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不能買什麼》金錢與公正的正面交鋒

《金錢不能買什麼》金錢與公正的正面交鋒

這個以經濟為發展的第一驅動力的時代,金錢的地位被推崇到了至高的境界。很多人眼裡只有金錢,甚至在金錢的追逐中迷失了自己。金錢好像變得無所不能,金錢成了世間一切事物的衡量標尺。

然而有些領域,不屬於經濟學的領域,而是屬於道德的領域,因為金錢的侵蝕,我們反而會失去了更美好的東西。

道德所代表的是我們希望世界運作的方式,而經濟學所代表的則是世界實際運作的方式。經濟學,絕不能做道德買賣。

《金錢不能買什麼》金錢與公正的正面交鋒

今天為您分享的《金錢不能買什麼》這本書就是討論金錢與道德的關係的,本書的主旨就是——金錢不能侵蝕道德的領域,金錢對道德領域的侵蝕會讓我們失去更美好的東西。

《金錢不能買什麼》金錢與公正的正面交鋒

一、萬能的金錢

在這個物質的時代,金錢漸漸成了衡量一切的標尺。一切的物品,不管是經濟學領域的,還是經濟學以外的物品,都可以用金錢來購買,從這個角度來講,金錢就像是萬能的。

我們不僅可以用錢買到一般意義上的商品,比如:汽車、房子、遊艇、奢侈品等等,我們還可以用錢買到,嚴格來講都不能算商品的東西。

我們可以用金錢買到排隊優先權:比如,機場裡的快速通道;購買倒賣的門診號;花錢找人替自己排隊等等。

我們可以用金錢買到代孕服務:比如,印度媽媽的代孕服務,每位6250美元。西方國家那些尋求代孕的夫婦們越來越多地將代孕之事外包給印度婦女,因為代孕在那裡是合法的,而且價格也不足美國現行價格的三分之一。

《金錢不能買什麼》金錢與公正的正面交鋒

我們可以用金錢買到狩獵瀕危動物的權力:比如,南非開始允許農場主把射殺有限數量犀牛的權力出售給狩獵者,以此激勵農場主去飼養和保護各類瀕危物種。農場主以每頭黑犀牛15萬美元的價格,出售給狩獵者。

我們可以用金錢買到碳排放的權力:比如,歐盟構建了一個碳排放交易市場,從而使得一些公司可以買賣排放權。碳排放的價格是,13歐元每噸。

我們可以用金錢買到著名大學的錄取名額:比如,美國一些頂尖學府的行政人員曾告訴《華爾街日報》,他們的學校錄取了一些並不十分優秀的學生,其原因是這些學生的父母很富有,並有可能給學校捐贈一筆可觀的錢。

我們甚至可以用金錢買到孩子,買到老婆,買到人體器官等等,金錢正在變得無所不能?

《金錢不能買什麼》金錢與公正的正面交鋒

二、金錢不能買什麼

當然即使在這個非常崇尚金錢的時代,還是有金錢不能買到的東西。

比如,金錢不能買到“友誼”:雖然我們可以花錢僱人來做你朋友能為你做的事情,但是買不來真正的“友誼”。比如,當我們出門時幫我們收一下包裹;必要時幫我們照看一下孩子;我們心情不好時,傾聽我們的煩惱,並開導我們等等,但是都不是真正的友誼。

金錢不能買到“諾貝爾獎”:我們雖然可以從獲得過“諾貝爾獎”的人那裡買到“諾貝爾獎”的獎品,也可以陳列在客廳,但是我們卻無法買到那個獎項本身。因為這不僅是“諾貝爾委員會”不出售這些獎項,即使“諾貝爾委員會”拍賣他們的獎項,比如,一年出售一個諾貝爾獎,那麼所購得的那個獎也定會與真正的獎不一樣。因為“諾貝爾獎”不只是獎品本身,更重要的是獎品背後的尊敬和榮譽,但這是花錢買不來的。

金錢是不能買到這種和“諾貝爾獎”一樣,背後代表著尊敬和榮譽的獎項的,比如“奧斯卡獎”、“奧運會冠軍”、“足球的金球獎”等等

金錢在這裡不是萬能的,也有金錢所不能買到的東西,但是還有一些東西,金錢雖然可以買到,但是買到的物品本身可能會遭到貶損、腐蝕或減少。

《金錢不能買什麼》金錢與公正的正面交鋒

三、金錢與道德的較量

1、2008年金融危機以前,是“市場必勝論”的時代,這時是完全信奉市場,放鬆監管,甚至不監管的瘋狂時代。

如今,這種信念遭到了質疑,因為金融危機不只是引發了人們對市場有效分配風險能力的質疑,而是市場已經遠離道德規範,我們需要重建市場與道德規範之間的聯繫。

我們需要重新思考市場在我們社會中所應當扮演的角色。

列維特和都伯納說:“經濟學,絕不能做道德買賣。道德所代表的是我們希望世界運作的方式,而經濟學所代表的則是世界實際運作的方式”。

當市場邏輯關注物質商品(比如,汽車、烤爐、電視等)的時候,物品的價值就是一個消費者偏好的問題。但是,當市場邏輯被運用到性、生育、孩子撫養、教育、健康、刑法、移民政策和環境保護等問題時,我們就不太有理由假定說,每個人的偏好都是具有同等的價值。

在這些充滿道德意義的領域中,一些評價物品價值的方式可能會比另一些方式更重要,也更為恰當。

市場的擴張使得市場邏輯與道德邏輯(也就是解釋世界和改善世界)之間的區分變得更為複雜了。

《金錢不能買什麼》金錢與公正的正面交鋒

2、經濟學的核心原則之一就是價格效應:當價格上漲時,人們就會少買東西;當價格下跌時,人們就會多買東西。這個原則在經濟學的範圍內是有效的,但是超過經濟學的範圍就是無效的。

比如:託兒所接孩子,當託兒所對晚接孩子的家長不收費時,晚接孩子的家長很少;但是一旦收費,晚接孩子的家長會迅速增加。因為你不收費時,家長晚接孩子,他們會覺得愧疚,所以儘量不晚到,而一旦收費時,他們就覺得這是我交了錢的,不會有愧疚的心理,晚到是理所當然,所以就會晚到。

在市場侵蝕非市場規範的地方,經濟學家(或某個人)就必須確定這是否代表我們失去了我們應予以關注的某種東西,比如上述例子中,家長不再為遲接孩子而感到的愧疚。

比如,如果我們付錢來鼓勵孩子讀書,那麼會使孩子將讀書看成是一份賺錢的工作,並且會減少讀書本身的樂趣。

我們應該對下述問題做出道德評價:金錢可能會侵蝕或將其排擠出去的態度和規範具有何種道德重要性?非市場規範和預期的缺失是否會以我們感到懊悔的方式改變那種活動的性質?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是否應當避免把金錢激勵措施引入這種活動之中,即使這些措施有可能帶來某種好處?

當我們處於道德領域之內時,為了決定我們是否應當依賴金錢激勵措施,我們需要追問這些激勵措施是否會腐蝕那些值得我們予以保護的態度和規範。

《金錢不能買什麼》金錢與公正的正面交鋒

3、購買嬰兒,不同於僱來的朋友或買來的諾貝爾獎。

如果存在一個收養嬰兒的市場,那麼人們以現價購買之後就可以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孩子。這樣一個市場是否存在道德爭議,乃是一個需要我們進一步予以思考的問題。

乍看起來,下述兩類物品之間有一種明顯的區別:一類東西(比如朋友和諾貝爾獎)是金錢不能買的,另一類東西(如人的腎臟和孩子)是金錢能夠買的,但在是否應當買賣上存在爭議。

其實仔細審視我們就可以洞見上述兩類東西都有一個共通之處:在上述顯見的情形中,金錢交易損毀了人們所購買的物品,而在上述存有爭議的情形中,物品會在買賣後得以存續,但結果卻有可能遭到貶損、腐蝕或減少。

所以我們判斷一個物品是否可以買賣的標準就是——這個物品在買賣過後,是否有可能遭到貶損、腐蝕或減少。

金錢不能無限制的侵蝕道德的領域,雖然金錢也許會帶來一些好處,但是這會讓我們失去更美好的東西。從我們自己做起,用“判斷一個物品是否可以買賣的標準——這個物品在買賣過後,是否有可能遭到貶損、腐蝕或減少”來判斷一個物品是否可以買賣,如果不能我們就堅決不參與其中,還要勇敢站出來阻止,為世界越來越美好獻上一份力量。

恭喜您,又讀完一本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