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語文專項指導——常考病句類型及修改(乾貨!必收藏)

一、搭配不當

1.句子成分搭配不當

(1)動賓搭配不當。句子中的動詞不能支配賓語。

例:為了全面提升辦學水平,明珠學校決定加快創建文明校園的規模與速度。(賓語有兩個,“加快”和“規模”不搭配,可以把它去掉,或者改為:加快……速度,擴大……規模)

(2)主賓搭配不當。句子中的主語與賓語是不同的對象,或者從邏輯上無法對應的兩個不同事物。完成此類題目時,首先提取句子主幹,然後找主謂賓,看主語和賓語是否搭配的當。

例:盛夏時節的青海湖,是一個旅遊的好季節。(主語“青海湖”和賓語“季節”搭配不當,可將“季節”改為“地方”)

(3)修飾語與中心語搭配不當。

例:自己有雙聰明能幹的手,什麼都能做出來。(修飾語“聰明”與中心語“手”搭配不當,可以將“聰明”去掉。)

2.兩面對一面或一面對兩面

一個句子如果出現“能否”“是否”“有沒有”“好壞”“優劣”等一類的兩面詞,就需要分析該句是否存在兩面對一面或者一面對兩面的語病。

例:能否切實減輕學生課業負擔,讓他們快樂成長,是我國中小學教學工作的當務之急。(後半句只包含了“是……的當務之急”一個方面,前半句涉及了“能減輕”和“不能減輕”兩個方面,可將“能否”去掉。)

3.關聯詞搭配不當

例:只要經常鍛鍊身體,才會不斷增強體質。(關聯詞“只要”和“才”搭配不當,這裡是條件關係,應將“只要”改為“只有”,或者將“才”改為“就”。)

二、成分殘缺

1.缺主語。中考常見的缺主語,多是因為濫用介詞。“在”“通過”等和“使”連用或介詞結構位於句首。例:通過參加這次舞蹈比賽,使我對韻律操更感興趣了。(“通過”和“使”連用,使得句子缺少主語,應刪去“通過”或“使”其中之一。)

2.缺賓語。由於賓語前的定語較長,造成賓語中心語殘缺。

例:科學家認為,轉基因大米富含維生素A,可以有效改善發展中國家人們營養不良。(“改善”是動詞,在句中做謂語,但句子後無賓語,可以在句末加上“的問題”。)

三、不合邏輯

不合邏輯指句子敘述違反人們的邏輯思維,或違背客觀事實情況,或前後矛盾,或顧此失彼等。主要有以下三種情況:

1.否定不當。句子中有一些動詞本身就有否定的意思或本身起到了否定的作用,如果後面再跟表示否定的詞,意思就截然相反了。

例:為了避免不再發生交通事故,學校制定了交通安全措施。(“避免”表否定,“不再發生”也表否定,雙重否定表肯定,所以應刪去“不再”。)

2.數詞與約數詞誤用。考生要特別注意“達到”“大約”“以上”“左右”“多”“餘”這些約數詞。

例:近幾年,我國出境遊客數量將達到5億人次左右。(“達到”後面跟具體的數詞,“左右”為約數詞,連用造成語義矛盾,應刪去“左右”。)

3.不合事理。

例:在本屆世界盃決賽上,中國隊將與美國隊爭奪冠亞軍。(“爭奪”的獎項應為一個獎項,應刪去“亞”字。)

四、語序不當

語序不當包含多種情況,常見的有:詞語的前後順序排列不當;修飾語和中心語位置不當;多層修飾語語序不當;不符合語言習慣;關聯詞語位置不當。

1.修飾語語序不當。

例:為了搞好這次活動,王老師徵求了同學們廣泛的意見。(應將“廣泛”放在“徵求”的前面。)

2.主客顛倒

例:美麗的森林公園對我一點也不陌生。(句中主語是“我”,應將“我”與“美麗的森林公園”互換位置。)

關聯詞語位置不當。

複句中,兩個分句主語相同,關聯詞語應放在主語後面。

例:如果你明天春遊,那麼請告訴我一下。(應將“如果”移到“你”之後。)

複句中,兩個分句的主語不同時,關聯詞語應放在主語前面。

例:你如果明天出差,那麼我幫你完成這項工作。(應將“如果”移到“你”之前。)

4.行為先後順序不當

句中有並列結構,如動詞並列、名詞並列以及形容詞並列等,看到“和”“並”“且”“與”等字時,要注意其前後的詞語,看是否符合邏輯,語序是否正確。

例:面對錯綜複雜的局面,我們要認真研究,仔細調查,不可掉以輕心。(應將“認真研究”和“仔細調查”掉換位置。)

五、重複贅餘

指句中語意重複或詞語多餘。常見的語意相同的詞語,如果並列連用,就會造成語意重複。例如:

不斷——繼續;目前——當下;非常——特別;十分——更加;忍俊不禁——笑;漫山遍野——到處;大約——左右;超過——以上;心裡——由衷;目睹——親眼

六、表意不明

表意不明是指句子表達的意思不清楚、不明瞭,表現為存在歧義,指代不明。

1.存在歧義

八個學校的領導幹部開會,研究新課程的工作。(“八個”存在歧義,究竟是修飾“八個學校”還是“八個領導幹部”。)

2.指代不明

王臺長推開房門,看見爸爸和他的女兒正在促膝長談。(“他的女兒”指的是“爸爸”的女兒,還是“王臺長”的女兒,指代不明。)

七、句式雜糅

句式雜糅是把兩個意思或兩種句式雜糅在一個句子中,造成結構混亂,表意不明。

例:《人民的名義》這部電視劇收到歡迎的原因是因為劇中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反腐敗的決心。(“的原因”和“是因為”句式雜糅,刪去任意一個。)

常見的句式雜糅類型:

因為……的原因;原因是……造成的;是由於……的結果;靠的是……取得的;非……才行;從……為出發點;大多以……為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