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般的西安城墙是怎样“炼”成的?

城墙,是古代人类保护家园的一道重要屏障,很多古老的城市都曾有过。

然而,历史总是不断翻开新的篇章,不少城墙随之消失在了岁月长河之中,仅存下为数不多的一些“硕果”。

其中,西安城墙是保存最完整的中国古代城垣建筑,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军事城堡设施。

这既是古今有识之士庇护的功劳,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自身过硬的“体格”。它这钢铁般的“体格”是怎样炼成的呢?

钢铁般的西安城墙是怎样“炼”成的?

功不可没的三合土

考古人员发现,从明西安城墙断面看,古人在建造时使用了多种材料。

这里面就包括了中国古代建筑土料中的最高等级者——三合土。

三合土也叫灰土,一般由黄土、石灰和沙子混合而成,夯实后极其坚固。

钢铁般的西安城墙是怎样“炼”成的?

统万城等不少古代城堡也采用了三合土工艺

据专家们考察,处于顶层铺地砖之下的三合土层,混合均匀、质地紧密,在西安城墙的顶部形成了一个防渗漏、防风化的保护层。厉害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三合土层不但没有松散掉,反而越来越硬了!

钢铁般的西安城墙是怎样“炼”成的?

三合土层可以防渗漏、防风化

不过,古代很多砖城最容易朽坏的地方,往往是墙根。因为地下潮气上侵,会使墙根泛潮出碱、风化起酥,继而掉渣落粉,接着墙角内洼,最终墙体倒塌。

为了把险情扼杀在摇篮里,当年的建设者们在西安城墙外侧的底部(砌了城砖和条石部分的下部),也夯了好几层三合土作为基础。古城墙得以“延寿”,三合土功不可没。

钢铁般的西安城墙是怎样“炼”成的?

坚固的三合土给西安城墙延了寿

瓦刀都难砍下来的灰浆

除了三合土,西安城墙里的古代城砖和灰浆的质量也相当了得。

20世纪80年代修整城墙时,人们曾烧制了一批仿明城砖。有意思的是,经过二三十年,这批仿制砖已经开始风化,而明城砖却依然如故。

钢铁般的西安城墙是怎样“炼”成的?

明城砖质量相当了得

更神奇的还在后头呢。

2004年,专家们打算研究一下明城砖的表面痕迹,便着手清除城砖上的粘结白灰。这时,一件令大家没想到的事发生了——这些白灰居然用瓦刀都很难砍下来!

对此,坊间曾有传说:明西安城墙在粘砌城砖时,运用了最高级别的糯米灰浆。后来,西安交通大学有关研究部门进行了化验,证实其中含有糯米类材料。

钢铁般的西安城墙是怎样“炼”成的?

优质灰浆把城砖牢牢地粘结在了一起

值得注意的是,修整明西安城墙时,其暴露于外部的灰浆已经干透,十分坚硬。而很多处于内部的灰浆还有一定湿度,呈现柔软的状态。这密闭性,杠杠的!

巧妙布局的排水系统

城墙是裸露在室外的建筑,如果没有深谋远虑的设计智慧,施工质量再好,也无法扛住大自然的严酷考验。

于是,在乾隆年间那次著名的西安城墙大修中,主持维修工程的清代陕西巡抚毕沅改建了排水系统:先在海墁上填夯三合土,再铺上城砖,将全城海墁按一定的内倾度砌成微斜坡。同时在城墙内侧,每隔数十米砌一条砖石制成的流水槽,槽上有吐水口,下有滴水石。

钢铁般的西安城墙是怎样“炼”成的?

流水槽有效防止了城墙墙体因雨水浸泡而坍塌

这样一来,雨水就能迅速地从海墁斜坡流向排水槽的吐水口,然后顺槽而下,到滴水石后,再散入城墙下的阴沟,有效防止了城墙墙体因雨水浸泡而坍塌。

毕沅的这套排水系统,看起似乎并不复杂,但如果没有它,很难想象古老的城墙能够完好地保存下来。

钢铁般的西安城墙是怎样“炼”成的?

西安城墙屹立至今,助其“长寿”的精巧设计、扎实工艺自然还有很多。叹服之余,它们所凝聚的卓越智慧和宝贵经验,才是更值得后人学习借鉴之处。


图片来源|西安城墙保护基金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