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扶貧從「輸血」走向「造血」

光伏扶貧是藉助光伏發電項目投資來扶持貧困地區,與一般的光伏發電項目的區別其實就是政府保護、補貼多些、建造成本低些。光伏扶貧的對象主要是一些窮困山區地帶或貧困縣內的貧困村、貧困戶。光伏扶貧不僅限於光伏電站,還有家用分佈式光伏發電系統,以及農光互補的農業大棚等基於農業設施建設。光伏扶貧項目建成後,貧困地區可以藉助這些項目獲得固定收益,從而達到脫貧的目的。

在國家始終高度重視“光伏扶貧”的背景下,漢能借勢揚帆,探索光伏扶貧。通過自身先進技術,開發30餘個光伏扶貧項目,扶貧足跡遍佈黑龍江、吉林、陝西、湖北、山西等多個省份縣市,為數十個地區村鎮、數萬人帶來經濟收益,助力脫貧攻堅、精準扶貧,織出了一張張科技、智慧、綠色的光伏之網。

要想徹底改變貧困落後的面貌,僅靠“輸血”扶貧是不夠的,要充分利用農村貧困戶土地資源,推動扶貧開發由“輸血”向“造血”轉變。自力更生、主動作為、產業扶貧是最根本的長效扶貧方式。光伏發電具有良好的操作性和持續性,貧困地區要切實抓好光伏發電設備的日常維護管理和場地空間綜合利用,多措並舉增加貧困人口的收入來源。政府在精準扶貧工作中,也要做到精準識別、精準施策、精準幫扶和精準管理,效益分配上要科學合理、有所側重,確保全體貧困戶都能享受到精準扶貧帶來的福祉紅利。做到脫真貧、真脫貧。

在具體實踐中,企業可以採用集中式扶貧、村級扶貧電站等多種扶貧模式,通過政府、企業入股及多種投融資形式,保證農民的綜合收益率。今後還要繼續落實國家政策,創新業務模式,提高工程質量,做到扶真貧、真扶貧。

踐行“造血式”扶貧,體現了企業在時代變革中的創新意識,高度契合目前農村經濟的發展現狀,有利於農民實現自主式發展,進一步激發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給貧困地區“造血”的同時,光伏扶貧還能加快新能源產業發展,帶動相關科研合作,促進節能減排,真正將創新、綠色、共享的發展理念落到實處。中華工商時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