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力的真諦:領導者的「德」要高於「才」

點擊上方,關注我們。

稻盛和夫

日本實業家。世界500強公司京瓷、KDDI的創辦人,其經營哲學被日本企業界奉為圭臬,被稱為日本“經營之聖”。

領導力的真諦:領導者的“德”要高於“才”

前面已經多次講過,我思考的“人生方程式”是由思維方式、熱情和能力三個因素相乘而得。

發生醜聞事情的精英全都具有超常的能力。他們有熱情、有使命感,一定也作出了超常的努力。但是,因為在重要的“思維方式”上存在問題,所以擁有的超常能力和熱情沒能朝正確方向發揮。因此,不僅會犯錯誤,貽害社會,甚至自己給自己的脖子套上絞索。

領導力的真諦:領導者的“德”要高於“才”

這裡說的思維方式,是指生活態度,也就是指哲學、思想、倫理觀等,也指涵蓋了所有這些因素的“人格”.謙虛的美德也可以算作其中之一。人格如果歪曲、邪惡,即使有再大的能力和再高的熱情,或者說越有能力和熱情,帶來的結果“負值”就越大。

而且,就現在的日本社會而言,我認為與領導個人資質相比,領導的挑選方法本身存在著問題。因為很多組織的領導不是以人格而是以才華和能力為標準選拔出來的。也可以這樣說,與人格相比,現在的人才配置更重視能力、更重視只能用考試結果表示的學業。在公務員考試中取得好成績的人能夠就任政府部門的要職或進入精英序列等。

領導力的真諦:領導者的“德”要高於“才”

這一切也許是戰後日本經濟以增長至上主義為主的社會背景使然吧。與其重視人格這種模糊的因素,還不如重視才華這種容易直接帶來成果的要素來選拔我們自己的領導,這種用人標準一時間成為主導趨勢。

在選舉中,人們總是不由自主地把選票投給能給地方帶來利益的“拍胸脯政治家”、換言之就是人們希望把那些有才而缺德的人作為自己的領頭人。這種傾向或社會風潮我們很難改變。

日本人曾經也具有“大處著想”的思維方式。我們敬愛的西鄉隆盛先生曾經說過“給德高者以高位,給功多者以褒獎。”這個意思是,功績卓著者給予金錢獎勵,而人格高尚者則讓他位居高位。這雖然是一百多年前的老話,但一點也不陳舊,依然是今天非常通用的普遍的思維方式。

在道德崩潰、倫理喪失的今天,我們更應該銘記這些話的意義。居人之上者人格比才華更重要。越是具備超群才華的人越不應該沉湎於才華。也就是說,需要某種東西,來控制超常的才能不沿著錯誤的方向發展。這就是道德,是人格。談起“德”,也許有人認為這是復古。但是,人格的陶冶應該沒有新舊。中國明代思想家呂新吾在其著述《呻吟語》中明確表達了同樣的內容,即:

“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資質;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資質;聰明才辯,是第三等資質。”

領導力的真諦:領導者的“德”要高於“才”

這三個資質,換言之就是“人格、勇氣、能力”.呂新吾希望居人之上者兼備以上三個資質。這三個資質如果按順序排列,就是人格第一,勇氣第二,能力第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