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仙峰岩,谜一样的传说

前不久,我们家族在祖居发源地----仙峰岩聚会,我想,这天父母亲应该也去了,还有祖父母,曾祖父母,高祖父母,天祖父也应该在,因为他们一直守着那一方水土,未曾离开。

祖居的发源我零零碎碎地一直在拼凑着,大概理出了一点头绪,只是年代不甚详细。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我提到我的天祖父时,并没有说到天祖母,其实天祖父终身未娶,那问题就来了,我们这一大家族现在几百号后人究竟怎么来的呢?

传说我们家世居江口,家族祖上有一块林地在夜马坳,因为那个地方山高林密,野兽出没,没有人愿意去守候这一大片林地,族长就指派已沦为佃户的天祖父与他的弟弟一块去守山,因为父母双亡,两兄弟相依为命,虽说是有一百个不愿意,但族命不可违,只得双双搬进深山,住进临时搭起的茅棚,风大雨大的日子,好在临近山顶处有一石洞,可容数人,暂避风雨。艰难困苦自不必说,长年累月下来地竟被这片美丽的山林所吸引,竹海连天远,杉林参云霄,登上山岩,风光旖旎,远近村庄尽收眼底,萍乡县衙依稀可见,萍水河蜿蜒曲折而过,桐田码头船来船往。兄弟俩垦荒种地,蓄水淘井,周垒土墙,顶盖树皮,从此这山高林密的深山里有了第一户人家,这就是我们的开山始祖。

有了人家,自然就有了生气,上山的人也就有了歇脚之处,见两小伙人生得周正,心地善良,勤劳苦干,就有人做起媒来,无奈山高水远,连一条路都没有,没有姑娘愿意嫁进深山。弟弟一气之下下山去了,自此没了音信,哥哥寻找了几年后已不知所终,听闻是遇上湘兵,从军战亡。哥哥因为弟弟的打击,发誓不再下山,守护着那片山林。

十几二十年过去,传说忽有一日,南方有一朵祥云从山顶飘过,被这高山岩顶牵绊住,降下云来,化作一仙姑,住进了那个兄弟俩常常避雨的山洞,为上山猎户,打柴山民行医治病,竟是手到病除,妙手回春,一传十,十传百,临近乡民都来求医,尊为仙姑,在山洞前为她结了一座小庐庵,从此以后,这里就人气渐旺,山峰云烟飘渺,仙风萦绕,这山岩就叫仙峰岩,此庵取名为仙姑庵,此石洞几经开凿,称作仙姑洞。 在仙姑来到仙峰岩不久,有一蓬头垢面的年轻人翻山越岭来到了哥哥住的土屋前,叩响竹门后一头栽倒在门前台阶,哥哥赶紧将他背进屋子,发现他伤痕累累,而且是刀伤,已是奄奄一息,也是命大,几天之后竟醒了过来(要不醒过来,那就没有了我们了,哈哈哈),也不知跟哥哥诉说了啥,哥哥竟将他留下,认作继子,这就是我的高祖父。至于高祖父的来历,只有天祖父知晓,他已是将高祖父的身世深埋在这深山里,现在隐约传到我们这里的是:高祖父是朝廷一要犯,从广东一路逃命避官府,逃到天祖父这里,认作继父,隐姓埋名,跟随天祖父姓,从此香火续传。

高祖父有一门剃头手艺,走村串户,继续着他的营生,几年之后,四面八方通往仙姑庵的仙路修通,人烟鼎盛。某一天,一流浪女打南边流落仙姑庵,仙姑收留了她,日子久了,见这白白净净的南方女子与剃头手艺人楞是情投意合,就撮合两人成了家,从此,一家三口齐心协力,将原土屋推倒,重盖好几间土墙瓦房,不久生七子,繁衍后代,人丁兴旺,加上山下又迁徙几户人家,一个山间村落已成,这就是我的祖居地----仙峰岩。 仙峰岩地处山林,可避战乱,迁入人口越来越多。这样,人口多,开垦过度,加上水源稀少,居住倒越来越困难,我父亲已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迁到了刘家洲,我有3个哥哥的褓衣地土是在仙峰岩,所以他们几个对坳上的感情确实不同于我们后面几个,常常上山去寻找他们遗失在那片山林的童年。

去年的秋天,我也上了一次坳上,我们祖居地的几户叔叔家已是大门紧锁,门口杂草丛生,听二哥说都已搬下山了,只有九十多岁的丙和公还坚守在那块土地上,我想,过不了多久,这里要重回久远的那份平静了。我攀上岩顶,脚下的仙姑庵烟雾缭绕,远处是一片迷迷茫茫。

萍乡仙峰岩,谜一样的传说

萍乡仙峰岩,谜一样的传说
萍乡仙峰岩,谜一样的传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