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葆綠水青山——七大關鍵詞看河南環境保護系列報導之「長效機制」

永葆绿水青山——七大关键词看河南环境保护系列报道之“长效机制”

6月29日,西峽縣城綠意盎然、生機勃勃。近年來,該縣全力打造“山城、水城、綠城”新形象,一座集“山、水、綠”於一體的宜居山城清新如畫。靳義學 封德/攝

永葆綠水青山,既要著眼治標措施,更要立足治本的長效機制,破解環境保護深層次、根本性問題。近年來,我省積極探索,形成了一系列制度創新成果。

把汙染防治納入法治化軌道

今年3月1日起,《河南省大氣汙染防治條例》實施。條例明確了政府及相關部門在大氣汙染防治中的主要責任,提煉形成多項具有河南特色、易於操作的制度規範,細化重點領域大氣汙染防治措施,加大了對環境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

今年5月1日起,新修訂的《河南省節約能源條例》施行。條例完善了節能監督管理體制、節能市場化機制等內容,全面深化節能工作。

目前,《河南省水汙染防治條例》正在加緊修訂中。

頒佈、修訂地方法規,把汙染防治全面納入法治化軌道,對我省保護和改善環境,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綠色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我省陸續出臺的《揚塵汙染防治標準》《燃煤電廠大氣汙染物排放標準》《煤炭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實施細則》等8個行業27項標準,為依法治汙提供了依據。

經濟手段治汙

落實環保主體責任,要靠嚴格的制度措施。

去年5月開始,我省在全國率先實施月度生態補償制度。按照“誰汙染、誰賠償,誰治理、誰受益”的原則,每月對省轄市、省直管縣(市)政府進行扣繳和補償生態補償資金,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以經濟手段推進環境汙染防治工作,倒逼地方黨委政府落實環保主體責任,持續改善環境質量。“我們深刻地認識到,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位地方幹部在這項制度出臺後感嘆。

我省的月度生態補償制度實施已滿一週年,扣繳和補償的累計金額均突破2億元。讓好的真得利,讓差的坐不住,推動大氣、水汙染治理,該制度發揮出來的引導作用正不斷顯現。

擯棄“一刀切”管控

“2016年我們上馬碳素項目時,接到環評要求,排放標準要按照加嚴的特別排放限值,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汙染物排放要削減一半,需要多投入2000多萬元加裝環保設施。”焦作萬都(沁陽)碳素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史志立回憶,當時他們很不情願,但為了投產,最終按加嚴的標準建設項目。

2016年下半年之後,大氣汙染防治要求更嚴,這家企業開始嚐到了甜頭。秋冬季管控時,不少小型碳素廠因達不到加嚴的排放標準停產,而這家企業只須限產一半產能。

這種差別化管控的政策,就是我省在全國首創的綠色環保調度制度。在採暖季錯峰生產時,擯棄“一刀切”,以企業實際汙染物排放水平來確定停限產範圍,推動企業走綠色發展之路。

日常的排汙管理,也發生較大變化。

2017年我省開始核發新版排汙許可證,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全省共完成14個行業963家企業的排汙許可證核發,並在網上公開信息,任何人都可以查詢企業的生產信息、排汙信息、排放口信息,接受社會監督。

企業須持證按證排汙,環保部門加大對無證排汙或不按證排汙的處罰力度,提升了環境管理的精細化水平。

促進全民治汙

全民治汙、合力攻堅的社會氛圍正進一步形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