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卒吏的傳奇人生之沛縣周氏雙雄傳

如果說,在秦末,在漢初,當時天下最為人所共知的一個地方,那不用問,也只有沛縣了,也只能是沛縣 。

沛縣,一個在曾經並不是很有名的地方,甚至都不是一個戰略要地,然,誰都不會想到,在這個地方,在秦末漢初時期,居然就會誕生那麼多的偉大人物:

一位偉大的開國之君,漢太祖高皇帝劉邦;五位才華橫溢的絕世英才,文終侯蕭何,懿侯曹參,武侯周勃,武侯樊噲,文侯夏侯嬰。

兩個卒吏的傳奇人生之沛縣周氏雙雄傳

他們崛起於微末,成長於亂世之中,率區區沛縣子弟數百,輾轉萬里,從沛縣到咸陽,他們僅僅只用了不到三年的時間,便奪下了那座幾乎數百年間都無人攻破的天下第一都,大秦咸陽城。

鴻門宴,霸王現,他們這夥人,被逼到了漢中巴蜀地,窮苦無人鄉。然,還是他們,從關中到烏江河畔,他們只用了不到四年的時間,就讓曾經不可一世的霸王命喪黃泉,讓曾經囂張跋扈的一眾諸侯,俯首稱臣。

但,即使如此,依然還是有人要罵他們是小人,罵皇帝劉邦是流氓痞子,罵蕭何曹參不過是一名刀筆小吏,罵周勃不過是一個賺死人錢的吹手,罵樊噲是屠夫,罵夏侯嬰是馬伕等等。

然,劉邦他們真的就那麼在乎後人的評價嗎?沒錯,他們曾經就是那樣的人,這一點,他們也從未否定過。史書中明明白白的記錄了那些,但是,後來人又有何資格罵他們呢?他們是曾經出身卑微,可是,難道他們的未來就不是他們自己為自己爭取來的嗎?

直到今天,但凡談到他們這幾位,就總有人要說,嗯,不過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罷了,就他們這些人,只是運氣好罷了,換做誰也都一樣,可是,真的一樣嗎?

沒有人知道當年的沛縣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存在,但,根據現在的很多記載,都足矣證明,那個時候的沛縣子弟,都絕對不是所謂的尋常之人。諸如本文接下來要講的這兩個人,這兩個可能很多人都壓根沒有聽過的人,但,請大家記住了,他們依然是沛縣子弟,他們依然很優秀,只是,在那個生死無常的年代裡,他們只是沒有走到最後罷了。

周昌者,沛人也。其從兄苛,秦時皆為泗水卒史。《漢書·張周趙任申屠傳》

關於這二人,尤其是其兄周苛,其實筆者已經在一篇文章中提到過,但不知道有人是否注意過。(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查閱筆者之前在這裡發過的一篇文章《戰國王族遺存貴胄之西魏王魏豹》)

周苛與周昌這兩兄弟,也是沛縣子弟,長成後,皆為秦帝國泗水郡卒史,就是那種最低微的官吏,當然,事實上都算不上官,差不多就是那種在郡府內打雜的屬吏。一直到劉邦帶軍擊敗泗水郡守後,這兩兄弟才正式加入劉邦的隊伍之中。

初看上去,這二人或許並無多少異常,然,誰又能想到,就是這麼兩位看上去很普通的人,後來,居然會有如此壯烈的行徑。

漢三年,楚圍漢王滎陽急,漢王出去,而使苛守滎陽城。楚破滎陽城,欲令苛將,苛罵曰:“若趣降漢王!不然,今為虜矣!”項羽怒,亨苛。《漢書·張周趙任申屠傳》

漢三年,也是楚漢戰爭中最為激烈的一年,當是時,項羽勢力強大,接連擊敗漢軍,而滎陽之戰,便是最為慘烈一戰。當時,漢王劉邦逃脫後,周苛便成為了漢軍駐守滎陽城的主將,但,最後還是迫於實力相差太大,城池被攻破,周苛也被項羽所俘虜了。然,就在那種當時所有人都覺得漢軍沒希望的時候,當項羽看周苛也算勇猛的份上,便想招降周苛,可週苛是如何回答的呢?

周苛只是平靜的說道:“項羽,你若識趣,就趕快投降漢王,不然,你必成我軍之虜。”

其結果自然是,項羽大怒,遂活活將周苛烹死。但,其表達的那種氣節和精神,卻是我們今天之人都難以想象的。一個曾經那麼卑微的人,僅僅是泗水郡的屬吏而已,好不容易成為了將軍,難道不該好好珍惜自己的生活?好不容易有了活命的機會,難道不該牢牢抓住嗎?何況當時的局勢顯然是漢軍式微,楚軍強大啊,如此,投降也或許是可以的。但,偏偏周苛就是選擇了英勇就義。並且,周苛也並未說什麼我就是要為漢王盡忠之類的話,反而是用一種極為自信的態度,彷彿是以一種蔑視項羽的眼神在告訴天下人,漢軍,必勝。

沒錯,周苛是死了,但是,周苛的那種自信,那種對於漢軍的絕對信任,我們今天之人可以想象的到嗎?如果說,這就是一直純粹的流民軍隊,純粹的由流氓痞子帶領出來的軍隊,會有這麼出色的具有高度忠誠的將領嗎?

項羽,這在我們現代很多人眼裡幾乎信服為天神英雄一般的人物,然而,在那時的一名敗軍之將眼裡,卻幾乎是一文不值,如此,這難道真的是古人蠢嗎?

好,如果說周苛是一個例外,那且看其弟周昌的行事作風。

昌為人強力,敢直言,自蕭、曹等皆卑下之。昌嘗燕入奏事,高帝方擁戚姬,昌還走。高帝逐得,騎昌項,上問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桀、紂之主也。”於是上笑之,然尤憚昌。《漢書·張周趙任申屠傳》

如果說周苛是壯烈的話,那麼,其弟周昌可就是真的耿直如石了。史書中記載的一句“自蕭、曹等皆卑下之”,便足矣說明當時周昌是何等剛烈啊。即使是面對高祖劉邦,周昌便也依然是一種對就是對錯就是錯的行事作風,既然劉邦敢開玩笑騎在周昌脖子之上,那麼周昌就敢說劉邦便如同古時暴君一般。但,劉邦又能如何呢?只能笑一笑,便不再說什麼了。

然,周昌的剛烈,卻遠不止如此。

當時,正值漢庭換太子風波,劉邦似乎是鐵了心了要立小兒子如意為太子,然,滿朝文武,都在勸誡,卻也幾乎是無用,且看周昌是如何應對的:

及高帝欲廢太子,而立威姬子如意為太子,大臣固爭莫能得,上以留侯策止。而昌庭爭之強,上問其說,昌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廢太子,臣期期不奉詔。”上欣然而笑,即罷。呂后側耳於東箱聽,見昌,為跪謝曰:“微君,太子幾廢。”《漢書·張周趙任申屠傳》

別人自然是想了很多辦法勸說劉邦,但,周昌卻只用了一種方法,就明白的告訴了劉邦,想要廢太子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劉邦也知道很多人都反對,包括周昌,於是專門問周昌是如何想的,然後,周昌此時自然是非常氣憤,你個老不死的,那麼多人都勸你,你還沒放棄,你是想咋?當然,這些話周昌自然不能直接說出來,況且,史書中也說了,周昌還有點口吃,所以,想要用語言勸說劉邦,自然是不現實的,故而,帶著憤怒的周昌,便只說了一句話:“臣口吃,知道也說不過陛下,但,若是陛下執意廢立太子,那麼臣,不奉詔就是了。”

是啊,劉邦自然可以廢立,但是,若臣子都不奉詔,他又能如何呢?

至此,劉邦才算是真正打消了廢立太子的打算。其實,根據筆者近日來對於各個歷史人物的細究,這場波及漢庭朝野的廢太子事件,其實遠沒有很多人想象的那麼輕鬆,就如筆者已知的,包括先前留侯張良的計策,到叔孫通的以死相逼,再到如今的周昌拒不奉詔,這一個個人的這麼多反常的行為,都足矣說明這場廢太子風波,可能真的不僅僅是風波,而是很有可能成為事實的。當然,本文不是以這個為主要內容,這裡就不談論這點了,以後有機會再說吧。

周昌有自己的認識,所以他很清楚,當前廢太子,於國而言,本身是一件非常不好的事,所以才會如此堅決反對,但,正如筆者之前所說,周昌為人剛烈,對就是對,錯就是錯,周昌反對劉邦廢立太子,但並不是反對皇子如意,他只是反對劉邦這種有可能造成天下動亂的行為。

故而,當劉邦自知不能冊立皇子如意為太子後,便很擔心他以後的安全,遂請人商議,最後,便有人推薦周昌擔任此時已經被封為趙王的如意的國相,也就是趙國國相,從而讓周昌去保護皇子如意。

高祖崩,太后使使召趙王,其相昌令王稱疾不行。使者三反,昌曰:“高帝屬臣趙王,王年少,竊聞太后怨戚夫人,欲召趙王並誅之。臣不敢遣王,王且亦疾,不能奉詔。”太后怒,乃使使召趙相。相至,謁太后,太后罵昌曰:“爾不知我之怨戚氏乎?而不遣趙王!”昌既被徵,高後使使召趙王。王果來,至長安月餘,見鴆殺。昌謝病不朝見,三歲而薨,諡曰悼侯。《漢書·張周趙任申屠傳》

周昌確實是盡力了,因此還不惜得罪當時的漢庭主宰呂后,但,終究還是失敗了,可,這能怪周昌嗎?不能,然周昌最後是如何渡過殘生的呢?自從趙王如意被呂后毒死之後,周昌便從此閉門不出,直到三年後逝去。

君子一諾可千金,既然答應高祖要保護皇子如意,即使本身這件事自己是不願意做的,但只要是答應了別人,就一定要做到,如果做不到,便自己懲罰自己。

這就是周昌,這就是那個時代沛縣子弟的氣節所在。

如此,沛縣之人有天下,真的是偶然嗎?

最後,瑾用漢太祖高皇帝劉邦的詩詞,來為那些傳奇英武的沛縣子弟們,作一個最終的詮釋:

大風起兮雲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