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禅位给嘉庆,当了三年太上皇,历史真相是怎样呢?

mtolao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太上皇,是汉高祖刘邦他爹刘太公,不过这个“太上皇”是刘邦封的,纯属荣誉称号,仅表示一种尊重,实际上刘太公并没有当过皇帝。

比如唐高祖李渊,就是被儿子李世民胁迫退位。比如被俘的明英宗朱祁镇回国,弟弟朱祁钰已是皇帝,无奈当了太上皇,不过后来又复位。等等。

“太上皇”这一尊号,听起来很拉风,实际上多悲凉。皇帝贵为天子,富有四海,掌握天下最高生杀大权,金口玉言,一言九鼎,非“太上皇”这一名号无比。皇帝一般不到死的那一刻,是不会松手的,而还在活着的时候就主动“禅位”的,乾隆皇帝就是其中一个特例之一。


那么,乾隆皇帝为什么要“禅位”?

雍正十三年(1735年)九月,乾隆皇帝弘历继位时,曾经郑重焚香祷告上天,为祈祷自己长寿安康,许下誓言:如果自己能当60年皇帝,就将皇位传给儿子,在位时长不超过他的爷爷康熙。康熙帝当了61年的皇帝,乾隆帝在这里给自己设想了60年的在位时限。

君无戏言,这个“与天盟约”就这样记下了。


乾隆继位时,是25岁,如果能当60年皇帝,那么彼时他就是85岁了。俗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在当时他设想自己若能活到85岁,也算是够本了,他甚至认为这是一个美好愿景。

谁料,乾隆帝活到85岁时,依然活得好好的,前番重诺,如今要面临兑现了。这下尴尬了,若不退位就是在天下人面前背弃诺言,自食其言;若退位,已掌握大权60年早已习惯了唯吾独尊的乾隆,必有失去皇权后难以启齿的尴尬和落寞。



乾隆自己很清楚,当了60年皇帝,85岁了,如今自己早已是苍然白发、垂垂老矣,不过是苟延残喘,多活一天多赚一天,谁也不知明天和死亡哪一个先来。


早已经历过风风雨雨、政治老道的乾隆帝,活得明白:若一旦失去皇权,自己现在不过是一条穿着华服的老狗。何况,乾隆帝一生骄傲自信乃至自负,极爱面子又自命不凡,都风光一辈子了,临了了岂堪这种境遇?



怎么办?乾隆帝来了个“偷梁换柱”:禅位不禅权


说白了,乾隆的意思是:皇位呢我交出去,禅位给儿子嘉庆帝,自己当太上皇,但是大权呢我暂时还不能让,名义是我虽老但身体尚能处理国事,我也是放心不下祖宗江山啊,军国大事还要自己亲自多把把关。

于是,皇位是禅让给了儿子嘉庆帝,但实际大权仍然在乾隆帝手上。

嘉庆帝虽然坐上了皇位,但是凡军国大事事事必须向太上皇垂训,而且嘉庆帝还要经常到太上皇处时时问安,形同傀儡。乾隆帝依旧军国大事仍独揽,皇宫内仍然继续使用乾隆年号,奏折都要一式两份,一份给太上皇,一份给皇帝。

乾隆帝曾有一段暴漏心迹的话:“归政后,凡遇军国大事及用人行政诸大端,岂能置之不问?仍当躬亲指教,嗣皇帝朝夕敬聆训谕,将来知所禀承,不致错失。”

虽说乾隆名义上是太上皇,但仍然掌控着实际大权,所以在乾隆帝最后当太上皇的三年多时间里,嘉庆帝一直小心翼翼、毕恭毕敬、唯唯诺诺,不敢出半点差池。

乾隆说的很明白:凡军国大事、重要人事任免等,都必须经过太上皇,至于那些诸如祭祀之类的无关命门的事儿,嘉庆帝可自行决定,不必请教于他。

乾隆从皇帝变成“太上皇”,其实本质改变,只不过是称呼叫法变了一下而已,嘉庆帝这皇帝,头顶着天子头衔,却做的憋屈,更像个战战兢兢的太子。这是乾隆帝完的变戏法,一来可以表明自己遵守了天子诺言,二来达到了继续握权的目的。

所谓乾隆禅位,只不过是一种政治姿态罢了。说乾隆帝内心崇拜爷爷康熙帝,或许是真的,但禅让皇位,更多的是出于一种政治无奈罢了。

乾陵帝,25岁登基,在皇帝位60年。85岁时,乾隆帝禅位儿子嘉庆帝后,又做了3年零4个月的实权太上皇,享年89岁。


熬死了近90岁的老爹乾隆后,嘉庆帝从一直哈着腰的姿态,终于挺直了腰板,乾隆帝生前最宠信的权臣和珅及党羽集团,失去了庇护伞,随后被连根拔....

其实,乾隆后期贪污之大者,又何止和珅一人?只不过是和珅权位权威最大,打倒了和珅,即是打倒了权威,就是象征着嘉庆帝真正掌权的开始!

峰子哥认为,和珅虽贪,但所贪数目之巨,早已远远超出了常人可用的限度!常人不用则必为非常人用!大权臣和珅,先做了那位花钱如流水的乾隆爷的“储钱罐”,后被嘉庆帝砸烂了罐子,顺便又做了那只“杀鸡儆猴”的猴子罢了。和珅虽贪不假,有自己私心也不假,但未必全为自己。

以上是峰子哥一点看法。亲爱的各位看官,怎么看?欢迎留言分享想法。


峰子奇观

乾隆是一个爱极了权力的人。一个爱极了权力的人,是不会心甘情愿彻底退居幕后的。此外,乾隆对嘉庆皇帝也不是彻底的放心,他对现任的嘉庆皇帝是抱有一种考察的态度的。嘉庆继位后,本想提拔重用太傅朱圭,结果被和珅报告给乾隆,乾隆把他申饬了一顿,嘉庆皇帝自此深知,太上皇乾隆帝和和珅才是真正把持政局的人。嘉庆皇帝于是采取了韬光养晦的政策,一个字,就是“装”。他装成什么事情都不闻不问,装成一个乾隆帝跟前的大孝子。有外国时节觐见太上皇乾隆的时候,就注意到嘉庆皇帝很能表演。乾隆说什么,嘉庆皇帝就直点头,从来不发表自己的意见。乾隆要办理什么事情,嘉庆皇帝从来不反对。乾隆笑的时候,嘉庆皇帝立即跟着陪笑。乾隆心情不好的时候,嘉庆皇帝就哭丧着脸大气也不吭。外国时节就说,这个嘉庆皇帝有意思,城府很深。

乾隆晚年患有耳疾,听不太清楚声音,全靠宠臣和珅在一旁协助。嘉庆这一个时期,对和珅极尽恩宠,一会儿赏大宅子,一会儿经常予以嘉许,说今后朝政还要多仰仗和大人您,以此来麻痹和珅对嘉庆皇帝的警惕性。嘉庆初年,白莲教大起义,八方狼烟,遍地烽火,清廷损兵折将,乾隆急的每天到太庙祷告。而嘉庆必定提前一个时辰就到达那里,故意让乾隆看见他也在祷告。乾隆经过一番考察,对嘉庆这个接班人才慢慢的放了心。嘉庆皇帝这才把他的皇位做稳了一点。乾隆去世以后,如履薄冰的嘉庆皇帝,这才缓了一口气。下一步,该轮到他拿和珅开刀了。


怀疑探索者

文/搞哥读史

历史上皇帝的禅让,绝大多数是出于形势所迫,并非自愿。而乾隆禅让给嘉庆,主动和被动的成分都有在里面,这导致了乾隆禅让后依然由太上皇把持权柄,而嘉庆皇帝形同傀儡的一个情况。下面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具体的情况:

一、乾隆的禅位,是禅让而不归政

乾隆皇帝在乾隆六十年(1795年)立十五子嘉亲王颙琰为皇太子,并让他在第二年即位,是为嘉庆皇帝。

为了继续掌握大权,乾隆开创了清朝“训政”的做法,即禅让而不归政。关于这一点,乾隆在禅让诏书中,跟嘉庆说得很清楚:“(朕)寿跻八旬开五,精神康健,不至倦勤。天下臣民、以及蒙古王公、外藩属国,实皆不愿朕即归政。”

乾隆这句话是给嘉庆打个预防针,我虽然禅位给你,但大家都还是听我的,所以别以为你当了皇帝就有权力了。

接下来,乾隆还给自己跟儿子之间分了工:

“归政后,凡遇军国大事、及用人行政诸大端,岂能置之不问仍当躬亲指教。嗣皇帝朝夕敬聆训谕,将来知所禀承,不致错失,岂非国家天下之大庆。至郊坛宗社诸祀,朕年开九袠,于登降拜跪仪节,恐精力稍有未充,不足以将诚敬,自应嗣皇帝亲诣行礼。部院衙门、并各省具题章疏、及引见文武官员寻常事件,俱由嗣皇帝披阅,奏知朕办理,为朕分劳。”

总得来说,就像后来乾隆当上太上皇之后跟朝鲜使臣说的:“大事还是我办。”至于那些无关紧要的祭天啊,祭祖啊这些活动,就由嗣皇帝代劳了。

所以乾隆当太上皇这几年是很爽的,既享受了当皇帝的好处,又免掉了当皇帝的许多麻烦。

二、乾隆禅让的原因

乾隆之所以要在乾隆六十年禅让给嘉庆,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践阼之初,即焚香默祷上天。若蒙眷佑,得在位六十年,即当传位嗣子,不敢上同皇祖纪元六十一载之数。”

因为乾隆的爷爷康熙皇帝,一共统治了大清61年,乾隆说自己也没想到真能活那么长时间,马上就要打破爷爷的纪录了。为了对皇祖表示尊敬,所以一到乾隆六十年就匆匆禅让,让康熙继续保持他统治时间最长的历史记录。

上面乾隆说的,是明面上的原因。而实际上的原因,是为了盖住朝堂民间对他不肯立储的质疑。清朝的秘密立储制度,是雍正发明的,在乾隆登基时实施,当时大家还没有普遍接受这一制度,甚至有人上书直言:“大清不宜立太子,岂以不正之运自待耶!”

乾隆为了平息关于立储的质疑,先是以历史为借鉴,反复申明秘密立储制度的好处,然后又下谕旨,向天下宣布自己到乾隆六十年就会禅位,让大家不必担心。

当时乾隆已经68岁,他可能估计自己活到乾隆六十年85岁的概率不大,所以放出了这句话。没想到乾隆的身体非常硬朗,真的活到了乾隆六十年,还不大有生病衰老的迹象。但说出的话不能反悔,只好走了个形式,把皇帝的位子禅让给嘉庆,自己继续当一个把持权柄的太上皇。


搞哥读史

乾隆是清朝第六位皇帝,他二十五岁时从父亲雍正手里接过皇位,当了整整六十年皇帝,尔后让位于儿子嘉庆,又当了三年太上皇,直到1799年去世,享年虚岁八十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几个皇帝之一。

乾隆之所以在当了六十年皇帝后不再干下去,而是选择让位给儿子,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说法,据说和他的爷爷康熙有关。

康熙八岁登基,做了六十二年皇帝,享年七十岁。乾隆对他的这个爷爷非常敬仰(其中有一个原因,传说当年康熙之所以选择雍正为自己的接班人,乃是因其特别喜欢乾隆,是为了能让乾隆当皇帝,是故才定了雍正),他处处以爷爷为表率。为了表示对爷爷的敬畏和尊崇,因而在当皇帝的时间上,绝不超过爷爷。(幸好他没决定在寿命上也绝不超过爷爷)。

当然,乾隆虽然让出了皇位做了太上皇,但他这个太上皇仍然是大清帝国的首屈一指的灵魂人物。在一定程度上,他不过是把帝国的日常工作交给了儿子,帝国的大事,必须向他汇报,由他来圣裁拿主意。

举个例子,像乾隆一直宠信的和珅,嘉庆早就想拿掉他,但由于太上皇的存在和庇护,嘉庆也无有为力,所以等到乾隆一去世,嘉庆就迫不及等地拿下了和珅。


聂作平

乾隆这家伙真不要脸,什么太上皇?还不是跟平常一样。嘉庆是皇帝吗?不是,他只是个实习生!



很久很久以前,乾隆装逼,他说:“如果我长寿,就干六十年,然后退位。”平时,他也处处效仿康熙,落个“东施效颦”,非得凑个什么“十全武功”。

当年康熙传位雍正,据说就因为他看上了乾隆。而乾隆又玩这招,他当面夸奖道光皇帝,跟康熙夸奖乾隆有什么区别?

等他到八十五岁后,也就是在位六十年,有点尴尬,他也没想到自己这么能活,没办法,当年的话都说了,也只好当太上皇。这叫“一诺千金”!

嘉庆开心啊,终于熬到皇帝了,可是乾隆也作了安排:大事我处理,小事你来办,官员任免,我亲自指导。



这还没完,太上皇每一天有个任务,叫“训谕”,训嘉庆。乾隆也没打算搬出养心殿,他说“我习惯了”。最后没办法,嘉庆住“毓庆宫”,但总得改名吧,乾隆说:“等我哪天想起,再说吧。”

嘉庆也懂,因此连忙表示“自己还年轻,人生阅历少(他都三十多了,当年乾隆登基才25岁),不接受父亲的禅让,如果非要禅让,也得到乾隆活到一百岁”。

下面的人也连忙上书,表示反对退位,如果要退位,也得等到一百岁。其实,心里巴不得他退位。因为沟通困难啊,致使和珅一手遮天,大清也各种毛病。



乾隆开心,你们反对,我总得“一诺千金”(感觉跟小说的猪脚光环一样)。总之,乾隆感到很有荣誉感,他也表示:“你们都放心,我退休了也管事,还得送太子一程”。

他能坦然面对吗?不,权力多么醉人啊。在传位大典上,皇帝玉玺还是大臣千哄万哄才给嘉庆。虽然不怎么彻底,虽然典礼有点寒酸,但这叫“君无戏言”!

之后当上皇帝的嘉庆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啊,举个例子,说说嘉庆的原配喜塔拉氏。从中,你会明白“嘉庆真的是个实习生”。

嘉庆当上皇帝,喜塔拉氏也成皇后,按道理皇后册封大典应该风光,但也不敢风光,因为乾隆在办盛宴。没多久,喜塔拉氏便逝世,乾隆指示:一切从简。平时该怎样,就怎样,丝毫不要受皇后国丧的影响。



嘉庆四年,乾隆终于驾崩,嘉庆舒缓着心情……有种扬眉吐气的感觉!


文/非常茴香豆


非常茴香豆

古代皇帝在我看来绝大多数都是罪恶滔天的人渣。有点恶心。放到今天这些个皇帝的所作所为死一万次都不够,但是总是有一群神经病鼓吹哪个皇帝有多好有多好。当然喜欢研究历史的人除外,只是个人兴趣的人除外。


将军93080

在中国历史上,太上皇虽然是个非常崇高的名号,但是当太上皇的人大多出于无奈或者是被迫,比如李渊就是被李世民逼迫退位,比如明英宗朱祁镇就是出于无奈,还有李隆基和赵构等。而主动交出皇位的恐怕只有乾隆皇帝了,但是乾隆也是让位不让权。

乾隆为什么要主动让位?

主要还是因为康熙在位61年,乾隆曾说过他不会超过康熙的在位时间,所以君无戏言。

但嘉庆登基的当天,乾隆就差点儿反悔了,牢牢把持着玉玺不愿意交出去,嘉庆虽然坐上了皇位,但是形同傀儡,乾隆依旧军国大事仍独揽,皇宫内仍然继续使用乾隆年号,奏折都要一式两份,一份给太上皇,一份给皇帝。

用乾隆的话说“归政后,凡遇军国大事及用人行政诸大端,岂能置之不问?仍当躬亲指教,嗣皇帝朝夕敬聆训谕,将来知所禀承,不致错失。”这其实就是乾隆的借口,不愿意放权才是他内心真实的想法。他自己常常说:“朕虽归政,大事还是我办”

所以乾隆当太上皇的三年是嘉庆皇帝当木偶的三年,也是乾隆发挥

“余热”的三年。


一点点历史

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清高宗,清朝的第六位皇帝,入关以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在位60年,禅让皇位以后又当了三年半的太上皇,行使皇权长达63年之久,1799年病故,享年89岁,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帝王,可以称的上是千古一帝,而他本人也开创出了乾隆盛世。

在中国历史上,太上皇虽然是个非常崇高的名号,但是当太上皇的人大多出于无奈或者是被迫,比如李渊就是被李世民逼迫退位,比如明英宗朱祁镇就是出于无奈,还有李隆基和赵构等。而乾隆禅让给嘉庆,主动和被动的成分都有在里面,这导致了乾隆禅让后依然把持权柄,而嘉庆皇帝形同傀儡的。

下面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具体的情况:

乾隆之所以要在乾隆六十年禅让给嘉庆,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践阼之初,即焚香默祷上天。若蒙眷佑,得在位60年,即当传位嗣子,不敢上同皇祖纪元61载之数。”

康熙八岁登基,做了62年皇帝,享年70岁。乾隆对他的这个爷爷非常敬仰(传说当年康熙之所以选择雍正为自己的接班人,乃是因其特别喜欢乾隆,是为了能让乾隆当皇帝,是故才定了雍正

),他处处以爷爷为表率。为了表示对爷爷的敬畏和尊崇,因而在当皇帝的时间上,绝不超过爷爷。让康熙继续保持他统治时间最长的历史记录。

上面只是明面原因。实际原因是为了盖住朝堂民间对他不肯立储的质疑。清朝的秘密立储制度,是雍正发明的,在乾隆登基时实施,当时大家还没有普遍接受这一制度,甚至有人上书直言:“大清不宜立太子,岂以不正之运自待耶!

乾隆为了平息关于立储的质疑,先是以历史为借鉴,反复申明秘密立储制度的好处,然后又下谕旨,向天下宣布自己到乾隆六十年就会禅位,让大家不必担心。

君无戏言,结果当然就是心不甘情不愿的让位给了嘉庆。

嘉庆登基当天,乾隆牢牢把持着玉玺不愿意交出去,嘉庆虽然坐上了皇位,但是形同傀儡,乾隆依旧军国大事仍独揽,皇宫内仍然继续使用乾隆年号,奏折都要一式两份,一份给太上皇,一份给皇帝。

为此乾隆发布诏书内容大意是:以后凡是军国大事,人事调令都必须要经过他的垂询,至于那些个小事,如祭祀之类的等等就由嘉庆皇帝出面,不必请教于他。这是人不再其位了,可是朝政大权仍然被紧紧攥在手中,一切都没有什么太大的改变,真正变化的也只不过是叫法罢了。

1796年1月19日,太上皇在圆明园召见属国使臣,告诉他们:“朕虽然归政,大事还是我办。”可见,乾隆虽然名义上归政于儿子嘉庆帝,实际上大权还是在他手里,嘉庆只不过是个挂名皇帝。

举个例子,嘉庆早就想拿掉和珅,但由于乾隆的存在和庇护,嘉庆也无有为力,四年后,乾隆去了清陵,嘉庆才真正当政,第一件事就拿和绅开刀,抄了他的家,资产竟达2亿两银子再加上古玩、珍宝等(相当于清朝15年的国库收入),随充入宫中,才有了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

嘉庆干了这么一件大事,朝纲为之一新,惩治了一批贪官,但以后再无大的建树。在位期间很平庸,并没有很大的成绩,甚至清朝在他手上开始走下坡路。这是多么大的讽刺,故后人提及他的时候不多。



美丽青春您真痘

真相就是乾隆有毒,先后立了几个太子,结果全都夭折了,这使得乾隆不敢再立太子,因为他快没儿子可用了。而乾隆还有一个忌惮,那就是怕晚节不保,倒不如退位给嘉庆,这样,权力还是自己掌握,但是背锅的就成了嘉庆了!

乾隆对外宣布的退位原因是不想在位时间超过他的爷爷康熙皇帝。在传位这个问题上他确实是比不过他的爷爷。乾隆一辈子最佩服的一个人就是他的父亲,雍正皇帝。乾隆也是已知唯一知道他父亲过世后会伤心的皇帝,雍正把乾隆带在身边历练长达十年之久,乾隆也是帝王家唯一享受过父爱的皇帝。而乾隆自己却没法像康熙一样培养出一个跟雍正一样的继承人!嘉庆从资质上确实平庸,所以乾隆想要退位来保嘉庆,由自己来历练他。

其次,乾隆自称十全老人。可是在缅甸平叛的时候,清军全军覆没。虽然对外号称全胜,可是内情乾隆全知道,这时代发展日新月异。缅甸军的进口火器让乾隆深以为忌惮。万一再来几起也不是不可能,到时就晚节不保,当不了十全老人了。


优己

禅让是统治者把首领位置传给别人,这里两种情况比较普遍,一种把位置禅让给异姓,一种是死后禅让。乾隆这两种情况都不是,所以他的禅让是个例。



尧禅让于舜,舜禅让于禹,这是上古时代的禅让,都是自愿的,此后的禅让几乎都是被迫的,像汉献帝禅让给曹丕,周恭帝柴世训禅让給赵匡胤等等,乾隆禅让是个例外,他是自愿的,不过他是禅让给自己的亲儿子,自己当太上皇,而且皇权并没交。他的禅让只不过是形式而已。说白了就是为了兑现自己做皇帝不超过他爷爷康熙的承诺。康熙做了六十一年皇帝。



尧舜禅让,展示了他们无私博大的胸怀。汉献帝周恭帝的禅让,展示的是弱者的无奈。乾隆的禅让既展示不了乾隆的无私,也没有弱者的无奈,其实质不过就是一场政治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