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原因?拖垮了這家育繁推一體化種企

什么原因?拖垮了这家育繁推一体化种企

育繁推一體化、全國排名前30、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這些都曾是鑫秋農業的標籤,擁有一家農業龍頭企業的所有硬件。

然而這家成立於2001年,在北方棉花市場享有盛譽的種企,在2016年開始陷入財務造假醜聞,企業發展一落千丈,令人唏噓不已。

從2015年的“準上市”種企,到至今為止被立案調查面臨掛牌,鑫秋農業到底經歷了什麼?

一手好牌,廣受機構投資者熱捧

2015年4月,鑫秋農業正式掛牌新三板。

據公開資料顯示,鑫秋農業成立於2001年,是農業部管理、全國經營範圍“育繁推”科技型種業企業。註冊資本10836萬元,總資產達5.02億元。

從數據上看來,鑫秋農業的資產規模、基地面積、種子產銷量、質量及市場佔有率排居山東省棉種行業之首,位居全國棉種行業前三名。

鑫秋農業的育種科研能力同樣突出,在棉花、玉米、小麥三大作物均家底豐厚。鑫秋農業有棉花育種材料900多個,玉米育種材料5000多個,小麥育種材料1000多個。包括抗蟲、抗旱、抗病、抗鹽鹼、耐瘠薄,同時還擁有處於科技前沿棉花三系育種材料20多套,是國內掌握該技術資源少數研發單位之一。

2011年,鑫秋農業首次試水資本市場。合肥高特佳、蘇州天昌、蘇州嘉乾、蘇州嘉翔、溫州海匯、蘇州紅鋒、德州創投等7家投資機構曾在2011年後相繼入股。

“鑫秋確實在北方棉花市場享有盛譽,我們是奔著它上主板來的,後來資本市場有變,最終選擇了三板。”一位要求匿名的機構投資者表示。

這樣一家企業,一登陸新三板就獲得機構投資者的青睞。掛牌一個月後,鑫秋農業以4元/股的價格向10家機構投資者定向增發,募集資金1億元。

禍起對賭協議?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鑫秋種業雖獲得投資機構青睞,卻因要完成與機構的對賭協議而走上財務造假的道路。

2016年6月30日,鑫秋農業2015年年報,但這份壓哨發佈的年報卻被審計機構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的認定,且被主辦券商中泰證券公開否認有效性。

主辦券商否定被督導企業年報的有效性,這是在上市掛牌企業中極其罕見的現象,因此備受資本市場關注。鑫秋農業掩蓋已久的財務問題開始浮出水面。

其實先於年報事件,鑫秋農業董事會的矛盾就已經激化。

據新聞報道,鑫秋農業在當年4月7日召開的內部會議,5名董事簽字的會議紀要上顯示“涉嫌虛構資金、利潤,並直接指揮財務工作人員編制財務報表、挪用公司募集資金,使公司賬面造成巨大漏洞,張友秋董事長負有首要責任”。

在這次會議中,張友秋最終承認了存在虛增收入、虛增利潤的行為。

鑫秋農業的董秘宋洪勝更是接受媒體採訪,公開質疑鑫秋農業的財務造假問題。

7月份,鑫秋農業董事長張友秋被宋洪勝、李愛國、賀傑、張勇等4名其他董事會成員一致罷免。

什么原因?拖垮了这家育繁推一体化种企

宋洪勝(左)與張友秋(右)

從財務數據上看來,鑫秋農業的財務造假行為要更早於掛牌之前。根據公開轉讓說明書,2012年、2013年鑫秋農業的淨利潤分別有4349.52萬元和3410.52萬元。

鑫秋農業2015年4月份剛剛登陸新三板,其上市後發佈的2014年年報顯示,鑫秋農業2014年的淨利潤急劇縮水,淨利潤不足2013年的1/10,2015年更是陷入1.1億元的鉅額虧損黑洞。

令人費解的是,公司2015年半年報,鑫秋農業的營業收入為8662.2萬元,但在2015年的年報中,公司全年營業收入卻為8484.12萬元,也就是說全年營收比半年營收還要少177萬元。

上市僅一年業績變臉之快令人咋舌,讓人不得不懷疑其2012、2013年的財務數據也存在水分。

鑫秋農業年報數據整理

年份

營業收入

扣非淨利潤

2013年

2.09億元

3912.84萬元

2014年

2.06億元

294.44萬元

(2015年報更改為258.19萬元)

2015年

8485.12萬元

-1.18億元

鑫秋農業之所以無法掩蓋財務問題,和成為新三板企業後,財務數據必須經過審計機構審計有很大關係。


2015年,瑞華會計師事務所(下簡稱“瑞華”)成為鑫秋農業主辦券商,但到了2016年,瑞華冒著違約以及將鑫秋農業置於年報無法按時披露可能遭到摘牌的巨大風險“臨陣脫逃”。


直到6月12日,距離年報公佈截止日期僅剩18天的時間,中興華會計師事務所(下稱“中興華”)緊急接下這單審計業務,最終給這份令人費解的年報認定“無法表示意見”。

中華興給出的理由是:由於無法獲得適當的審計證據,無法確定是否有必要對鑫秋農業的營業收入、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以及財務報表其他項目作出調整,也無法確定應調整的金額。

跳水的盈利能力、臨陣脫逃的審計機構,都反映了鑫秋農業的財務報表存在嚴重造假行為。

財務黑洞榨乾4.5億元融資款

據瞭解,對賭協議極有可能鑫秋農業財務造假的導火索。

2012年,鑫秋農業引進合肥高特佳、蘇州天昌、蘇州嘉乾等7家投資機構時,公司實際控制人張友秋、張萍簽署對賭條款:鑫秋農業需要在2012年實現扣非常後淨利潤3500萬、2013年扣非後淨利潤4500萬,而實際上,公司2012年、2013年扣非後的淨利潤分為是2451萬元和3912萬元,兩年均未完成業績對賭要求。

即便是大費周折進行造假,鑫秋農業也未能完成對賭。張友秋此後分別向嘉乾九鼎、嘉翔九鼎、紅鋒創富、溫州海匯、德州創投以零對價轉讓了共計約326萬股。

年份

對賭協議中規定扣非淨利潤

實際扣非淨利潤

2012

3500萬

2451萬

2013

4500萬

3912萬

張友秋稱虛增收入、利潤主要是因為來自機構的業績對賭壓力,不得已而為之。讓人覺得奇怪的是,為何張友秋要在鑫秋農業經營情況良好的情況下,接受來自投資機構的大筆融資,並且簽下與公司發展情況不符的高額對賭協議呢?

宋洪勝分析認為:“一個是無效的固定資產投資,第二個是與其他企業相互擔保產生的代償,第三個是個人借用高利貸,企業代償了利息損失,第四個是關聯企業的借款,長期無法收回。”


總的來說,投資、賠償、利息、賒銷四大原因形成財務黑洞,將鑫秋農業的融資侵蝕殆盡。鑫秋農業上市前後通過定增融資了近2.5億元,銀行貸款接近2億元,而僅僅三五年的時間,4.5億元就揮霍一空。

到2016年,鑫秋農業投資8000多萬的科技園工程土地由於沒有後續資金爛尾收場,1.7億元銀行貸款和高額利息陸續預期,員工被欠工資款400多萬元,工廠早已停工。

即使是融資能力一流的張友秋,彼時也已無力迴天。

什么原因?拖垮了这家育繁推一体化种企

鑫秋種業廠房外景

結局

因涉嫌財務造假等違規行為,山東證監局對鑫秋農業的作出行政處罰:責令鑫秋農業改正,給予警告,並處以60萬元罰款;對張友秋給予警告,並處以30萬元罰款;對賀傑給予警告,並處以20萬元罰款;對宋洪勝、許本法、李愛國、張新燕、楊寶華給予警告,並處以6萬元罰款。

此外,目前鑫秋農業公司銀行賬號已被凍結,主要資產已被查封,員工欠薪時間較長且公司無力支付,同時公司面臨多項重大債權訴訟,主營業務已基本停滯,鑫秋農業存在破產風險。

根據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關於未披露2016年年度報告公司終止掛牌有關情況的公告》,鑫秋農業屬於涉嫌存在違規或其他待核實事項的情形,待相關事項處理完畢後,將被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終止掛牌。

鑫秋農業被摘牌,目前已是時間問題。

截止2016年6月30日,鑫秋農業共有158名股東,股價當日報收於1.96元/股,相對於掛牌之初4元/股的發行價格,持有鑫秋農業股份的投資者,除了股票市值已經縮水超過一半,要找誰接盤也是個大難題。

- End -

什么原因?拖垮了这家育繁推一体化种企

新時代 新種業

南方農村報丨農財寶典

可能你還想了解

KNOW MOR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