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了80年的小店,奶奶推薦我來的

開了80年的老店,專賣炒疙瘩

從前門搬到仁民路

每天早上現揪現炒,炒法全憑廚師經驗

還有很多北京小吃

開了80年的一家老店

傳了80年的小店,奶奶推薦我來的

恩元居是我小時候的記憶,記得有次在廟會買了盤炒疙瘩吃,本身沒報什麼希望,結果吃過後就對他家念念不忘。

傳了80年的小店,奶奶推薦我來的

等我找到老店的時候,因為道路拓寬已經關門了。本以為再也吃不到小時候的味道了,沒想到後來他又找到了新位置開了店。

傳了80年的小店,奶奶推薦我來的

新店還保留這老店的牌匾,看著特別親切。

傳了80年的小店,奶奶推薦我來的

牆上的海報,桌子上的菜單處處都能感受到店裡的歷史感。

02

專賣炒疙瘩

三種人氣口味

傳了80年的小店,奶奶推薦我來的

店裡一共有五種口味的炒疙瘩,點的比較多的就是這三種。

傳了80年的小店,奶奶推薦我來的

【牛肉炒疙瘩】吃完滿嘴流油,餓的時候來一盤,特解饞。就是吃到最後有點膩,可能加點醋會比較好。

傳了80年的小店,奶奶推薦我來的

【木須炒疙瘩】是五種裡唯一的素炒疙瘩,雞蛋充分入味,完全沒有素炒那種寡淡的感覺。

傳了80年的小店,奶奶推薦我來的

【蝦仁炒疙瘩】相對比較清淡,沒有牛肉和木須的鹹,顏色看上去也比其他的淺一些。蝦仁的味道也比較淡,因為是單炒完放上去的,口兒淡的人可以選擇這款。

每天現揪現炒

傳了80年的小店,奶奶推薦我來的

每個疙瘩都是人工揪制,不使用機器,讓疙瘩更有彈性。

炒制全憑師傅經驗

傳了80年的小店,奶奶推薦我來的

疙瘩全部都是頭一天煮熟放涼的,沒炒前的疙瘩掉盤子上是彈不起來的。最完美的疙瘩炒熟後,掉盤子裡會彈起來,像乒乓球一樣,很有彈性。

傳了80年的小店,奶奶推薦我來的

在炒制的過程中,師傅會通過疙瘩彈起來的感覺,來感受疙瘩炒的合不合適,完全憑師傅多年來的經驗判斷。

師傅的經驗決定了炒疙瘩的味道,而出鍋前必須要淋的秘製油則決定了一盤炒疙瘩的賣相。

傳了80年的小店,奶奶推薦我來的

淋過油的炒疙瘩,色澤更加明亮,讓人光看就很有食慾。

03

還有這些北京小吃

傳了80年的小店,奶奶推薦我來的

【糖卷果】是用山藥和大棗做成的傳統北京小吃。印象裡小時候我媽特愛吃糖卷果,總是成袋成袋的買回來吃。

傳了80年的小店,奶奶推薦我來的

吃完炒疙瘩,來盤糖卷果還能解膩消食。

傳了80年的小店,奶奶推薦我來的

【鍋塌肉】是魯菜系的特色菜,到了乾隆年間傳入北京,成了宮廷菜。他其實就是外面有一層蛋皮的裡脊肉,有點像日式蛋包飯。

傳了80年的小店,奶奶推薦我來的

他家的【麻豆腐】是羊油做的,不喜歡羊羶味兒的人可能會不喜歡吃。

店名:恩元居餐廳

地址:仁民路11號

營業時間:週一至週日 10:30-21:00

預估人均:53元左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