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又稱瓊崖,歷史上瓊州、崖州曾平起平坐,但瓊州多占上風

海南省,位於我國最南端,省會海口市,北與廣東省隔瓊州海峽相望,西與越南相對,東與南同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在南海中相鄰,陸地面積僅3.54萬平方公里,但海域面積約200萬平方公里,是我國海域面積最大的省份,也是我國面積最大的省。

海南又稱瓊崖,歷史上瓊州、崖州曾平起平坐,但瓊州多佔上風

海南,簡稱“瓊”,又稱瓊崖,以瓊州、崖州而命名。秦始皇平定嶺南後,海南島開始受到華夏影響,漢武帝平定南越國後,海南島正式納入華夏版圖,置儋耳郡和珠崖郡,後均遭廢棄,之後數百年間海南島歷史較為模糊,並未得到有效開發。

海南又稱瓊崖,歷史上瓊州、崖州曾平起平坐,但瓊州多佔上風

自隋朝開始,中原王朝開始對海南島進行有效的統治和開發,唐時環海南島置崖州、儋州、振州,又有分崖州置瓊州,析振州、崖州各一部設萬安州,值得一提的是崖州並不是現三亞,而是位於現海口市境內。

海南又稱瓊崖,歷史上瓊州、崖州曾平起平坐,但瓊州多佔上風

宋朝時期,瓊州的政治地位得到加強,宋朝政府推行“並崖入瓊”和“改振為崖”政策,結束了海南島北部老政治中心崖州與新政治中心瓊州並立的局面,將島南的振州改為崖州,形成了一北一南一瓊一崖的局面,“瓊崖”也就成了海南島的代稱。

海南又稱瓊崖,歷史上瓊州、崖州曾平起平坐,但瓊州多佔上風

明朝時期,海南島得到了有效的開發,變為“南溟奇甸”,改變了宋朝海南即代表著貶謫之地的局面。這一時期,瓊州府的地位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朱元璋時瓊州就升為瓊州府,統管全島。清初,海南島行政區劃基本承襲明朝制度,直至清末才有了大的改變。

海南又稱瓊崖,歷史上瓊州、崖州曾平起平坐,但瓊州多佔上風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雷瓊道改稱瓊崖道,崖州升為直隸州,與瓊州府南北並置。民國初,瓊州府廢,瓊山縣直屬於廣東省,崖州直隸州廢,設崖縣。1926年,海口從瓊山縣析出,單獨建市。

海南又稱瓊崖,歷史上瓊州、崖州曾平起平坐,但瓊州多佔上風

1950年5月,海南島解放,設海南行政區,隸屬於廣東省,1988年,海南省成立,轄海南全島及南海海域,省會海口市。海南建省後轄19個市、縣、自治縣,其中地級單位僅有海口市及三亞市兩個,分別為原瓊州及崖州,這代表了瓊崖在海南省的地位。

海南又稱瓊崖,歷史上瓊州、崖州曾平起平坐,但瓊州多佔上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