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制度发挥作用?先搞明白 “细节复杂性”与“动态复杂性”


做企业很复杂,很多人连复杂性是什么都没搞清楚,自然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第五项修炼》作者、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认为,复杂性可以分为两种:细节复杂性和动态复杂性。彼得·圣吉说:“绝大多数的管理工作,真正重要的是去理解动态复杂性,而不是细节复杂性。”最终的结果就是,用越来越复杂的解决方案,去应对越来越复杂的问题,成本很高,效果却很差。

如何让制度发挥作用?先搞明白 “细节复杂性”与“动态复杂性”

今天我们谈一下对企业至关重要的制度建设困境。企业决策者及执行人在制度建设过程中常常陷入一些误区,使得制度在制定或执行时与企业的管理需要脱节,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处理好细节复杂性与动态复杂性的关系。下面的几个误区就需要特别关注:

第一,制度不是越全越好。

很多企业总想着把制度制定全。笔者要说的是制度的多少、细致程度跟企业的行业、性质、规模、发展阶段息息相关。一般而言,风险防范越高的行业,制度规定的越全;国有成分越高或者越倾向外资类企业,制度规定的越全;规模越大的企业,制度规定的越全;发展越成熟的企业,制度规定的越全。相反,作为占企业数量众多的大多数的民营企业或起步发展的企业,制度刚开始建的时候,没必要建那么全。这个时候是要生存再发展,以自身的灵活性来获得竞争优势,不要在这时把自己拘束住。只将业务开展、财务、企管、人资等基本的制度建立起来就可以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再慢慢完善。

第二,制度不是越细越好。

很多制度的起草者,总觉得制度越细越好。最好是方方面面都想到,都完美无缺的再进行下发。但在实际运行中都是伴随着企业的发展,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或新的变化,不断的完善制度的。即根据现在出现的问题,要规范的事项,办事程序、标准等先建立起来,不求全、不求多细,满足现在实际情况就好。然后每隔一定周期,根据企业生产经营变化、新出现的问题再修订、完善制度。

第三,制度不是下发就OK了。

如何让制度发挥作用?先搞明白 “细节复杂性”与“动态复杂性”

我们看到,以上三个误区都是把制度建设的重点放在细节复杂性上,其实制度的下发仅仅是制度建设的开始,后续还要根据制度实施执行情况动态调整,充分解决动态复杂性问题。具体还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 制度的宣传解释。作为制度的起草部门,制度为什么制定,用来规范什么,有什么好处,每一个条款怎么解释等最清楚。在下发之后,要组织各单位一起学习制度,在各种场合宣传和讲解制度,推动制度的贯彻实施。

2. 制度的执行跟踪。要跟踪制度具体执行情况,哪些执行了,哪些在各单位未执行,出现了什么问题,都要有跟踪,有记录。了解制度范围内各个相关人员对制度执行过程中的感受,以便进行调整和解释。

3. 制度的检查和奖惩。不但要跟踪制度执行情况,还要对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发现符合奖励规定或违反制度的情况,要详细记录,进行奖惩兑现。

4、制度的优化修订。制度执行一定周期后,要了解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实际变化,收集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发起制度的修订。让制度紧跟企业的发展变化,适应企业发展要求。

制度建设要循序渐进,不贪大,不求全。在实际运营中不断的完善、优化。做企业很复杂,很多人连复杂性是什么都没搞清楚,自然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第五项修炼》作者、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认为,复杂性可以分为两种:细节复杂性和动态复杂性。彼得·圣吉说:“绝大多数的管理工作,真正重要的是去理解动态复杂性,而不是细节复杂性。”最终的结果就是,用越来越复杂的解决方案,去应对越来越复杂的问题,成本很高,效果却很差。

今天我们谈一下对企业至关重要的制度建设困境。企业决策者及执行人在制度建设过程中常常陷入一些误区,使得制度在制定或执行时与企业的管理需要脱节,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处理好细节复杂性与动态复杂性的关系。下面的几个误区就需要特别关注:

如何让制度发挥作用?先搞明白 “细节复杂性”与“动态复杂性”

第一,制度不是越全越好。

很多企业总想着把制度制定全。笔者要说的是制度的多少、细致程度跟企业的行业、性质、规模、发展阶段息息相关。一般而言,风险防范越高的行业,制度规定的越全;国有成分越高或者越倾向外资类企业,制度规定的越全;规模越大的企业,制度规定的越全;发展越成熟的企业,制度规定的越全。相反,作为占企业数量众多的大多数的民营企业或起步发展的企业,制度刚开始建的时候,没必要建那么全。这个时候是要生存再发展,以自身的灵活性来获得竞争优势,不要在这时把自己拘束住。只将业务开展、财务、企管、人资等基本的制度建立起来就可以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再慢慢完善。

第二,制度不是越细越好。

很多制度的起草者,总觉得制度越细越好。最好是方方面面都想到,都完美无缺的再进行下发。但在实际运行中都是伴随着企业的发展,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或新的变化,不断的完善制度的。即根据现在出现的问题,要规范的事项,办事程序、标准等先建立起来,不求全、不求多细,满足现在实际情况就好。然后每隔一定周期,根据企业生产经营变化、新出现的问题再修订、完善制度。

第三,制度不是下发就OK了。

我们看到,以上三个误区都是把制度建设的重点放在细节复杂性上,其实制度的下发仅仅是制度建设的开始,后续还要根据制度实施执行情况动态调整,充分解决动态复杂性问题。具体还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 制度的宣传解释。作为制度的起草部门,制度为什么制定,用来规范什么,有什么好处,每一个条款怎么解释等最清楚。在下发之后,要组织各单位一起学习制度,在各种场合宣传和讲解制度,推动制度的贯彻实施。

2. 制度的执行跟踪。要跟踪制度具体执行情况,哪些执行了,哪些在各单位未执行,出现了什么问题,都要有跟踪,有记录。了解制度范围内各个相关人员对制度执行过程中的感受,以便进行调整和解释。

3. 制度的检查和奖惩。不但要跟踪制度执行情况,还要对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发现符合奖励规定或违反制度的情况,要详细记录,进行奖惩兑现。

4、制度的优化修订。制度执行一定周期后,要了解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实际变化,收集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发起制度的修订。让制度紧跟企业的发展变化,适应企业发展要求。

制度建设要循序渐进,不贪大,不求全。在实际运营中不断的完善、优化。


大家有好的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给我留言

相关内容推荐:


分享到:


相關文章: