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方法|考場作文失誤分析及解決對策

好作文都是相似的,那麼,失誤的作文又怎麼樣呢?今天,我們總結一些作文失誤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希望同學們注意,不要犯類似的錯誤。

寫作方法|考場作文失誤分析及解決對策

一、題意吃不透

命題過程就是設限的過程,這些“限制”有的是顯性的,白紙黑字明明白白寫著:有的是隱性的,考生得通過對作文題目的解讀來破譯;有的是硬性的,考生沒有選擇;有的是彈性的,命題者只劃定了範圍,考生在這個範圍內是自由的。審題可以看成是命題的逆過程,審題的目的就是吃透題意,也就是看清楚命題者劃定的“條條框框”,特別是那些隱性的、彈性的“條條框框”,此處為“事故多發地帶”。

審題是作文的第一步,也是關鍵步驟,在審題上犯錯誤,那是方向性、戰略性的錯誤,其結果必然是災難性的。考生當慎之又慎,什麼時間都能省,難有審題時間不能省。為了防止疏漏,審題可以按照由粗及細、由淺入深、由顯性到隱性有序地進行。

先看題型:續寫,改寫,擴寫,縮寫;看圖作文;根據材料自己提煉觀點作文;提供話題自擬題目作文;等等

再看人稱有沒有限定,文體有沒有限定。

最後,揣摩命題意旨,因為這方面常常是隱性的、彈性的,所以需要考生運用思辨思維去揭開語言的面紗,洞悉題旨的傾向性及“邊界”。

【例如】作文題“剎那間,我發現了自我”,有三個詞需要考生去琢磨:剎那間、發現、自我。“剎那間”必須是在某一個特定的時刻發生的事件;“發現”,隱含的意思是“以前並未發現”,也就是說,自己以前並沒有認識到這個“自我”;“自我”,也就是真實的我,不能是別人,更不能是假“自我”之名寫的寓言(試卷中有的同學寫的“自我”居然是小貓小狗、紅花綠草……)

在審題問題上,有兩點需要特別強調:

一是要多識善比,辨明差異。在審題實踐中,有相當一部分考生容易“激動”,那就是看到似曾相識的題目,不問青紅皂白,照搬照用,缺乏靈活變通,最終導致走題。

二是要認真研讀“提示語”,善於捕捉審題信息。實際上,提示語大大拓展了考生的思路。如果考生認真讀懂了作文題的提示語,相信大部分同學都會文思泉湧的。

如果,沒有吃透題意就匆忙下筆,就會造成下筆千言,離題萬里的遺憾。

二、沒真情實感

一篇作文,閱卷老師一般只作兩分鐘的停留,所以通常情況下只能粗讀甚至跳讀。但也有例外,那就是作品有真情實感。人都是有好奇心的,當一段極富個性色彩“真實”(其實未必真實,也可以是虛構)的人生經歷及由此產生的情感體驗擺放在閱卷老師面前時,他就可能因為獵奇心理而暫時忘卻自己的閱卷老師身份,沉將進去,情不自禁一字不落地把文章讀完——於是這個考生能得到老師特別的眷顧。怎樣才能“勾引”閱卷老師?選材是關鍵。在“主旨”的統帥之下,寫自己熟悉的生活,心中有數,筆下有路,文氣既暢,也容易寫出真情實感。

可以肯定地說,我們每一個人的記憶深處都會有這樣一些看似庸常的“瑣屑”等待我們把它“激活”。當然,原生態的事件和情感往往是粗糙的,它只是“毛坯”,我們不能把它“拷貝”到我們的文章裡,我們要依據主旨的需要,對它進行藝術處理,使“生活的真實”昇華為“藝術的真實”。

最後要強調的一點是並非所有的真情實感都有表達的價值。自私、狹窄、陰暗甚至齷齪的情感即使是真實的也因與人類的普世價值,向上、向善的主流背道而馳而失去意義。健康的真情實感應該具有人文情懷,關注人生的幸福、追求、痛苦、困惑、掙扎;應該凸顯公民意識,關注社會的陰暗與光明,醜惡與美好。喜、怒、哀、樂、憂、惑,一切都源於對生命的關注、尊重和悲憫。

寫作方法|考場作文失誤分析及解決對策

三、考場走鋼繩

些考生作文水平一般,可心氣高,總想出奇制勝,一試成名,他們不按常規思路立意、選材、謀篇佈局,喜歡弄險。若是平日裡自由寫作,自然無可非議,但在事關自身前途命運的考場上“走鋼索”,就無異於用兩隻腳去測量河水的深度了——這樣做是極其冒險的。

有些考生喜歡隨意更換題目的關鍵詞,這也是極端危險的。如命題作文“幸福的顏色”,有考生通篇以“快樂”點題。誠然,“快樂”和“幸福”有關聯性,但兩者並不全等,就有偏題之嫌。更有考生通篇敘寫“親情”,“親情”當然是“幸福”的,因而也就符合題意了,這叫胡亂聯繫。

因此,建議考生在沒有絕對把握判定兩個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完全相等的情況下,千萬不要偷換題目的關鍵詞。萬一在寫作過程中發現自己好像轉移話題了,那就得采取補救措施。可以在文章的節點處(開筆之端、敘事之後、析例之時、收尾之處)打“補丁”,用議論性語言稍稍彌合話題和原題之間的邏輯漏洞。如“幸福的顏色”一例,你可以給你寫的“親情”打上類似這樣的“補丁”:在我跌入人生的低谷,心灰意冷的時候,是親情給了我熱量,我像凍僵的孤雁,在母親細心的撫慰中解凍,在父親關切的目光中感到了暖融融的幸福。這種幸福就是那溫暖的桶黃色的火苗,給我的幸福印上了用不褪色的顏色。

四、主旨隨意變

文章的主旨一旦確定,便應視之如青山,巋然屹立,不可動搖。在整個行文過程中,考生應不時抬頭看看那座“青山”,做到眼裡有,心中有,筆下有。寫什麼、怎樣寫才能更好地表現主旨,這是一個與整個作文過程相伴始終的問題,須臾不可忘。

從宏觀方面講,要思考你所佔有的材料中,哪一則或哪幾則材料更切合要表達的主旨。材料選定後,還得思考,哪些與主旨關聯緊密,是主幹,必須詳處理;哪些只是必要的交代,可以略處理。再有要思考如何起筆,又如何收尾。

以上這些都是直接關係到寫作成敗的大問題,一定要在動筆之前有個通盤的哪怕是大致的考慮,切忌信馬由韁,邊寫邊想,腳踩西瓜皮——滑到哪兒算哪兒。微觀方面,遣詞造句,乃至段落的劃分、標點符號等等。總之,一切都要以能否更好地表現、彰顯主旨為考量。有的考生主旨意識不強,信筆寫來,有話說就多說兩句,沒話說就少說兩句,東一榔頭西一棒,這種近乎“夢遊”的寫作狀態是絕不可能寫出像樣的文章的。還有的考生宏觀問題考慮不周,倉促動筆,寫著寫著,就不知不覺發生“漂移”,常有遊離於主旨的文句甚至文段閃將出來,這樣的句子多了,就難逃“離題”、“跑題”、“偏題”的評判了。

寫作方法|考場作文失誤分析及解決對策

五、故作深沉

古人說“文似看山不喜平”,“平”似乎成了作品的硬傷。誠然,就自由創作而言,“平”確實不是正面的評價(語言風格除外),但考生坐在考場,並非自由撰稿人,考試結果又事關前途命運,這“平”字就不能輕易否定了。筆者特別要強調的一點是主旨的表達方式,含蓄要有度,切忌晦澀、朦朧。因為每份試卷老師只有兩分鐘左右的時間閱卷,只能“囫圇吞棗”,沒有時間咀嚼品味,因此而對作文作了誤判,那也是常有之事,而這樣的誤判卻是考生不可承受之重。所以筆者要給那些寫作水平不高,隻立足於拿基本分的考生一個建議,如果你沒有能力拿捏“深沉”的分寸,不能確信你的主題是顯豁的,還是老老實實把它給點明為好。

六、非驢亦非馬

為了給考生足夠的自由發揮的空間,命題者一般不限定文體。但不限文體不是說不要文體,你選擇了什麼文體就應該寫成什麼文體,而不能寫成“四不像”。

記敘文要有完整的故事情節,要有中心人物,要有細節描寫。記敘和描寫的成分要佔到篇幅的四分之三,最少不少於二分之一。議論、抒情要基於記敘和描寫,要少而精。議論文觀點要鮮明,論據要充分,論證要嚴密。儘量不要寫科幻作品,科學知識的欠缺很可能使你的作品看起來更像“魔幻”文字。寫散文要有一定的文學素養,“散”得開有賴於豐富的積累和敏捷的思維,“收”得攏則需要較高的駕馭素材、“串珠成線”的本領。前者絕非一日之功,後者倒是有捷徑可尋一一如果你實在找不到更好地將眾多素材連接成篇的方法,那就仿照電影蒙太奇手法採用“片段式”。

如果,我們的作文避免了以上的問題,高分應該是很容易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