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醫療險存經營風險 監管出手規範銷售理賠

快速增長的保費規模、千萬級的消費者數量,百萬醫療險甫一面世,就逐漸展露出廣闊的市場空間。有機構的調研數據顯示,2015年~2017年,以“百萬醫療險”為代表的中端醫療險市場規模分別在5億元、12億元和80億元。

百萬醫療險存經營風險 監管出手規範銷售理賠

與此同時,產品創新基於的短期健康險屬性,註定繞不開市場對“續保”問題的爭議。近年百萬醫療險大力宣傳推出後,多數產品運營不到三年時間,無法續保、理賠糾紛等問題逐漸暴露。業內人士指出,個別保險公司通過各種手段快速賺取保費、並獲得市場關注,一旦出問題,將由全行業承擔聲譽風險。

經營風險不容小覷

關於“停售”問題,一些保險公司在條款中明確規定,發生“本產品已停售”的情形下,保險合同不再接受續保。當然,也有一些公司未在條款中作此規定。據接近監管人士的說法,如果某款產品被監管部門叫停,實際造成的後果就是無法續保。

以一家佈局百萬醫療險已兩年的保險公司為例,根據相關銷售方透露的數據,截至今年5月份,共受理百萬醫療險案件3229件,涉及客戶2651人,賠付總額3055萬元,事故日期與險種生效日時間間隔176天。其中,單次申請最高賠付20萬元,單人累計最高賠付次數14次,單人最高累計賠付金額62萬元。

據業內人士透露,現在經營百萬醫療險的保險公司基本上是虧損的。以一家發力百萬醫療險的互聯網險企為例,2017年,該公司健康險業務(主要為百萬醫療險)實現保費收入9億元,賠付支出1.8億元,承保虧損8700萬元。他稱,“目前80後、90後客戶在此類公司中佔據相當比例,總體賠付情況尚且樂觀,但包括渠道在內相關費用也不低。”

還有一個引發產品經營風險的就是費率問題。在短期健康險產品條款中,保險公司有權利調整費率,如一款百萬醫療險在其產品條款中稱,“我們每年都會檢視費率,使其反映我們的整體理賠經驗和醫療通脹等一系列因素。將根據合同計算費率所用的計算基礎與實際情況的偏差程度,決定保險費率是否調整及調整額度。”

不過,在5月4日發佈的《人身保險產品專項核查清理工作的通知》中,明確要求禁止短期個人健康險費率浮動範圍超過基準費率的30%。如果百萬醫療險費率上浮遇到“天花板”,保險公司就會面臨產品經營虧損,可能導致產品停售。

近年增長態勢強勁

百萬醫療險的經營風險多少尚難預測,歷史經驗表明,激進銷售往往導致產品脫離保障本質、宣傳誤導亂象叢生,此前萬能險就是典型一例。

百萬醫療險存經營風險 監管出手規範銷售理賠

作為健康險創新產品的百萬醫療險,近年來增長態勢強勁。相關數據顯示,2015年~2017年“百萬醫療險”為代表的中端醫療險市場規模分別在5億元、12億元和80億元。這也意味著,三年之間,中端醫療險市場規模增長了15倍。而根據業內人士預測,到2018年底,這一數據有望達到“百億級”。

如果保險公司盲目跟風,因為追求規模的擴張,製造營銷噱頭,在給自身帶來經營風險的同時,產品停售也會損害消費者利益,不利於行業長期穩定增長。

值得一提的是,已有監管部門積極介入,規範百萬醫療險的發展。天津保監局此前發聲,加大對“百萬醫療”類短期醫療險監管力度,不僅在銷售前端要求釐清“連續投保”和“保證續保”的區別,避免宣傳誤導;同時,在核賠環節和理賠環節提出監管要求,著力於減少百萬醫療險“理賠標準化”達成中可能產生的糾紛。

在互聯網渠道銷售的百萬醫療險,一般都沒有保險公司核保環節,健康告知部分由客戶自己填寫。據業內人士分析,這可能導致兩方面問題,一是互聯網上健康告知、投保須知、保險條款等內容相對不顯眼而忽視相關問題;二是在不核保情況下,有的客戶對於一些疾病的認知不同而認為無病、但最後理賠時被拒賠或者存在帶病投保等問題。

而根據監管要求,“在核賠環節,通過內涵描述及外延列舉等方式,對理賠依據的“近因原則”給予全面具體界定,增加制式規則,減少人工核議,最大限度減少理賠灰色地帶。在理賠環節,要做好落地服務,配足專業人員,提高查勘全面性和精準度,做到應調盡調、應賠盡賠、杜絕濫賠,既要維護被保險人合法權利,又要避免騙保騙賠。”

百萬醫療險存經營風險 監管出手規範銷售理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