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姜河谷川陕公路秦岭展线(宝鸡至凤县S212)

清姜河谷川陕公路秦岭展线(宝鸡至凤县S212)​清姜河发源于秦岭之巅,顺秦岭北坡而下,流入渭河,全长43公里。至少在商周之际,人们已利用该河谷及秦岭南边的嘉陵江河谷开辟了陈仓道。从那时起,清姜河谷便成为关中平原通往汉中盆地及四川盆地的交通要道,延续3000余年。


清姜河谷川陕公路秦岭展线(宝鸡至凤县S212)​1934年,南京国民政府为了将西北建设成“最后的长期的”抗日根据地,开始修建西(安)汉(中)公路。西汉公路全长约401公里。其中,在秦岭北坡清姜河谷中,从观音堂至秦岭顶直线距离不足4公里,高差却达580余米,天然坡度平均达14.3%,布线十分困难。西汉公路工程技术人员不畏艰难,经过反复踏勘比较,充分利用地形,提早升坡,合理布线,使所筑公路盘旋舒畅,成为当时越岭线的典范。这段公路被称为“秦岭展线”。1936年底,西汉公路竣工通车。当年由国民政府出资修建的从成都至汉中的公路已经竣工。从此,现代化的公路第一次贯通了关中平原和四川盆地。人们将这条从宝鸡到成都的公路合称为川陕公路。在抗日战争中,川陕公路是沟通西南和西北两个抗日大后方的交通命脉,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今天,川陕公路依然是关中平原通往汉中盆地及四川盆地的交通要道。注:展线是指在山岭地带,当地面自然纵坡大于道路设计允许的最大纵坡时,为了顺应地形,适当延伸线路长度,使线路沿山坡逐渐盘绕而上,最终到达终点的道路建设技术。( 刘希平 陈仓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