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必须承认,“扣分制”考核已经成为绩效改善的最大障碍


“扣分制”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者与员工共同的噩梦!

场景一:领导宣泄不满

老板:刘经理,企业经营情况比去年同期差了很多,生产、销售部门的考核分数都很低,但是其他部门员工的考核结果为什么都是90分以上啊?

刘经理:部门领导都是老好人,都不愿意得罪人。

老板:刘经理,你通知下去,考核要重新返工。

我们必须承认,“扣分制”考核已经成为绩效改善的最大障碍

场景二:部门沟通无效

部门负责人:刘大经理,我们部门的员工表现都很好,就这几分还是硬扣的,你不要难为我了。

刘经理:…………!!!!!!!!!!

我们必须承认,“扣分制”考核已经成为绩效改善的最大障碍

目前国内企业推行的绩效考核,大多是扣分式绩效考核,对绩效管理的满意度普遍不高。根据一项权威调查,国内企业的绩效管理效果满意度数据:认为很满意的是9.2%;认为满意的是8.4%;认为一般的是10.7%;认为不满意的是34%;认为很不满意的是37.7%。满意和很满意的仅占17.6%,对绩效管理效果满意的不到两成。国内企业普遍认为绩效管理是一项很棘手的管理工具,建的时候轰轰烈烈、考的时候拖拖拉拉、评的时候和和气气,这几乎成了很多企业绩效管理的通病。

近日,重温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先生的管理经典《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从中得到了启发。

德鲁克先生以欧美的绩效管理实践作为样本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如果一位主管专找下属的缺点,这必将破坏主管与下属之间的团结。许多管理者虽然实际上已把考核制度束之高阁,但是他们仍然有敏锐的直觉。他们认为面谈考评是找下属的缺点,因此对这种制度索然寡味。考评制度的确是一种错误的工具,用错了地方,也弄错了目标。”

我们必须承认,“扣分制”考核已经成为绩效改善的最大障碍

这说明,不只是中国的管理者讨厌对下属考核扣分的绩效管理方式,欧美的管理者也讨厌这种方式,人性是相通的。

“扣分制”绩效考核起到的作用,只是让员工把主要精力用在如何避免扣分上(“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而不是真正改善绩效、提高绩效水平。

对员工的考核,请抛弃“扣分制”绩效考核!放弃“扣分制”绩效考核,是不是就不对下属进行考核了,对他们放任自流?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管理者对下属还是要考核的,对此德鲁克先生同样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这样考核下属的,一是下属哪方面的工作确实做的很好?二是下属哪方面的工作可能会做得更好?三是为了充分发挥下属的长处,他还应该再学习或获得哪些知识?”

这就是德鲁克一直强调的,“管理的本质就是激发每一个人的善意和潜能”。


大家有好的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给我留言

相关内容推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