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经典语录识人篇(其一)

1.小道者不大立,背食者不肥体。——《管子·形势》

译文:过于拘谨于小事的人,不能成就大事业。厌恶食物的人,无法使身体强壮。

2.伐矜好专,举事之祸也。——《管子·形势》

译文:自吹自夸,骄微自负,喜好专横自断,是兴办事业的祸根。

诸子百家经典语录识人篇(其一)

3.矜物之人,无大士焉。——《管子·法法》

译文:骄做自负的人,不可能成为大人物。

4.寡交多亲,谓之知人。——《管子·戒》

译文:交友少而亲近的人却多,可以说是知人的人。

5.审其所好瑟,则其长短可知也。——《管子·权修》

译文:了解一个人喜欢和厌恶什么,就能知道他的长处和短处。

6.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道德经·六十三章》

译文:轻许诺言的人在信用上肯定不靠谱,把事情都看得很容易的人必定会碰到很多困难。

7.信言不美,美言不信。——《道德经·八十一章》

译文:真诚的话不一定好听,好听的话不一定真诚。

8.华而不实。——《晏子春秋·外篇》

译文:花开得好,却不结果实。

9.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译文:努力去做事的人,常常能成功;努力前进的人,常常能达到目的地。

10.视其所以,观其所由,来其所安。人焉廋(sōu)哉?人焉廋哉?——《论语·为政篇》

译文:考察一个人的所作所为,观察一个人为达目的所采取的方式方法,了解他安于什么或不安于什么,那么这个人怎么还能把自己掩饰住呢?这个人怎么还能把自已掩饰住呢?

11.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荀子·非相》

译文:看人的相貌不如了解他的内心,了解他的内心不如考察他的行为。

12.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形相虽善而心术恶,无害为小人也。——《荀子·非相》

译文:相貌虽然丑陋但心地善良、行为正派的人,不失为君子;相貌虽然丑陋但心地不善行为不正的人,不免是小人。

13.长短、小大、善恶形相,非吉凶也。——《荀子·非相》

译文:人的身材高矮、个头大小、相貌美丑,并不是吉凶的标志。

14.事不揣长,不揳大,不权轻重,亦将志乎尔!——《荀子·非相》

译文:对于士,不能只重视他的身材高矮、个子大小、身体轻重,而应看他有没有志气。

诸子百家经典语录识人篇(其一)

15.辨莫大于分,分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圣王。——《荀子·非相》

译文:人与人之间的区别没有比划分等级更重要的了,划分等级没有比礼义的原则更重要的了,礼义的原则没有比制定礼义的圣王更重要的了。

16.伯乐不可欺以马,而君子不可欺以人。《荀子·君道》

译文:不要想着用马去欺骗善于相马的伯乐,不要想着用人来欺骗善于识人的君子。

17.传曰:“不知其子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左右”。——《荀子·性恶》

古书上说:“不了解他的儿子,看看他儿子的朋友就清楚了;不了解君主,看看他君主身边的人就明白了。”

18.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无日不在是。——《荀子·大略》

译文:天不冷,就无法了解松柏耐寒的习性;事不难就无从知道君子没有一天不在坚持真理。

19.不足于行者,说过;不足于信者,诚信。——《荀子·大略》

译文:不努力实践的人,说话往往言过其实;不坚守信用的人,言谈往往貌似诚恳。

20.虽有珉之雕雕,不若玉之章章。——《荀子·法行》

译文:虽然珉有似玉一般的美石文彩彰明,但毕竟比不上真正的宝玉文彩彰明。

21.欲无度者,其心无度;其心无度,则其所为不可知矣。——《吕氏春秋·恃君览·观表》

译文:欲望无限的人,他的心机也是无限;心机无限,他的行为就不知要发展到什么程度了。

22.人之老也,形益衰,而智益盛。——《吕氏春秋·先识览·察微》

译文:人老了,身体会越来越衰弱,而见识却越来越丰富。

23.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其知弥粗,其所取弥粗。——《吕氏春秋·孟冬纪·异宝》

译文:把和氏壁与百金让见识低的人选择,见识低的人会取百金,把和氏壁和深切中肯的言论让见识高的人选择,他定会选取后者。

见识越高超,所选择的东西就越高级;见识越粗俗,所选择的东西也就越低级。

诸子百家经典语录识人篇(其一)

24.察实者不留声,观行者不讥辞。——《吕氏春秋·先识览·观世》

译文:欲考察一个人的成果,就不要留意考察他的名声;要观察一个人的行为,就不必注重他的言辞如何。

25.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韩非子·喻老》

译文:识人之难,不在难于了解别人,而在难于了解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