最高的皇陵如今已经是世界文化遗产。

清永陵的地位当属清朝第一陵,当然成了清朝皇帝们追怀先祖并且趋之若鹜的朝圣之地。有清一代,康熙、乾隆、道光、嘉庆四位皇帝先后九次经过抚顺到新宾县朝圣,追思先祖创业之艰难,触景生情,皇帝们纷纷为祖先圣迹挥毫赋诗,留下了几十首帝王追怀的御制诗。在康熙的诗中,他把先祖故里写作“霭霭兴王地,风云莫可攀”。

在这片“霭霭兴王地”出现了一个八旗的奇迹。这个奇迹是文化的也是历史的,更是清王朝在“组织建设”方面的奇迹。

八旗是清朝起步阶段由努尔哈赤创建的基本的军政单位。世界上还没有哪一个人或哪一个民族,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政权建设、组织架构乃至民族认同方面把旗帜的作用发挥到淋漓尽致登峰造极的程度。

我们说八旗是老汗王创造的奇迹,是因为八旗不但是一个作战效能极高的军事组织,也是一个组织严密的行政和经济组织,还是一个维系家族乃至民族血脉关系的宗族组织和户籍组织。可以说,没有八旗就没有清王朝能够得天下、坐天下、安天下。八旗为满族的形成奠定了基本的组织架构,没有八旗也就没有满族,因为满族都是身在八旗的旗民,他们都是在旗的。也因此,1615年创建八旗诞生八旗的赫图阿拉城——兴京无可争辩的成了满族的故里。

我们说八旗是发生在我们这片土地上的一个奇迹,是因为几百年过去了,清朝已经不在了,而为清朝奠基的八旗却没有消亡。清朝已经死了,而八旗还活着。八旗还在,八旗还在延续着满族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的生命。现在中国的1000多万的满族和全球许多满族人见面的时候,首先问询的还是对方是哪个旗的,藉此以判定自己与对方是不是同属一个宗族或同属一个家族甚至双方是否同属一个祖先。

例如,笔者隶属正红旗,笔者的家人都知道正红旗满人的祖宗就是老汗王的二儿子代善,代善是正红旗的首任旗主——正红旗的固山额真。所以,不管相识或不相识,八旗成了满族认亲的DNA,这难道不是一个奇迹吗?当一个王朝已经谢幕成为了昨天的故事,而昨天的故事里的一些情节在几百年后还在延续,像活化石一样鲜活的存在于清朝不在的日子里。

旗袍说来简单,就是旗人穿在身上的袍子,所以才叫做旗袍。我们这里是八旗的诞生之地,只有建立了八旗以后才会把八旗军民穿用的服装叫做旗袍。满族人无论男女,他们的旗袍都是前后左右四面开叉的,这主要是方便骑马时上马下马的需要。满族女人在日常的活动中也是骑马的,她们的袍子也是四面开叉的。

随着清王朝夺取了天下,满族的妇女逐渐步人宫廷府第,不再骑马而改为坐轿,于是他们的旗袍就用不着再前后左右四面开叉,而只保留两侧开叉。开叉成了旗袍与裙子的重要区别,因为裙子是不能开叉的。而满族男人在马上驰骋时穿用的四面开叉的旗袍在辛亥革命以后就被长袍马褂乃至中山装取代了。所以,以后旗袍成了女性服饰的一个专有名词,以至于人们甚至不知道曾经还有男人穿的旗袍!

女性的旗袍,作为八旗的副产物,更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试问,在我们中华民族的56个民族中,可曾有哪一个民族的服装成为中华民族都能认同的服饰而且还成为国家重大庆典活动的国服呢?那就只有我们满族的旗袍——一个少数民族的服装代表中华民族上了这么大的场面进而成了国服,怎不令人叹服!

连载:《好山好水好地方》之浑河养育的土地(佟达)

所以,八旗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伟大创造,老汗王创建八旗的时候,只是出于作战需要而建立了八旗这样一种军队的组织架构,但他绝没有想到八旗一经面世,竟能在夺取天下、形成满族乃至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诸多方面发挥出无法估量的作用,而且直到今天,八旗还在延续着满族的文化血脉。老汗王高高举起的八面大旗从历史走到今天,是何等的风光无限啊!

接下来还有一个神奇的故事,清王朝是1959年在抚顺结束的,您信吗?大家可能会说,清朝不是在1911年在武汉被辛亥革命推翻的吗?清朝的末代皇帝溥仪不是在北京于1912年逊位的吗?那么我告诉你,按照历史年表,清朝确是1911年终结又在1912年退出历史舞台的。

然而,清朝的末代皇帝溥仪1950年来到抚顺战犯管理所监押改造,直到1959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特赦,这时溥仪才由清朝的末代皇帝成为中国的公民。皇帝成了公民,清朝才到此为止,清朝随着末代皇帝身份的终结而最后在抚顺画上了句号。

在我国,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自称“皇帝”成为秦始皇开始,到1912年最后一个封建皇帝溥仪在辛亥革命的炮声中宣布退位止,中国到底有过多少位皇帝,方方面面的统计数字多有不同。本书只采用其中的一种说法,即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自称皇帝从此中国有了皇帝开始,到1912溥仪逊位结束帝制为止,在2133年中,中国共有皇帝495人(其中包括死后被追封为皇帝的73人)。

而在1959年,溥仪作为第495号皇帝最后为中国皇帝的历史画上了句号。以溥仪1959年获得公民身份为标志,皇帝的称号才不复存在,皇帝也从此在中华大地上消失,从此中国再也不会有皇上,皇上从1959年成为了历史。而我们抚顺成了中国所有皇帝的历史被最后终结之地。

连载:《好山好水好地方》之浑河养育的土地(佟达)

皇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产物,清朝是中国封建王朝的末代王朝,所以,溥仪不但是末代王朝的末代皇帝,还是整个中国封建王朝所有朝代所有皇帝中的最后一位,可以说他是整个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多年以来的末代皇帝。

末代皇帝在抚顺改造战犯管理所走下皇帝的神坛,所以清朝的最后终结是以末代皇帝成为公民的1959年作为标志的。民间的老话儿说: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一直都是皇帝主宰的历史,抚顺则是把中国的皇帝画上句号的城市。

2016年正好是努尔哈赤在启运山下称帝400周年,在距今400年前,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城称汗称帝。在距今398年前的1618年,努尔哈赤带领他的子孙,从新宾出发,攻占抚顺,进占辽沈大地。而后老汗王的后代子孙走向了全国,坐上了紫禁城的宝座。老汗王绝不会想到,在距今398年前的1618年,他带领八旗夺取抚顺城从抚顺城出发把他的孙子福临送上了皇帝的龙椅。

而在他1618年于抚顺城拉开与大明王朝的战幕332年以后的1950年,他的第10代孙溥仪被迫逊位走下皇帝的龙椅被送回抚顺城关押改造。清朝从抚顺新宾县的启运山下开始,从攻占抚顺城出发,去打天下坐天下。

三百多年过后,努尔哈赤的子孙又回到抚顺城回归平民的身份从而在抚顺城落下历史的大幕。爱新觉罗的皇家血脉从赫图阿拉城诞生,又在抚顺城的城郭里寿终。王朝的起点原来就是终点,清朝运行的轨迹就是一个圆形的历史涡旋。爱新觉罗的子孙,从平民跻身皇帝,又从皇帝回落到平民而再生。溥仪在抚顺成为公民对于他的先祖而言算是最后完成了叶落归根和认土归宗。历史的脉动和涡旋,在我们抚顺演绎了一个中国历史从未有过的文化传奇和圆圆的历史轨迹。

好了,我们现在就沿着一条大河向着东方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前往那座好山拜谒那座圣山——启运山。

于此,我们请大家记住:抚顺有座好山,那是保佑清王朝得天下的圣山——启运山,顺治皇帝颁发圣旨钦定的启运山不就是奉天承运的圣山吗?清朝在这里的圣山下起步,八旗在这里的圣山下创建,老汗王在这里的圣山下登基,这里还是满族的故乡和国服旗袍的诞生之地。四百年前爱新觉罗的子孙从这里走到北京当了龙子龙孙的皇帝,四百年后当过皇上的子孙又叶落归根回归故里成为平民。这就是抚顺的第四个旅游的地理坐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