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教育藝術

初中班主任在整個班級管理中起著舉重輕重的作用,扮演著處理班級各項事務、調節各種人際關係的角色,在班級中發揮著主導、組織和管理的作用,對學生學習能力、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發展有著深刻的影響。初中對學生來說是一個關鍵時期,一個合格的班主任,應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和探索世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而隨著課程改革,班主任的管理模式也在不斷改變並完善著,但是由於改革期較短,效果還不明顯。初中班主任必須由內而外地“改造”自身,輔助教學及班級管理,形成自己的管理和教育藝術。

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教育藝術

  一、班主任應樹立積極的心理品質――為人師表,率先垂範

  通過問卷調查和SPSS軟件進行分析,初中班主任積極心理品質水平從高到低共有六個維度:超越、公平、人性、節制、勇氣、智慧。初中班主任發展最好的六項積極心理品質為:感恩、公平、誠實、愛和被愛、團隊精神、審美;而急需加強的積極心理品質為:熱愛學習、洞察力、社交智力、領導能力、熱情活力、幽默風趣。如幽默風趣,它是初中班主任的一個工作訣竅,學生都喜歡幽默風趣的班主任。班主任要善於在令人沮喪的狀況中保持幽默,保持愉快的心情,從而提高教育效果。從生活中,我們很容易發現,環境能夠影響人的性格,並且潛移默化地同化周邊人,而在初中生涯裡,班主任的心理品質將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學生。作為班主任,必須時刻保持飽滿的精神狀態迎接所有的挑戰。

  二、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及教學能力――因材施教

  專業素養具有基礎性、長期性的特點,而教學能力具有綜合性、實踐性特點。班主任既是管理者也是教學施行者,由於這個雙重身份的存在,班主任必須時刻保持學習熱情,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與教學能力,因為專業素養是基礎,而教學能力是根本。教學能力由學科專業素養、對學生髮展規律的認識、學科教學能力三部分構成。為了更好地適應學生需求,班主任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還要關注學生的日常事務,這是一個持久的學習、實踐、反思的過程。

  很多學生學習成績差,不是因為智力低下,而是缺乏好的學習方法,班主任需要利用“制度激勵”“氛圍薰陶”“意識覺醒”等輔助性手段來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並利用學生的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來進行分層教學,最終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三、選拔培養“優質”班幹部――愛與嚴格雙重並舉

  一個班級就是一個組織,在班級管理中,學生幹部起著很大的作用。可能很多班主任會說:班委的作用很小,可有可無。但從長遠角度考慮,學生是一個個發展的個體,他們的作用跟班主任給予的“舞臺”大小有著直接關係。如果能夠建設一支強有力的班幹部隊伍,不僅能減少班主任管理班級的負擔,更能鍛鍊學生的綜合能力。那麼,怎樣才能培養出“得力干將”呢?

  (一)重點選拔,培養競爭上崗意識

  班委的選拔可以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拔,但有一點必須做到――競爭上崗。因為對於初中生來說,競爭的第一要務就是成績,因此讓學生自發的形成競爭意識,學生就會默認這是班主任認可的激勵機制,更是一種對能力的“認可”。

  (二)培養能力,注重引導

  作為班主任,應該時刻堅持能力是可以培養的,不能歧視任何一個學生。而學生僅靠一腔熱血是無法把工作做好的,這需要班主任的無私奉獻。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要注重引導,幫助他們分析各自工作的不足,並提出改進意見,設身處地的從學生的角度剖析問題,這是“愛”的體現。

  (三)有收有放,張弛有度

  在班級管理中,並不是抓得越緊越好,管得過多、過死,往往會造成學生的逆反心理,甚至會造成一些不良影響。因此,在班級管理中應該張弛有度,對班幹部要適當放權,一旦班委會建設完成後,班主任就應該民主管理,發揮班委會的作用,發揚班幹部的自主能動性,給他們足夠的支持與空間,放手讓他們管理班級,開展活動。但是在放權的同時也應該有適當的引導,加強班級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這又是“愛”與“嚴格”的體現。

  四、講究溝通技巧

  班主任也擔任著教學任務,加上班級的日常事務,事情多了,就不能每件都瞭解得特別清楚,在處理問題時偶爾會帶上一些主觀的感情色彩。如果事實與班主任瞭解得不一致,而班主任又對該件事情下了結論,那麼不僅容易使學生受委屈,而且班主任也將面臨信任危機,長此以往,則會失去“民心”。所以,及時、準確地與學生溝通,能夠較好地把握事情的主動脈,並較好地把事情解決,這是學生樂於見到的,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民主意識、公正意識。

  五、完美的教育藝術源自於點滴付出

  初中階段,學生正處於青春期,他們的思想活躍,情緒波動比較大,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在軀體化、強迫症狀、憂鬱、焦慮和敵對五個方面,而教育方式、性意識、性信息刺激、人際關係、學業壓力和社會支持是影響初中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在這個群體中,缺乏耐力、自信心、觀察力、判斷能力,處事情緒化並容易被人誤解,思想不集中,對父母的期望值過高等成為了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主要症狀。在這個大前提下,教師必須實時關注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並適時給予學生以“技術支持”,而這個艱鉅的任務將落在班主任的肩膀上。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隨著教育的不斷髮展,國家經濟結構的調整,社會節奏的不斷加快,每個家庭都在為著更好地生活而拼搏。不經意間,家庭為了給予學生足夠的物質條件,就忽略了學生的精神世界。因此,班主任應該做好學生與家庭之間的橋樑,讓學生不僅獲得知識,更應該懂得父母的含辛茹苦、教師的良苦用心。而這需要班主任不求回報的付出,因為完美的教育藝術源自點滴付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