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再立废太子,并非本意,是出于这个迫不得已的原因!

康熙四十七年,在太子被废以后,康熙昭告天下,要在诸皇子中择立新太子,凡地方二品以上官员,在京四品以上官员,都可以择贤举荐。

可是事情发展到最后,竟然是以复立废太子草草收场,难道这真是出于康熙的本意吗?

康熙又会是一个这边刚废太子,那边又随意复立废太子,对待国家大事如同儿戏一般的人吗?

其实复立废太子,并非出于康熙的本意,只不过是形势所迫不得已而为之。

康熙再立废太子,并非本意,是出于这个迫不得已的原因!

康熙心目中储君已有人选

即非废太子,也非八阿哥。

雍正王朝小说中,康熙询问布衣谋士方苞,选何人为储君?方苞回答:观圣孙。意思是如果只看皇子,最多可保兴旺一代,而观圣孙,可保大清兴旺三代。众所周知,康熙最疼爱四阿哥的儿子弘历,因而方苞一席话更加使康熙确定内心储君人选,非胤禛莫属。

康熙再立废太子,并非本意,是出于这个迫不得已的原因!

康熙复立废太子乃仓促举措,实非本意

官员们举荐太子有了结果以后,康熙并非直接在朝堂之上公开讨论,而是先到上书房打探结果,当听到举荐八阿哥的人最多时,康熙心中暗暗吃惊,因为八阿哥并不是他心中的储君人选。但八阿哥居然获得了包括上书房大臣佟国维、马齐等重要大员的一致推荐,以及其它官员的联名保举,八王爷结党势力竟然如此之大。康熙面无表情,对此显得异常冷淡,不再讨论下去。甚至还当面教训了支持八王爷的佟国维。

等到了在朝堂上公开讨论推荐太子结果时,康熙一句:推举的结果似乎已经出来了,但是这些荐章又能说明什么呢?

直接否定了推荐结果。无异于给了八王党当头一棒。但是康熙此时也是骑虎难下,让大臣举荐新太子的自己,大臣举荐完了,现在不作数了又是自己。这岂不是戏弄群臣?

当时包括十四阿哥、八阿哥,以及以佟国维为首的大员,也都挺身而出向康熙讨要说法。十四阿哥更是直言:“这都是着了皇阿玛的道”!直接让康熙羞愤难当,康熙更是恨不得宰了这个兔崽子。

康熙就这么不中意八阿哥?仅仅在推举新太子的过程中,八阿哥至少犯了两大忌讳?

第一忌讳:旁门左道,非正大光明。八王党弄了个江湖术士,搞出个什么八王大,王上加白。这些雕虫小技,糊弄市井妇孺还差不多。而去糊弄康熙,简直愚蠢至极。康熙英明神武,看这拙劣的演戏,怎么不生厌恶之情。

第二忌讳:阿哥结党,大清制度,阿哥不能私下结交大臣。八王爷倒是厉害,竟然弄得满朝文武都是八爷党,权倾朝野,一呼百应,联名保举。在康熙眼皮子底下,玩了把大牌。这已经危害到皇权,康熙怎么能不震惊?

康熙再立废太子,并非本意,是出于这个迫不得已的原因!

康熙为什么不直接立胤禛为太子,而选择复立废太子?

主要还是胤禛为江山社稷铁面无私,不结党营私,弄得孤臣一人。如果此时把胤禛推向太子,无异于把胤禛推到了八王党的矛头上。就是康熙有心想保护胤禛,在八王党强大的势力之下,也未必能如愿。不如索性再把废太子抬出来,让废太子继续顶着八王党的矛头,也给自己腾出点时间,慢慢翦除八王党党羽。康熙雷厉风行,当下就翦除了八王党一大势力——佟国维。

其实很可能,康熙也是在看了四阿哥密折保举废太子得到启示,四阿哥胤祯的话就是:皇阿玛,老八那个长矛太凶,儿臣现在挡不住,还是再把二哥给架上去吧!

由此可见,康熙复立废太子是在仓促之下,也是迫不得已!

从康熙复立废太子中,我们可以学习到这些宝贵道理:

一、权术有时是,名为举荐,实为操纵。重要的事,提前摸清情况,做好准备,不至于到时手忙脚乱。

二、计谋策略的实施,是否有效,要看作用对象和环境。

三、当实力不足时,且不可操切,图虚名,不务实,要懂得潜龙勿用的道理。

欢迎留言讨论,我会一一回复。未关注的用户,可以点击右下方关注。

谢谢观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