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現這4個行爲,家長要趕緊糾正,否則長大肯定是「白眼狼」

前幾天晚上去小區樓下溜彎,夏天晚上涼快,很多家長都會帶著小朋友出來玩,走到一個花壇邊,看見一個三歲左右的小男孩正氣勢洶洶的拳打腳踢一位60多歲的阿姨,阿姨還滿臉寵溺的哄著孩子,嘴裡唸叨著,寶寶別生氣了,是奶奶錯了,奶奶不應該吃你的餅乾,旁邊站著的年輕女士(應該是小男孩的媽媽)無動於衷。

看到這一幕心裡真是咯噔一下,聽那意思應該是阿姨吃了兩塊孫子的餅乾,就這麼大點事,值得這個小孩子對自己的奶奶拳打腳踢。更不能理解的是奶奶還反過來哄孫子,而且旁邊的媽媽對此視若無睹。

父母勞心勞力的養大一個孩子,不說為了給自己老,但還是希望等自己老了以後可以享受天倫之樂。但是有這些特徵的孩子,如果家長不及時糾正,長大肯定會長成白眼狼。

俗話說:“三歲看小,七歲看老。”孩子的某些態度,跟父母的言行有很大的關係,父母的某些行為會直接導致孩子的不懂感恩。孩子將來孝不孝順,從現在的一些表現就能看出端倪。如果發現孩子有下面這4種行為,父母就需要及時糾正了!

孩子出現這4個行為,家長要趕緊糾正,否則長大肯定是“白眼狼”

隨意頂撞父母,對長輩動手

隨意頂撞父母,對長輩動手,我覺得這種事是堅決不能容忍的,更不能縱容,尊重長輩是孩子最基本的教養。現在大多數家裡都是一個孩子,一家6個大人圍著一個小孩轉,父母對孩子百依百順,老人更是把孩子捧在手心裡,要什麼給什麼,由此造成了孩子什麼要求沒滿足他的情況下,就隨意耍小性子,如果不能及時對這樣的行為加以引導,孩子只會越來越隨心所欲,一點也不體諒父母。

當孩子開始頻繁頂撞自己時,父母也必須該反思一下自己了,是不是對孩子太縱容了,要開始引導孩子,心平氣和地和孩子談一談,耐心地指導他們,擺正心態。如果孩子從小表現出對長輩的毫不在意,沒有一點對長輩的尊重之意,家長還對孩子這種行為放任不管,那早晚孩子的拳頭也會落到你身上。

不懂得感恩

有位網友說,之前在公交車上看見這樣一個情節,一位爺爺接孫女放學,孫女在車上睡著了,手中拿著牛奶要掉下來了,爺爺要幫她接過來,結果孫女被吵醒,便對爺爺大吼“你吵我幹什麼?”爺爺說:牛奶要掉了,孫女不但不謝爺爺,還大罵“你管我啊,掉了就掉了吧,你煩不煩啊!”全車人的目光都在這個小女孩身上,她還一直不停地吼,爺爺一直微笑著,估計這種情形應該是經常發生了!

全家人都圍著孩子轉,孩子時刻“被愛”著,久而久之,孩子認為這是理所當然,家長更加認為這是理所當然!教育孩子懂得感恩和尊重別人是很重要的事。如果父母一味溺愛,孩子不懂回報,即便走上社會也會遭遇碰壁,甚至可能無法無天!

孩子出現這4個行為,家長要趕緊糾正,否則長大肯定是“白眼狼”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教育孩子懂得感恩,可以從這幾點著手:

  • 讓孩子和你一起勞動

吃完飯,你不防讓你和你的孩子一起洗洗碗;周未,你不防讓你的孩子和你一起掃掃地,清潔整理家居衛生,因為只有孩子自己做了,看到別人做了他才會明白勞動的艱辛,才能心存對別人的關心。

  • 不要讓孩子死讀書

不是學歷高的人才知道感恩,相反只會讀書的孩子,成績再好,不懂做人,不會感恩死讀書的人對社會並沒有太大貢獻,也不會取得太大的成就,只讀書,死讀書會造就孩子的一種優越感,高高在上的感覺,讓人很難接近,造成孩子更加孤僻,所以在孩子讀書的同時,要教會孩子不要死讀書。

  • 不要嬌生慣養,不要為孩子包辦一切

孩子不要嬌生慣養,你有錢可以讓孩子去學鋼琴,可以讓孩子去各種培訓班,可以送孩子出國留學,這不是問題,但在做這些的同時,你要讓他知道掙錢的不易,不能造就他為此的驕傲。

  • 不要扭曲了孩子的價值觀

不要讓孩子覺得有錢就等於幸福,不要讓孩子把金錢當成自己的唯一目標。錢不是萬能的,讓孩子感覺這個世界其他的美好,讓他更多的感受愛,感受被愛,豎立自己正確的價值觀。

  • 父母要給孩子做出榜樣,給孩子"回報"的空間。
孩子出現這4個行為,家長要趕緊糾正,否則長大肯定是“白眼狼”

霸佔東西

朋友說,週末帶孩子出去玩的時候,發現孩子到了一個新地方,總是要拿人家的東西,不是要佔為己有,就是翻來翻去,摸來摸去,讓人家很厭煩,雖然人家不說,但從眼神和態度裡面可以看出,明顯是討厭我們了。

出現獨佔現象,是寶寶自我意識建立的重要標誌,此時家人要正確對待。堅持讓一個分化自我、社會性萌芽發展的2歲寶寶懂的分享,如果寶寶都已經三四歲了,仍然不願意與人分享,就需要父母找找原因了。

自身及家庭的原因——與父母的教育有關:有的寶寶獨佔習慣是從小養成的。比如,有的父母去買東西,買回來看見寶寶說:“寶寶,我給你買好吃的了。”這個“給你買”的概念一旦形成,買來的東西在寶寶看來就是自己的了,還給別人分什麼,時間長了就養成了獨佔行為。

與父母的行為有關——2歲左右的寶寶正是自我意識萌芽和建立的關鍵期,

這個時期的寶寶正是通過自己的東西來建立自我的概念。有些家長不懂得其中的道理,強行讓寶寶進行分享,反而讓寶寶建立了對自己所屬物品的不安全感,就真的不願意分享了。

與家庭成員結構有關——現在的家庭中大部分是一個寶寶,從小沒有兄弟姐妹和他分享東西,加上長輩對她的溺愛和遷就,慢慢地形成了獨佔行為。

孩子生下來是一張白紙,我們一定要學會指引!

面對孩子“獨佔”父母應該怎麼做:

1、尊重孩子的發展規律,不在孩子建立自我意識的時候強行分享他的物品。

2、爸爸媽媽可在日常生活中給孩子做良好的分享示範,把食品、物品和家人進行分享,正確示範的同時建立孩子分享的意識。

3、鼓勵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一起分享玩具,如果孩子把自己的零食或玩具分享給小朋友,父母要及時給予鼓勵和讚賞。

4、從小培養孩子的物品歸屬概念,讓他能分清“我的”、“你的”、“大家的”比如帶著孩子一起分碗筷,告訴他:“這是媽媽的,那是爸爸的,最小的是你的”。

孩子出現這4個行為,家長要趕緊糾正,否則長大肯定是“白眼狼”

習慣把錯推到別人身上

現在很多的孩子盛氣凌人,容不得家長說他半句不是!很多時候明知自己做錯了,但你說他一句,他愣把責任推得一乾二淨,還把錯怪在家長身上,多說兩句,就躺地上撒潑打滾,讓人束手無策。

比如說,小孩兒不小心撞到桌子上,大哭。中國媽媽和日本媽媽對這件事情的態度是不同的:

中國媽媽往往第一個動作是打桌子,當然這是哄小孩兒的一種方法,可是在無形之中告訴孩子,責任在別人。日本媽媽把孩子帶到桌子旁邊說:“來,再走一次。一個人跑步會撞到桌子有3個原因:第一個是小孩兒跑步的速度太快,躲閃不及;第二個是小孩兒的眼睛一直看著地沒有注意前方;第三個是小孩兒心裡面不知道在想什麼,你是哪一種呢?”

從上面的小故事可以看出,日本的教育非常注意對孩子責任心的培養,桌子是沒有生命的,不能把撞到桌子的責任歸咎於桌子,推卸責任是不可取的。

一個人是應該從小負起責任的,這樣長大後才能更好地為自己負責、為社會負責。小孩的思想都是大人從小灌輸的,或者是不是他以前一犯錯你們就打罵他,導致他害怕承認錯誤以致於撒謊推卸責任。那麼大人就要以身作則,主動在孩子面前承認錯誤,讓他知道主動承認錯誤並不會捱打捱罵,只要改正反而能得到大人的讚許。

我們一定要通過孩子的問題,找出我們自己的問題,修正我們自己,因為孩子所有的問題都是我們自身的問題,我是一切的根源。孩子做的每件事都沒有錯,錯就錯在家長們沒有教育好,每個孩子都是一張白紙,最先在上面畫畫的人是父母!

擴展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