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面臨「彈盡糧絕」,幕後黑手現出原形,引起股民罵聲一片

你在中國股市賺錢了嗎?

你賺錢了嗎?這幾年你賺錢了嗎?如果在這種市場上你沒有賺錢,還是趕緊退出把,因為你就是"韭菜",被人割了一茬又一茬,花出的時間和精力還不如創業做實事,打工混職場,最起碼心安,錢賠了還可以賺,人生就一次,寸光寸金,不能耗費在這裡,要及時給自己的人生止損,賺不到錢,那來這裡的還有什麼意義。

你後悔了嗎?賠錢了也不要太后悔,記住這個教訓,硬錢都是勞動換來的,用創造財富的方式換取的財富才最真實。每個人最大的、最容易掌控的價值就是自己,既然股市裡找不到自我,那就早早離開吧,不要再用巴菲特的故事激勵自己,如果時代和市場不允許,再努力都枉費。

中國股市面臨“彈盡糧絕”,幕後黑手現出原形,引起股民罵聲一片

你有何收穫?賠錢了也不是一無所得,炒股更多的是錘鍊心境,把自己放進股市中,能更全面的瞭解自己,認識自己。這是一場修行,沒有結局沒有答案,更沒有開悟得道,什麼時候停止,什麼時候算是功德圓滿,記住心路,記住教訓,向著新的方向,出發!

希望各位股友要看開市場,波幅起蕩是人生百態,什麼都會來,什麼都會走,體驗好人生,更要尊重好人生。中國股市的土壤與美國等其它大部分國家不同,如果照搬肯定不行!


本傑明·格雷厄姆作為一代宗師,他的金融分析學說在投資領域產生了巨大震動,如今活躍在華爾街的數十位管理著上億美金的基金經理都自稱是格雷厄姆的信徒。而他目前在世的最有名的學生就是:巴菲特。

投資箴言:

1.對股票價格要斤斤計較,要像超市購物,不要像買化妝品,真正重大的損失總是在投資者忘了問“多少錢”之後。

2.高增長不等同於高盈利。上漲的股票風險增加而不是減少,下跌的股票風險減少而不是增加。

3. 投機不是不行,但致命的威脅是投機卻自以為投資。投機時就要像理智尚存的賭徒,只帶100美元去賭場,把棺材本鎖在家中保險箱裡。

4.別看到星巴克生意好就去買星巴克的股票。買熟悉的好公司,這話只對了一半。另一半是還要價格合適。

5.在大家恐懼時貪婪,在大家貪婪時恐懼。行不行?這個策略的問題是熊市無底,牛市無頂。

中國股市面臨“彈盡糧絕”,幕後黑手現出原形,引起股民罵聲一片

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成為有錢人,希望可以發財,但是往往真的賺到錢的人只是少數。而有些人拼盡全力,每天忙裡忙外,努力的程度是很多人的好幾倍,但是結果卻沒有賺到錢,這是為什麼呢?

這些人其實並不是其他人,就是咱們口中經常說的“老實人”,經常說只要努力就會有收穫,但是在現在這個時代,好像這句話並不是很實際,應該是努力了不一定有收穫,這句話也在“老實人”的身上體現出來了,但是為什麼“老實人”就賺不到大錢呢?下面就來看看原因吧!

1.太過中規中矩,死板教條

從字面就可以看出老實人做事很老實,說的好聽叫老實,說的難聽一些就是死板教條,做事有自己的一套規矩,而且是不可以違抗的規矩,不管什麼事情,他們都會按照自己的一套規矩去做事,這樣雖然很好,但是不夠靈活。想要賺錢創業,就必須夠靈活,太過於死板只會讓路走入死衚衕!

2.省錢的作用是有限的

在理財中,省錢有利於財富累積。但是想靠省錢來發家致富是很難的,與其花盡心思去想著怎樣省錢,不如去拓寬自己賺錢渠道,開源永遠比節流重要。

3.承擔風險能力不高,膽子小

想要靠創業賺大錢,那必須有冒險精神,很有衝勁,如果大家看過那些創業的成功人士,你就可以看到他們身上有一種氣質,他們喜歡把不可能的事情化為可能,李彥宏曾經說過,他們就是把別人認為不可能的事情,變成可能的,如果別人說不可能那就不做了,那一輩子都會一事無成!

4.過於謙讓,錯失良機


中國股市到底經歷什麼?

1990年~1996年:散戶江湖時代

一說起上世紀90年代初的股市,很多人可能會想起1994年那部電影《股瘋》——上海街頭,洶湧的人流提著板凳去排隊等待第二天證券營業部開門,開門的一剎那,因為擁擠,很多張臉被擠貼到玻璃上而變形……

在上世紀90年代上半期,股市的投資主體主要為中小股民。有調查顯示,25歲到55歲的適業人群構成了個人投資者的主體;總體受教育程度較低。

“楊百萬”是這批投資者中成功的典型代表,他憑藉著對政策的敏感、善於利用不對稱的市場信息,能吃苦耐勞,從而在當年國庫券倒賣風潮中發家。1990年,“楊百萬”在別人還對國庫券大感興趣的情況下轉戰股市。1990年12月19日,他購買的500股電真空股票,成為交易所的第一筆交易。

1996年~2002年:機構坐莊投機時代

在“327國債期貨事件”後,國債期貨市場被關閉,大量資金流向股市,直接導致了1996年大牛市的出現。

可以說,1996年到2002年是中國證券市場上最為沸騰的歲月,與美國上世紀60年代的股市相比並不遜色,內幕交易、莊股文化盛行。這段時期內,“垃圾股”得到了極大的追捧,ST股票甚囂塵上。這段時期也是證券公司和基金公司以及諸多形形色色的資本系最為活躍的年代。

2002年~2007年:內外資機構群雄爭霸時代

這一階段,可謂是中國證券市場上群雄爭霸的年代,QFII、險資、社保基金、陽光私募、“漲停板敢死隊”紛紛崛起。

我國在2001年12月11日起正式加入WTO後,證券業開始進入對外開放全新階段。2002年7月,中國證券市場引入了QFII(境外合格機構投資者)。作為先進投資理念的導入者,QFII在A股多次扮演跑在市場曲線前面的角色。讓市場稱奇的是QFII屢屢精準的抄底技術。

2003年1月,新修訂的《保險法》開始實施,國內保險資金運用開始進入快車道,保險公司購買證券投資基金佔保險公司總資產比重由10%上升到15%。2004年10月24日,中國保監會和中國證監會聯合批准保險資金可以直接進入股市。

2007年至今:產業資本、金融資本雙格局時代

2008年的股市大跌,早已遠去,但究竟緣何大跌,其實業內並沒有共識。很多人認為是受海外金融危機傳導的結果,亦有人把二級市場上大小非的解禁拋售行為作為“罪魁禍首”等等。

近乎整年的市場大跌,各方面的因素必然有之。但我更傾向於從市場的參與者角度來分析——以大小非為代表的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的雙向博弈是主要原因。

2007年10月到2008年4月這6個月中,以大小非股東減持為代表的產業資本,不計成本拋售解禁股,話語權驟然增加,成為參與中國證券市場價值重估的新生力量。而金融資本則被迫通過殺跌來壓低整體估值,使得產業資本在拋售過程中收益大幅降低。最終,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的雙向博弈加速了市場的尋底過程。

經過2008年的大跌,以大小非為代表的產業資本力量並非是減弱了,其實是增強了,而那場大跌的最終勝利者其實是產業資本。

中國股市面臨“彈盡糧絕”,幕後黑手現出原形,引起股民罵聲一片


為什麼炒股的人不被社會認同?

在我做投資的初期,我都不敢告訴別人我是做投資的,甚至連家裡人都不知道我是幹嘛的。

因為你說你在搞投資,他們就會認為你是炒股的,是不務正業,你好吃懶做,不願意去上班,就躲在家裡炒股,典型的社會失敗者。投資?不要搞笑了,投資那是馬雲王健林他們乾的事,你這幾萬塊錢也能算投資?

直到現在,我周圍的很多朋友鄰居都不知道我是幹什麼職業的,他們看到我大部分時間呆在家裡看書喝茶,會覺得好奇,偶爾也會問一下,我就說是做互聯網的。

為什麼說自己是做互聯網的呢?幾年前我可不敢這麼說,因為那時候大家覺得互聯網也是個不務正業的事情,隨著這幾年互聯網的盛行,老百姓都知道這是個很歷害的東西,馬雲馬化騰都成首富了,能不厲害嗎?你說你是做互聯網的,他們就會覺得你很厲害,而且不會多問,因為互聯網這東西他們懂的不多,如果接著問,只會顯示出他們的無知。

在美國,投資=華爾街=社會精英,在中國,投資=炒股=不務正業,社會認可度是很低的。

這就讓很多做投資的人覺得自己被社會邊緣化了,沒有圈子,沒有朋友,連別人問你是做什麼的你都不敢說。我認識很多在股市資產千萬以上的人,他們還要去做一份月薪幾千元的工作,除了覺得財務上更有保障之外,我想,其實更重要的原因是要找到社會的認同感,人是群居動物,只有和大部分人保持一致,才有安全感。

所以投資做的好的人大部分都是孤標傲世,遺世獨立的性格,對待世界,他們保持冷眼旁觀,獨立思考,對待生活,他們充滿熱情又與眾人保持距離,對待朋友,他們寧缺毋濫,有幾個知心好友能一起賞菊品茶足矣。

但是做短線炒作的人很難達到這個狀態,投機的人更容易迷失自我,他們每天沉迷在股價的起伏搏殺之中,心態紊亂,更加得不到周圍人的認同,所以他們總想著馬上賺一大筆錢,這樣才能找到成就感,找到自我認同感,也能得到別人的認同,所以他們一夜暴富的心理會更強。如果時間一長,還沒賺到錢,就會懷疑人生,覺得自己在做一件沒有意義的事情,確實沒有意義,對於投機的人來說,你十年後和十年前基本沒什麼區別。

如果你覺得自己天天在家盯盤,或價值投資好像什麼都不用幹,都是虛度人生,那是因為你根本不知道自己人生要幹什麼,人家可以讀萬卷書,走萬里路,詩詞歌賦,無所不精,古今中外,無所不曉,生活狀態,安分隨時,人生智慧,瞭然通達。而你,除了盯盤外就是出去喝喝酒,打打牌,你當然會覺得投資是虛度人生,因為你的人生本來就沒什麼含金量,你也不願意去改變。

當你的人生還是這個層次,你交的朋友基本也是這個層次,你是無法和他們談投資的,因為你自己都覺得投資就是炒股,所以你只能天天呆在家裡,覺得自己沒有朋友,被社會邊緣化了。真正投資做的好的人不會沒有朋友,他們會有少數能暢談人生,討論事業的知己,這種高度的朋友,和酒飯之交是不能相提並論的。在普通大眾眼裡,越是優秀的人越是不合群,其實他們是合群的,只是你不在他們的群裡。

真正做投資的人,他們的投資建立在對商業,對公司,對人性的深刻理解之上,需要自己不斷去學習理解這些東西,在實踐中對自我不斷雕琢完善,他們一直在不斷進步,這種進步不但是財富越來越多,更重要的是他們的智慧越來越強,每過五年十年回頭一看,都會發現自己有巨大進步,他們會越來越有成就感。投資做的成功的人個人修煉絕不會低。

投資做的很成功的人會對自己越來越認同,而且會進入一種人生的享受狀態,他們不斷完善自己的投資系統,能慢慢而且悠閒的變得越來越富有,而且越富有他們越悠閒,他們不會覺得無事可做,因為他們有大把的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他們也不會孤單,他們有自己的圈子,更重要的是他們學會了和自己相處,從忙碌中解脫勞頓,在靜夜裡獨對心靈,在晨曦時思考未來,他們無法改變整個世界,但是他們能把自己的人生打造成自己想要的理想國。

當你達到這個狀態的時候,你都不需要說什麼,你周圍的人都會非常認同你,而且會非常羨慕你,你是做什麼的已經不重要的,因為你的精神氣質,人生狀態,別人都能感受的到,你的自信是發自內心的。更重要的是,到了這個階段,別人的眼光對你已經不重要了,這就是我要達到的狀態啊!


MACD頂背離、MACD底背離

MACD頂背離

股價經過一段漲,MACD的頂背離是指股價與前面的高股價平或高(宏觀地看,粗看,看股價趨勢)MACD指標中的DIFF不與價同步向上反而低或平了(細看,比數值大小這樣才有可操作性),在cdl指標中就是DIFF由紅翻綠了。

價是看趨勢,不是一定要按什麼最高,最低,收盤價,是看一個大概樣子,而下面的DIFF是要和前面的峰比大小的,所以要精確。

發揮用法就是不看上面價,只看MACD的DIFF的最高點,只要這個新出來的高峰沒有前高就算是背離了,一般往下至少有15%的跌幅。

這裡要說明的就是教科書上所說的MACD背離是股價與MACD指標中的MACD比,而我這裡的是股價與MACD指標的DIFF比。

中國股市面臨“彈盡糧絕”,幕後黑手現出原形,引起股民罵聲一片

中國股市面臨“彈盡糧絕”,幕後黑手現出原形,引起股民罵聲一片

MACD底背離

反過來,就是MACD底背離了。股價創新低,DIFF不再創新低(前面應有一個最低點),這個次低點的後一天就是底背離點,要注意:這個次低點是由後一天漲而形成的,底背離點是一個進貨參考點。

發揮用法就是不看上面的股價只看DIFF,不再創新低了造成這次低點的那天就是底背離點。

中國股市面臨“彈盡糧絕”,幕後黑手現出原形,引起股民罵聲一片

中國股市面臨“彈盡糧絕”,幕後黑手現出原形,引起股民罵聲一片

以上是原則,一般頂背離較準,看到逃沒錯,下面至少有15%的跌幅,逃錯了無非是少賺點,底背離買點就只能供參考,不能保證買了一定有5%的賺頭,買了不漲只有止損。

能夠形成明顯技術指標背離特徵的指標有MACD,WR,RSI,KDJ等,其形態都存在與股價背離的特徵。

背離特徵需要注意的問題:

1,各種技術指標有效性並不相同,進行技術指標分析時,相對而言,用RSI與KDJ的背離來研判行情的轉向成功率較高。

2,指標背離一般出現在強勢中比較可靠,就是股價在高位時,通常只需出現一次背離的形態,即可確認反轉形態,而股價在低位時,一般要反覆出現幾次背離才可確認反轉形態。

3,鈍化後背離較為準確,若完全根據背離特徵進行操作的話,常會帶來較大的失誤,這種情況特別容易出現在當股價出現暴跌或暴漲的走勢時,KDJ指標很可能呈高位或低位鈍化後,該股價仍然出現上漲或下跌,實際上,這時候一旦出現背離特徵有效性很高,特別時KDJ指標結合RSI指標一起判斷股價走向,KDJ在判斷底部與頂部過程中,具有較強的指向作用。

4,注意識別假背離,通常假背離往往具有以下特徵:

某一時間週期背離,其他時間並不背離,比如日線圖背離,而周線或月線圖並不背離;

沒有進入指標高位區域就出現背離,我們所說的用背離確定頂部和底部,技術指標在高於80或低於20背離,比較有效,最好是經過了一段時間的鈍化。而在20~80之間往往是強勢調整的特點而不是背離,後市很可能繼續上漲或下跌;

某一指標背離而其他指標並沒有背離,各種技術指標在背離時候往往由於其指標設計上的不同,背離時間也不同,在背離時候KDJ最為敏感,RSI次之,MACD最弱,單一指標背離的指標意義不強,若各種指標都出現背離,這是股價見頂或見低的可能性較大。


到底誰在操縱著中國股市?

在一個大草原上,小股民就是羊群,而莊家是狼。我這樣定位大家可能沒什麼意見吧,中國股市裡70%股民賠錢,這基本上是真實的。就像打麻將一樣,四個人打,三個人賠。這三個人的錢自然流入到那一個人口袋裡去了,也就是說,股民所賠的數萬億既沒消失,也沒揮發,而是轉移,轉移到少數人口袋裡去了。這就是狼吃羊的故事。

在草原中,羊看到狼會跑,為什麼?怕它把自己吃了。但在股市裡卻不一樣,大部分人買股票喜歡買有莊股,說有莊股拉起來就兇了,會漲的快,最好是強莊。羊在草原上吃什麼?吃草。它會選擇有狼的地方去嗎?而且這個狼還非常彪悍。絕對不會。

這就是股民的自我定位上的錯誤,你本來是羊,吃草就行了,這個草就是找個業績良好的股,在合適的價格下把它買來,然後每年等著分紅送股來升值。但大部分股民不這樣,總想跟著狼後面吃點殘羹剩渣,這還有不虧損的道理?所以,大草原上的羊群大部分保留,而股民大部分都被吃了。

主力是如何對散戶進行教育灌輸的?

我說的這個題目,不少人可能覺得新鮮,沒聽說過這樣的事,主力還能對我進行教育灌輸?是不是維穩或者保障群眾財產性收入之類的。我說不是,其實你沒感覺,那就是主力的成功,主力不需要你感覺什麼,只要你按著他的指揮去做就行。

主力有這樣的本事?那他叫我割肉我就割肉,讓我站頂我就站頂,那我的錢不都讓主力賺去了?對,情況就是這樣。

那主力給散戶灌輸的是什麼呢?很簡單,熊市思維和牛市思維。只要你接受了這兩種思維中的一種,你到股市來基本上就是賠錢的,成了主力下酒的小菜。

莊家為了達到最大的利潤一個人把資金吸籌,就會利用洗盤很出貨的手段不斷的迷惑散戶,讓散戶不斷的猜測莊家的動向,當莊家洗盤的時候誤以為是出貨,慌忙出逃,結果眼睜睜看著到嘴的肥肉被別人搶走。而等到莊家出貨了,又誤以為那隻不過是莊家在洗盤而已,在最危險的時候反而死抱股票,結果煮熟的鴨子又飛了。

中國股市面臨“彈盡糧絕”,幕後黑手現出原形,引起股民罵聲一片


正確的交易心態

一、關於市場

金融市場若分析起來,鐵定沒完沒了,經濟大勢、政治影響、個股基本面、歷史走勢圖、產業前景等等分析後,可研究來研究去最後很單純,只是買或不買、賣或不賣的最終判斷而已。

市場不是真實的世界,它是有所有參與者的心智所構成,投資者都是帶著偏見入場。而偏見正是理解金融市場動力的關鍵所在。當偏見在投資者群體中產生互動影響力,將會產生羊群效應。市場是一種結果,他超出每個人理解的東西,沒有人能準確預測市場……

在對市場的理解上,我非常同意索羅斯的見解。所謂市場由心智構成,就是說市場是由人的情緒構成的,看似理性的市場實質上很不理性,充滿了偏見。

偏見是市場的動力,沒有看空看多,怎麼會有天天上上下下的行情?本質上說就不會有市場。所以說,偏見(人的情緒)既是市場的動力、更是市場存在的根本!

這樣,我們就很容易理解,市場中就是看多和看空的人群在對賭。無論在什麼體制下,有盈利的人就必然存在虧損的人群。

對於對賭的結果,我們無法預知!因為多空雙方的力量經常都在發生轉換變化,所謂多殺多、空殺空。但是,無法預知並不是說我們無法把握當下。否則我們也將無法理性地交易。要做到理性的交易,就要跳出圈外,和在圈子中纏鬥的多空雙方保持距離,這樣才能看清楚當下的力量孰優孰劣,然後跟從強勢的一方即可輕鬆盈利了。

二、關於耐心

很多大師都強調做交易要有耐心,或許是對的,耐心等待機會出現。但問題是他們從來沒有提到什麼樣的機會出現才算是機會出現。從這個意義上說,耐心等待這句話對於操作沒有任何指導意義。其實,在投資、投機或交易的教育中充滿著似是而非、沒有具體作用的廢話。

說實在的,在交易操作中,不需要什麼耐心。耐心,是一種制約性的情緒。在交易操作中,需要的是“靜心”二字。靜心,也是一種情緒,但更是一種境界,所以這樣的情緒是沒有制約性的,是自然而然的表現。

極大多數人之所以無法在交易操作中以靜心待之,是因為對所交易的標的物的未來走勢無法把握,即對未來的不確定性(風險)無法把握,進而產生恐懼、貪婪、希望等主觀情緒。在這些主觀情緒的支配擾亂下,操作變得毫無規矩,這是虧損的最根本原因。

如果能在交易操作中把握未來的風險,相信大多數人就會做到靜心操作了。比如說,我對某個人保證,虧損我包賠,相信這個人的交易操作就很安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