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卖惨不卖眼泪的扶贫更让人充满敬意

摘要: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我们的晚餐并非来自屠宰商、酿酒师和面包商的恩惠,而是来自他们对自身利益的关切”。买农民苹果的,不是出于某种同情和慈善,而是因为需要;农民获得技术支持,不是出于谁的善意,传授技术的人也在这个平台上获得了收益。农民不是被猎奇被消费的他者,而是一个平等交易的市场主体。互联网的伟大,就是在赋权中创造着这种平等关系。

不卖惨不卖眼泪的扶贫更让人充满敬意

吐槽青年出品 曹林|文

看多了大城市五星级大酒店里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新闻发布会,看多了这个会那个会比拼着奢华和排场,第一次看到发布会开到了村里,而且是今日头条这个在很多人眼中绝不差钱、堪称“土豪”的公司。―他们今年的创作者大会地点选在了广西灵山苏屋塘村,因为主题是“三农创作者大会”,在沾着农气的土地上召开恰如其分。想起媒体曾曝光过,有贫困县耗巨资到北京租豪华酒店场地搞扶贫典型宣传,让人大跌眼镜。对比这种新闻看,到村里开三农创作大会之举尤其可贵。

更可贵的是,这一次以“三农信息创造价值”为主题、以助力扶贫为目标的三农发布会,没有习惯性地把农民当成弱者、在悲情渲染中去贩卖同情。真的,我已经对那种用卖惨透支公众爱心的扶贫逻辑充满反感,对不卖惨、不卖弱、不卖眼泪的扶贫充满敬意。

这次“三农创作大会”讲的几个助农故事,都没有卖惨卖眼泪的元素,反而洋溢着新媒体新平台新技术扶贫的阳光。比如三农创作者“付老师种植技术团队”,这个团队专门分享种植经验和高产技术,他们在头条上发表千字左右的农业技术讲解文章,和2分钟左右的农业技术教学视频。这些实用的技术帮到了很多人,如何用糖帮黄瓜高产种植获得120多万阅读量,有59万人观看了如何不用除草剂除草。他们现在的短视频已火到了俄罗斯、菲律宾、泰国和非洲,不少海外华人农户向他们“拜师学艺”。这个故事洋溢着技术红利的阳光,没有悲惨和眼泪。

还有湖南怀化的三农创作者“乡野丫头”,通过西瓜视频、微头条,分享当地特色美食、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和淳朴的乡村生活,鲜明生动的内容成为很多人“精神上的农家乐”。苏屋塘村的三农创作者“巧妇9妹”,每个月通过今日头条的流量,电商流水过百万,甚至还能帮助村里人售卖水果脱贫。今年广西省顺丰物流发的荔枝,四分之一来自巧妇九妹。

不卖惨不卖眼泪的扶贫更让人充满敬意

图说:今日头条三农创作者巧妇九妹

我们在这些人身上看到的是阳光和笑脸,是分享美食的欢乐和收获的喜悦。在这些故事里,农民不是被同情、被猎奇、被围观和被消费的“他者”,而是一个个跟我们一样通过自己的知识和努力,追求自己个体幸福生活的常人。他们不是靠悲情和眼泪让城市人献爱心,而是靠自己平等的努力去追求有尊严的生活。

发布会上,今日头条宣布推出金稻穗计划——未来一年,至少投入5亿元,助力三农信息普惠。这是真正的互联网逻辑和精神,这样的扶贫方式,真正把互联网的草根性、平等性和信息价值所带来的红利发挥到了极致。谁说社交媒体只属于北上广白领?谁说大数据只属于那些网络精英?谁说农民在网上的存在感就是奇葩表演?互联网不仅在空间上让世界变平,也在打破过去一个个由信息、知识、地域、身份、阶层所形成的鸿沟,使社会在深层次完成一次赋权革命。市场不相信眼泪,三农不需要卖惨卖眼泪,通过更有效的信息流动就可以阳光地脱贫。

悲情营销手法,见证着卖惨卖眼泪的流行,这种扶贫,其实是“伪扶贫”,真正的农民被利用。即便有的滞销是真的,但过度卖惨卖眼泪,也是在透支公众的爱心,更无法持续。卖了一回眼泪,获得一些捐助,但以后呢?不能总靠悲惨和眼泪赚同情吧,边际效应不断递减,“卖惨卖眼泪”只会使人陷入贫穷循环中无法跳出,乡村根本无法振兴。

当下关于扶贫一个共识是,扶贫必须扶智、扶制和扶志,像头条这样,做三农信息分发,利用智能算法把信息精准地分发给那些需要的人。这真是传统方式无法替代的,让“种植经验和高产技术”这样的信息精准地发送到渴求这些信息的农民手中,即使是很小众的农业机械、水产养殖技术,也有受众;让农民的农产品信息精准地分发给需要的用户手中,再远的距离也能连接上需要的人;猪和玉米价格,政府新颁发的农业政策,农产品市场行情,这些一般人觉得无价值的信息,也会分发到需要的人那里。

这个平台生态通过信息形成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人们之间的关系是市场化的平等关系,就好像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我们的晚餐并非来自屠宰商、酿酒师和面包商的恩惠,而是来自他们对自身利益的关切”。买农民苹果的,不是出于某种同情和慈善,而是因为需要;农民获得技术支持,不是出于谁的善意,传授技术的人也在这个平台上获得了收益。你看,农民不是被猎奇被消费的他者,而是一个平等交易的市场主体。互联网的伟大,就是在赋权中创造着这种平等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