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人情懷之菜脯

潮州菜脯即蘿蔔乾,是潮汕地區的著名特產,是一道非常經典的地方風味小菜,這與潮汕人喜歡“食糜”是分不開的。

在潮汕,閩南,臺灣,梅州豐順等地區都把蘿蔔乾稱為菜脯。與潮州鹹菜、魚露並稱"潮汕三寶"。產於廣東省潮州市潮安區江東鎮洲東村、饒平縣後葛村的菜脯更以其色澤黃珀鮮豔,味道香甜,肉厚酥脆等特點而著稱,深受群眾喜愛。

潮汕人情懷之菜脯

與其說"菜脯"是一種食品,不如說"菜脯"是一種記憶,那是媽媽的味道,家鄉的味道。據一位朋友說,她姐姐遠嫁加拿大,她說每次姐姐打越洋電話來,在數說吃西餐的總總不慣之後,總會用無限眷戀的語氣說:"好想吃一碗白粥配菜脯。"她說,姐姐的這句話,每每會弄得她和母親眼紅紅心酸酸。是啊,在她姐姐心中,菜脯何其不是家鄉啊?家鄉的味道,永遠都是遊子心中最難忘的味道。

潮汕人情懷之菜脯

潮汕人情懷之菜脯

潮汕人情懷之菜脯

一說菜脯,大多數潮汕人都會思緒萬千。在過去,"踏菜脯"幾乎是每一個潮汕人都必須掌握的手藝。現在想起來,"踏菜脯"的每個細節我似乎記憶猶新。多少人在求學的時候,每次過完週末回校,揹包裡總是少不了一罐母親炒好的菜脯粒,或加點糖或加點切得細細的煎過的五花肉片,那便是住校一週中最美味的佐餐品了。

潮汕人情懷之菜脯

在南澳,每年大年初一早上必定要用紅糖、薑絲、花生油爆蒜泥炒一大盤菜脯絲去祭祀,我們稱之為“祭齋”,然後那盤菜脯絲就是我們一天最好的佐食小菜了。

潮汕人情懷之菜脯

潮汕人情懷之菜脯

蘿蔔乾製作一般是在冬至前後進行,要經過"曬、醃、藏"三道工序。

潮汕人情懷之菜脯

將蘿蔔拔出洗淨,放太陽下曝曬後用圍實,一層蘿蔔一層鹽,裝滿後上蓋,再壓上大石塊,晚間收回。一週後取出晾曬,搓去水分,再曝曬,直至擠不出水為止。然後將竹苫裡的鹽水過濾煮開,倒入蘿蔔乾浸泡,趁熱再揉擦一次,又擠去鹽水再曬乾,等到變為金黃色後,就將蘿蔔乾裝入乾淨的甕內壓實,用黃泥封口,半年之後取出。這樣,就成變獨具風味的蘿蔔乾了。

潮汕人情懷之菜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