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貴病」正向農村蔓延 五大因素拖後腿

慢病患者農村趕超城市

肥胖。很多健康問題都是肥胖惹的禍。世界衛生組織指出,約44%的糖尿病、23%的缺血性心肌病和7%~41%的癌症發生歸因於超重和肥胖,目前超重和肥胖已位居全球死因的前5位。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新近發佈的報告顯示,美國農村地區居民比大城市居民更容易肥胖。研究發現,2016年,超過1/3的農村居民肥胖,而大城市居民的肥胖率為29 %。路易斯安那州農村居民肥胖率高達39 %,科羅拉多州城市居民肥胖率僅22.5 %,兩者相差近一倍。

心理疾病。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的另一項報告顯示,美國農村地區居民的心理問題嚴重,自殺率高於城市居民,且心理諮詢輔導資源匱乏。我國農村也正面臨類似情況。據《2013中國衛生統計年鑑》,2012年我國城市居民自殺率為每10萬人4.82人,而農村卻高達每10萬人8.58人。山東省婦聯家庭教育指導中心心理諮詢師王俊升表示:“經濟壓力增大,人情關係逐漸寡淡,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增多,文化水平不高等都導致農民心理和精神問題增多。”

五大因素拖了後腿

傳統觀念影響。西南大學食品科學學院副教授常徽表示,農村的傳統觀念認為,多吃肉對身體好,人越胖越結實。這種觀點影響下,肥胖率逐年升高。王俊升表示:“農村居民普遍認為,只要不生病就很健康。有人即使知道自己有心理問題也不去看醫生,因為他們覺得這是件不光彩的事。”

飲食結構不合理。隨著農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傳統的清淡飲食開始向高脂肪、高熱量、低纖維方向轉變。《營養學報》上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1991~2009年間,城市居民吃得越來越少,而農村居民吃得越來越多;相比城市居民,農民更愛吃能量高的肉類和主食。

運動量減少。農村居民運動量不足十分普遍。以前農村孩子上樹下河、能蹦能跳,現在卻不是看電視就是看手機,有時候連吃飯都要送到跟前。農村婦女大都是全職主婦,主要活動就是做家務,運動量遠遠不夠。

醫療設施較落後。一些偏僻的鄉村醫療設施比較落後,醫務人員水平較低,導致一些農民“小病變大,大病拖重”。

健康素養不高。城鄉居民健康素養水平差距多大?答案是2.5倍。山東省衛生部門曾監測居民的健康素養,如生活方式是否健康,是否具備一些健康知識和技能。結果發現,城市居民健康素養水平為19.78%,農村居民僅7.98%。常徽說,在農村,很多人覺得糕點、飲料等很有營養,經常買來給孩子和家人。

健康需要“脫貧”

政府大力支持村醫隊伍建設。鄉村醫生是基層醫療的主力,熟悉農村和農民,也是提高農民健康素養的關鍵人物。政府應大力支持村醫隊伍建設,完善村醫管理體制,增加村醫的數量,提高村醫的質量。培訓村醫的醫療救護技能,使其成為提高農村素養的專業隊伍。將農民健康素養水平列為衡量基層醫療機構的重要標準。

社區應多開展健康宣教活動。縣級衛生機構可以組建健康教育講師團,定期走訪農村社區,開展宣教活動。比如,定期發放健康教育宣傳資料,舉辦健康教育知識講座、技能培訓及諮詢活動。開展飲食行為教育,讓人們懂得各種食品有什麼營養,有哪些危害,逐步形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農民應重視學習健康知識。建議農民積極參健康宣教活動,訂閱健康科普報刊,收看健康節目,這些都是提升個人健康素養的重要途徑。

受訪專家:

山東省婦聯家庭教育指導中心心理諮詢師 王俊升

西南大學食品科學學院副教授 常 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