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败亡4因:没听一妙计 吓跑一小人 逼走一良将 乱杀一奇才

(说历史的女人——第242期)

三国乱世,涌现出了一大批枭雄,比如我们熟知的曹操、刘备等,但单看三国初期的话,若问谁最有可能统一天下?那答案必然只有一个,即河北袁绍。而袁绍能够在三国乱世率先崛起成为翘楚,也是有原因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袁绍的家庭背景太好,他出身名门,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这为他提供了非常优质的政治资源,想做什么事,一声高呼,追随者便是千千万。比如袁绍当时逃离京城的时候,就有很多追随者。

其二是袁绍本人的整体素质也不错,长得高大英俊,史载他也是三国一大帅哥。此外,袁绍在东汉末年时已经在朝中为官,做过中军校尉和司隶校尉等职,官声还挺好,建立了很高的个人声望,尤其是世家子弟都拥他为大哥。

袁绍败亡4因:没听一妙计 吓跑一小人 逼走一良将 乱杀一奇才

其三是时势造英雄。此时的“时势”指董卓入京制造乱局,而这个乱局的祸端实际上跟袁绍也脱不了关系,可是错已铸成,袁绍就逃离了董卓的魔爪,来到冀州。袁绍在渤海开始招兵买马,组建军队。恰逢此时,董卓又在京城胡作非为,私自废立皇帝,又夜宿龙榻,奸淫嫔妃宫女,恶贯满盈,终于引发各地诸侯的不满。就连董卓控制朝纲之后亲自提拔的官员也对他极其不满,甚至心存怨恨。这样以来,天下反对董卓的呼声就从舆论变成了行动,但是既然要行动,就得选举一个老大,各地诸侯选来选去,就选中了袁绍做讨伐董卓的联军盟主。因此,也可以说袁绍制造了一个乱局,给董卓了机会,但实际上也给自己了一个施展本领的机会。

在这三种因素之下,袁绍很快就借助这股乱局之气势发展了起来。虽然作为联合军的盟主并没有给他带来实际的好处,但却给他带来了影响力。尤其在乱世,影响力有时候比实际的好处更有价值。这种情况在曹操和刘备身上都有体现,比如曹操抓住汉献帝这张王牌看似无用,却有许多附加值。再比如刘备,天天喊着“匡扶汉室”这个虚头口号,得到的好处更多,就是天下一心向汉的士族等人的支持。因此,袁绍通过“联合军盟主”这个头衔得到的影响力也是不容小觑的。他借助有利之势,在占据冀州之后,迅速攻占青州、并州,继而又击败了强大的公孙瓒势力,占领了幽州。从此,袁绍一家独占四州之地,成为东汉末年势力最强大的诸侯。

此后,袁绍本想一举攻破比他弱小的曹操,进攻中原,但事情并没有如他所预想那么容易,因为他遇见了一个强大的对手。然而袁绍在官渡之战兵败并非单纯因为曹操是一个比较难对付的对手,仔细分析其中的情节,我们发现实际上袁绍败亡有4因都来自于他自己,分别是没听一妙计、吓跑一小人、逼走一良将、乱杀一奇才。接下来,“说历史的女人”和各位看官一起来一下这4因具体是什么。

袁绍所犯第一错:没听一妙计。此事发生在官渡之战一开始,此时袁绍的大军尚未渡过黄河。袁绍帐下有一位高人叫沮授,他给袁绍献了一条妙计,实际上是一条令曹操心惊胆战的战术,即持久战术。具体的运作方式就是把大部队分编成小部队,轮番进攻曹军,但是并不力战,目的只是半进攻半干扰,搞得曹军精疲力尽为目的。因为袁绍方面粮草充足,所以能够玩得起这种消耗战。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如此一妙计却被袁绍拒绝。而袁绍拒绝的原因则是因为草包郭图的谗言,郭图如果单纯说说沮授的坏话倒还好,可是家伙也献了一计,他对袁绍说的计策是我们兵强马壮,曹操兵微将寡,我们给曹操废什么话啊,直接速战速决,搞死曹操就行了。袁绍呢,竟然觉得郭图之计是正确的,于是,立即下令全军渡河。结果,第一战就败了,还折损了一员上将颜良,接着又折损了文丑,此时沮授再次重述了那个持久战术,但袁绍仍然不听。这基本上是袁绍所犯4大致命错中最为致命的一个。

袁绍败亡4因:没听一妙计 吓跑一小人 逼走一良将 乱杀一奇才

袁绍所犯第二错:吓跑一小人。此人便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许攸先生,许攸这个人呢还是很有才能的,谋才出众,是袁绍帐下的知名谋士。但是许攸这个人的品质多少令人不敢恭维,说他是小人一点也不为过。话说许攸家人在邺城犯法被下到监狱里,许攸去向袁绍求情,袁绍不但没有看在许攸的面子上赦免他家人之罪,还说如果给许攸有关联,也要拿他治罪。袁绍可能本身不过是无心的吓跑之话,但却让许攸感到后怕,他干脆直接出了营门叛投对面的曹操而去。因此而背叛旧主,其实就是小人行径。不管怎样,许攸的叛投直接改变了官渡的战局,乌巢一把大火救了难以支撑的曹操,却害惨了胜券在握的袁绍。

袁绍败亡4因:没听一妙计 吓跑一小人 逼走一良将 乱杀一奇才

袁绍所犯第三错:逼走一良将。且说许攸叛投曹操并献上火烧乌巢之计后,袁绍方面看到乌巢起火,全军震惊。此时袁绍又面临选择题了,是救乌巢呢?还是进攻曹营?这时河北四庭柱之一的张郃,其实在颜良文丑死掉后,张郃就排在武将第一了,他为袁绍做了这道选择题:“如果曹操亲自领兵去乌巢,那么基本上必然能够得手,粮草被毁,大军就没什么希望了。所以,我们应该火速驰援乌巢。”

如果按照张郃之计,袁绍亲自统帅主力火速援救乌巢,就算救不了粮草,那么也能让曹操携带的少量兵马全军覆没。曹操一死,或被俘,那么将不战而胜了。可是袁绍帐下的草包郭图又来献计了,他说曹操既然出去袭取乌巢,那么他的大本营必然空虚,我们应该率主力攻打曹营。袁绍一听,妙计啊,就令张郃去攻打曹营。可是曹营守卫森严,根本攻不进去,加上乌巢被毁的消息一传来,全军的士气大落。张郃进攻不能取胜,后退必然受责罚,张郃被逼无奈,干脆直接跑到曹营投降了。要知道张郃乃是袁绍大军此时的首席大将,因此张郃投降的后果是直接导致袁绍大军垮掉。

袁绍所犯第四错:乱杀一奇才。此人叫田丰,田丰跟沮授一样,是个奇才。他在袁绍准备对曹操用兵之前,就已经给袁绍献了一计,跟沮授的差不多,都是持久战,不过田丰的计策更具体更长远。田丰的计策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曹操已经攻克刘备,后方无忧,已经比较难对付了,所以我们就采取声东击西的持久战术,把部队分成若干小队,一会攻打曹操的东边,等他来援救,就退换一支部队去攻打他西边,如此往复,三年就能让曹操消耗殆尽,到时候选择一个良机,统大军一举可破。第二部分是在骚扰曹操这期间,我们还能借助黄河阻隔的优势,积极发展四州内政,实行农耕养战,这样以来就能轻松击破曹操。

袁绍败亡4因:没听一妙计 吓跑一小人 逼走一良将 乱杀一奇才

​但是田丰的计策没被袁绍接受,反而因极力劝阻惹恼了袁绍,被抓起来丢进了监狱里,等到袁绍官渡大败归来的时候,好面子的袁绍因为被田丰说中,就恼羞成怒赐死了田丰。说实话,袁绍如此作为,真是没有根由的乱杀奇才。以后曹操在官渡之战胜利后回忆起田丰之计,也是长叹一声,说若袁绍采用田丰之计,胜败就不知道是什么样了。由此,可见田丰之计的可行性以及威力了。

结语:总的来看袁绍败亡4因,没听沮授妙计最可惜,吓跑小人许攸最不该,逼走良将张郃最愚蠢,乱杀奇才田丰最可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